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網大這個詞已經污名化,已經某種意義成為low的代名詞,處于行業鄙視鏈的底端……沒有好的故事劇本演員特效、宣傳費用也很低,題材雷同跟風現象嚴重……這個行業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了。
也到了必須升級的時候了。
”近日,企鵝影視副總裁常斌“18點關于網絡電影的思考”語驚四座,刷屏朋友圈。
在“18點”思考中,常斌還提出了“把單部預算提升到1000到3000萬,數量不受限制,網大的概念升級為自制電影”,以及“從普遍的價值五萬到十萬的劇本,升級到起碼找到五十萬劇本費的編劇。
”事實上,在6月11日的騰訊視頻“遠航”年度發布會上,就已經宣布網絡大電影將全面升級為自制電影:除了上文提到的資金升級,還有與合作方聯合營銷的資源升級,以及優質自制電影付費單點等分賬嘗試、推動院線發行的商業模式升級。
而此番常斌直擊網大痛點的驚人之語,無疑再度闡釋了騰訊視頻在互聯網人口紅利見頂的焦慮下,試圖以精品化長視頻內容搶占用戶碎片時間,狙擊短視頻的決心。
公開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8年間,三大平臺共上線網絡電影1482部,占全年上線的1526部網絡電影產量的97.1%。
其中,愛奇藝上線1018部,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優酷上線337部,約占前者三分之一,騰訊上線127部,數量上遠遠落后。
2018年,愛奇藝、優酷平臺分賬票房千萬以上的網絡電影高達34部,其中愛奇藝占25部,優酷占9部。
騰訊未公布去年網絡電影票房,而是在《2018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中公布了播放量排行TOP10的網大,冠軍是播放量過億的《罪途1之死亡列車》,從TOP10類型上來看,犯罪、玄幻、喜劇、動作等商業類型占主導地位。
當2018年淘夢、眾樂樂出品,優酷上線的《大蛇》以5078萬分賬票房抬高了網大天花板,2019年第一季度的網大卻迎來了一個不太美好的開局:無一部網大分賬票房過2000萬,且千萬級網大總分賬同比下降8000萬以上。
去年2300多部網大備案,最終近半數流產。
隨著政策管控收緊,今年備案網大數量、上線數量或將進一步下降。
鄙視鏈、寒冬之火與邊界“實在是太窮了,哪哪都窮。
從編劇導演、到制作團隊,跟院線電影用的根本不是一批人。
”一位網大相關從業者向記者吐槽道。
事實也的確如此,一般來說“號稱五百萬投資的網大,還得打個折扣,會有一些水分”。
在激烈的會員拉新爭奪戰中,給出高額補貼的視頻網站成為最大的買家,一般根據有效觀看時間達到5分鐘或6分鐘支付給制片方2元左右的分賬。
其他變現方式還包括平臺廣告營銷分成、片中的中小品牌植入。
在電腦上觀看網絡電影的視聽感受與影院無法相提并論,網大追求的是快節奏、強情節,而不是大制作,以三四線年輕男性受眾為主,與早年間男頻網文生長的邏輯類似,也正因如此,大多數網大走量不走質,拍攝周期都在半個月左右,幾個月即可上線。
在捉襟見肘的資金局限和緊迫的時間要求下,“粗制濫造”也就可以想見了。
多數網大追求一部包含多個元素,卻因體量原因難以容納,未能“類型化做到極致”。
許多網大不在內容精品化上發力,而是在名字上“先聲奪人”地標題黨、蹭IP:例如以28萬投資博取1500萬分賬票房的“網大傳說”《道士出山》巧蹭了《道士下山》的熱度。
不少網大的名字都和院線大片長成了雙生兄弟。
而心態上的不自信、掙快錢定位,也從這一點體現出來。
馮小剛監制《劍王朝》,陳凱歌監制《外八行》……隨著《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到今年的《破冰行動》等劇出現,網劇由早年間的野蠻生長蛻變為精品擔當,越來越多的電影人名字也出現在網劇幕后團隊名單上。
同為網生內容,處于“鄙視鏈底端”的網大還遠遠未迎來精品化轉折的節點。
2014年,“網絡大電影”首次誕生,愛奇藝提出了這一概念,經歷了2015年的井噴式高速發展,2016年從業公司數量和產量達到巔峰,2017年在市場監管加強下產量驟然下降,整體趨于規范,2018年的質量回升,數量下降,今年將滿5歲的網大將迎來觀眾審美轉變、監管收緊、資本離場、視頻網站提高標準等多個維度的考驗。
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等優勢,令網大成為了寒冬之中為數不多的“火光”。
近幾個月,橫店網大開機率基本高達50%以上,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80%以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網大也有著網生內容所獨有的優勢:題材自由度更高,不受排片和時間空間限制,便于搶先占領移動端,觀看付費成本遠遠低于院線電影,有利于下沉到三四線城市。
今年5月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宣布入局院線電影保底,推出原創電影計劃,網絡平臺與電影公司之間的界限進一步模糊。
事實上,隨著網大嘗試雙線發行,《風中有朵雨做的云》等文藝片的窗口期越來越短,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
網絡平臺成為此類不以視聽語言為主要賣點的中小體量電影回收成本、盈利模式多元化的最佳選擇,而視頻網站也能依靠這類影片釋放長尾價值。
由此可見,小眾甚至文藝題材的嘗試,不失為網大未來的方向之一。
今年在建國七十周年、建黨100周年的時代背景下,各大影視公司片單紛紛表現出了獻禮熱情與“求生欲”,主旋律題材成為今年的關鍵詞。
而作為院線電影衍生“亞文化”產品,網大政策敏感度一向并不明顯,不過,太過架空、戲說歷史、涉及dan美題材的仍然是高危區。
優愛騰芒:何時誕生自己的《羅馬》?6月12日,“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公布了2019年《互聯網趨勢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互聯網用戶增長為6%,全球新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4%,與此同時全球互聯網用戶達到了38億,滲透率超過了50%。
具體到幾大頭部平臺,騰訊今年Q1季度付費會員零增長,愛奇藝會員Q1會員達到了9680萬,破億在即,但也面臨著即將到來的天花板。
在此背景下,各大平臺紛紛深度布局網絡電影這一“有潛力,但尚未爆發”的領域。
最近參與這場“網大去廉價、精品化運動”的頭部玩家還有優酷。
今年6月12日,網絡電影首次作為主流品類進入上海國際電視電影節的官方活動。
優酷攜手淘夢、奇樹有魚、新片場、眾樂樂、項氏兄弟、兔子洞等六家業內頭部網絡電影公司發布“錦繡合制計劃”,并宣布推出“季播電影”。
去年9月,騰訊視頻公布的最新網大分賬規則顯示,在網絡電影的成片合作中,合作方分成比例最高為100%,評級為S/A級的頭部合作項目中,合作方可以選擇買斷、分成保底、純分成等幾種方式。
去年10月,芒果TV宣布以“超芒計劃”入局,“會員拉新最高獎勵600萬”抬高了網大市場獎勵上限。
年1月開始執行的優酷網大分賬規則中,由“播前定級”取代了“播后定級”。
在網大這場“權力的游戲”當中,最早入局的愛奇藝至今仍穩坐鐵王座。
新的挑戰者不斷入場,四國爭雄局面初現,一直補貼非精品內容顯然并非長久之計。
何時才能誕生自己的《羅馬》?這與整個中國電影產業工業化的水平有關,同時也與電影產業與網絡交融的進程有關。
映美傳媒創始人吳延在論壇上直言,“整個行業最大的問題在于做網絡電影的時候還是比較套路和模式,極少網絡電影被注入情感,情緒和情感共鳴層面在整個產業里被大家忽略掉了。
”在《大蛇》成為去年的網絡電影票房冠軍后,今年不少創作方涌向了怪獸題材,跟風仍然是一大現象,而網大天然的創新基因尚未表現出來。
在從業者的口中,降低成本有很多途徑。
比如用物理特效代替CG特效,比如找新人導演編劇演員,比如盡可能地壓縮劇組規模。
而增加成本和投資,或許多多少少地讓“網大去廉價運動”從觀感上有所改善,不過,最根本的,還是制作的創意和誠意。
下一篇:40萬起家,20年變85億,開出40多家公司,他只靠一個果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報喜鳥創始人突然去世:見證溫州服裝業黃金十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