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跟不少創業者聊天,我這個人呢,比較直接一點,經常問一些比較苛刻的問題,最常見的是,用戶為什么要安裝和使用你的產品。
那么我發現創業者會犯一個特別經典的問題,就是,用理想主義的場景來描述用戶的訴求,隨便舉個例子,假設,創業者要做一個陌陌APP,創業者說,用戶通過軟件會發現周邊有很多漂亮姑娘,所以會安裝我們的軟件來認識這些姑娘。
但這不是我要問的,我問的是,第一批用戶,你上面還什么人都沒有的時候,第一批用戶怎么來。
我真的要說,很多創業者對這個完全沒概念。
太多創業者回答用戶獲取的訴求的時候,都是基于一個理想主義假設,基于產品已經存在足夠多的有價值信息,資源和用戶的時候,如何吸引新用戶,做個不客氣的對比,現在所有人都在用微信,來解釋新用戶為什么裝微信,有必要解釋么?但如果你身邊沒人用微信,那么第一批用戶從哪里來呢?這就是涉及冷啟動的話題,單邊啟動,多邊啟動,都必須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
具體上面列的舊文有提,不再贅述。
理想主義的問題不僅僅如此,我簡單總結一下1、將新用戶獲取建立在產品已經擁有完善資源,用戶群,和有價值信息的假設前提下。
但事實是,你手里只有一個空蕩蕩的產品,沒有資源,沒有用戶群,沒有有價值信息。
2、認為用戶為了這個需求愿意付出足夠的代價。
前文提過一個概念,很多特殊的小眾需求,是可以用大眾產品來滿足的,比如我有個特殊格式的報名表格需求,其實也是可以用excel完成的。
很多創業者認為說,我的產品針對的需求是獨一無二的,別的產品滿足不了,但實際上,需求確實是獨一無二的,然而解決方案卻有可能有很多,而用戶安裝app其實是成本很高的一個事情,在沒有流量紅利的基礎上,體驗優勢能否帶動用戶嘗試,這個問題往往不那么樂觀。
高頻打低頻,低頻需求的小眾產品,往往最后都會落在高頻需求的大眾產品里,不說別的,你們知道,多少人是通過微信去叫滴滴,上摩拜么?3、認為用戶都是好用戶,或者對壞用戶的影響完全估計不足。
被薅羊毛的不用說了。
共享單車,繼續燒吧,我就看他們最后怎么收場。
4、認為只要資源到位,困難會迎刃而解。
我真遇到這樣的人,問這樣的想法,說,現在出去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做一個多語言語音實時翻譯工具有沒有機會,好吧,我說,你這方面的技術很強么,有啥技術資源么,他說就這樣一個想法,覺得很有市場,看能不能融點資招幾個程序員來實現。
我說,你知道某不可描述公司已經花了多少錢來處理這個問題了么。
這是招幾個程序員就能解決的問題么。
我們現在,稍微有點技術背景,就會理所當然的覺得這個想法聽上去挺2的。
但羅永浩要搞東半球最好的手機的時候,其實比這個又高明了多少呢?一個自詡決不妥協,追求極致的人,在創業過程中如何不斷妥協,不斷打自己的臉,看看羅永浩就知道了,技術門檻這個東西,不是說你有情懷,有資金就可以輕松跨越的。
5、認為自己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其實很多需求是互斥的。
比如我們說一個經典的產品案例。
whatsapp的信息有已讀狀態,而微信沒有。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看到對方的狀態,但并不希望對方看到自己的狀態。
請問如何滿足?再比如一個經典案例,也是有創業者提到的想法,希望做高端社交社群,讓一些不那么高端的人有機會參加到高端人的社交網絡里來,很多微信群也這樣來著。
然后想法是這樣的,不那么高端的人群,是有接觸和接近高端人士的訴求和愿望的,而高端人士,也愿意多接觸一些優秀的人才,挖掘和發現一些新的合作機會。
說起來很完美對不對。
但實際呢?考慮到高端人群的顧慮了么?考慮到一些不靠譜的人借此機會對高端人士的騷擾了么?你作為平臺,有可能為這里的所有參與者背書么?看不到需求的互斥性,試圖滿足所有人,忽視隱性需求,都是很容易犯的錯誤。
6、認為用戶來了就會留下有些創業者還好,比較清楚用戶獲取成本,算好了帳,我的產品需要多少啟動用戶,就能達到一個比較好交互的環境,每個用戶行情價多少錢可以買到,這確實,如果在一些互聯網公司從事過流量采購,大概對用戶獲取成本心理還是會有數的。
然后擺出市場預算,感覺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但,最大的考驗來了,用戶來了之后,留下來的理由是什么?所以創業者要認真回答的是兩個問題,第一,用戶為什么來,第二,用戶來了為什么會留下來。
當然,往下還有第三,你怎么從中賺到錢,但目前中國互聯網的用戶價值和變現途徑比較通暢,第三個問題反而相對容易一點。
我以前講過那個案例,當年的搜狐白社會,靠玩游戲送房子的活動,帶動了驚人的活躍用戶數字,但活動結束后,塵歸塵,土歸土,一切恢復原狀。
現在還有幾個人知道搜狐白社會是個什么網站。
用戶留下的理由,挖掘起來特別難,要你的產品對用戶有非常足夠說服力的價值。
而用戶離開的理由,隨便數數都很多,網絡速度太慢;里面信息太少;內容多但對我沒吸引力;太占空間;太費電;什么都好但是現在沒有需要;另一個同類產品更好玩;另一個同類產品補貼更多;哎呀一不小心就給刪除了,然后想想刪除就刪除了反正也不在乎; 等等等等。
想讓用戶留下來,真的挺難找到足夠的理由。
7,認為用戶想要的就是可行的。
我跟很多創業者說過這樣的例子,你去調研,你說我要做一款手機,這個功能你要不要,用戶說要,那個功能你要不要,用戶說要,我還有個天才的想法什么什么你要不要;用戶說你真是天才,這個好,我要。
你產品做出來了,你信心滿滿,你要成為東半球第一的手機廠商,你回頭一看,用戶買蘋果去了。
等等,你不是說你要這些那些的么,這些牛逼的功能和設計蘋果可啥都沒有啊。
那個,用戶就一個詞懟回來,用蘋果習慣了。
有創業者到我小密圈做調研,調查問卷,問一些需求的東西,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問問大家是否有這類需求,我直接打擊了一下,我說這種調查出來的結果毫無價值。
如果有需求,你去百度指數,去百度知道做調研,你不要提問,你就搜用戶提出的問題,你沒有提問的時候,他們自己提出來的問題,這是真需求。
你提出來等他們附和的,我不能絕對的說不行,保守點,99%吧,偽需求。
后續還有值得討論的兩個概念,簡單說一下,一個是用戶習慣,一個是用戶預期。
不要試圖過度挑戰用戶習慣,不是說用戶習慣是不能挑戰的,除非你給他的體驗提升,或者說價值收益足夠有說服力。
以前女生喜歡小巧的翻蓋手機;現在全都大屏幕了。
這個是顛覆用戶習慣比較成功的案例。
但這個案例里,大屏幕帶來的視覺上的體驗提升比手感上的損失要顯著很多。
不要試圖過度挑戰用戶預期,除非你給出的結果是超出預期。
用戶對每個產品,在使用中是有預期的,在操作上也是有預期的,甚至在瀏覽的時候也是有預期的,這一點是產品經理需要認真體會的一些地方。
下一篇:燒錢上千億,巨虧20年,他在四面楚歌中拼到世界第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包辣條火遍世界,這個高中生締造了500億產值王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