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這對以做臺掛歷生意為主的父子,經歷了去年12月的最后沖刺,終于把業績完成了,800萬冊還是900萬冊已經不重要了。
2019年的第一頁臺歷正式翻過了,蔡步棉和蔡成將這對父子終于長出了一口氣——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好好睡上一覺。
這對以做臺掛歷生意為主的父子,經歷了去年12月的最后沖刺,終于把業績完成了,800萬冊還是900萬冊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父子倆終于可以坐下來,吃一頓安心舒適的晚飯。
溫州金鄉,中國臺掛歷之鄉身為兒子,27歲的蔡成將有一堆任務和新想法:完成臺歷印刷任務的印刷廠,在新年里會有一段時間的空閑,不過他把自己的號碼掛在了阿里巴巴的店鋪上,一天到晚肯定也是電話不停——反正這兩年也拉來了幾單大生意,老頭子早信任他了。
父親蔡步棉已不像過去那樣過問每一張訂單情況了,這家差不多和兒子同歲的印刷工廠有一點換代的意思,這是時間問題。
每一年最關鍵的時候已經過去。
70多種印著生肖豬、牡丹花、花鳥畫、福字、紅色的、明黃的臺掛歷,一半是預定好的,一半是批發零售,早就從金鄉鎮運走。
不過最終能賣800萬冊還是900萬冊,早在2018年的最后一個月就已錘定,哪有過上了2019年的日子再去買2019年的日歷的人呢。
見慣了風雨的52歲蔡步棉很淡定。
在兒子這個年紀,他靠著創辦印刷廠賣同學錄就已經成為了百萬富翁,后來制作的一套香港回歸主題掛歷賣了100多萬冊,位居當年掛歷發行量之首。
他是金鄉鎮的探路人,20公里外的龍港鎮也在當時走上了印刷之路,溫州市蒼南縣因此在全國闖出了名堂。
巔峰時期,有種說法,全國每10本臺歷中,7本來自溫州金鄉。
黃頁廣告和1688蔡成將把電話掛在“溫州四洲印刷源頭廠家”的1688店鋪首頁,一天能接到多少客戶電話也就能接到多少廣告推銷。
家里的印刷廠主要生產臺掛歷,也做筆記本,如今一年產值5000萬,從1688接到的生意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這和1984年父親蔡步棉的創業場景恰巧“撞衫”,只不過他是“騷擾”的那一方,方法在現在看來又土又神奇——用一封封貼著3分錢郵票的信,目標是掃蕩全國的墨綠色郵筒。
實際上蔡步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鄉蒼南縣金鄉鎮的一家印刷廠做鉛字排版,每天和6000多個漢字方塊打交道,作品覆蓋了蒼南周圍縣市大大小小的報紙、廣告、宣傳本等等。
也就在這個時候,他接觸到了業務信,知道了民間推銷員。
業務信就是寄信發廣告,是當時找訂單最時髦最便捷的方式。
民間推銷員負責找地址寄信,也要幫忙寫廣告文案。
如若沒有這樣一封信,你與陌生的城市非親非故,誰能知道你有剩余生產力,你還有野心去城市闖一闖?那時金鄉鎮靠著業務信已經小有名氣,承接校徽、學生證、飯菜票、商標“四小商品”加工業務。
到處都在流行金鄉的一句話,“一雙手、兩條腿、三分郵票、四小產品”。
18歲的蔡步棉已經不想碼字了,滿腦子都是陌生的城市。
他從郵局買回來百科全書般厚的黃頁,擼起袖子一頁頁翻,看到合適的記下來,北京、上海、廣州,郵票沾著口水那么一貼,每天往郵筒里塞十多封,為金鄉的印刷廠找訂單。
一封業務信的作用如今的郵件廣告怕是無可比擬。
不到一年,金鄉附近的小鎮都已經用上了金鄉印刷的練習冊,蔡步棉與陌生城市的一家家公司漸漸有了穩定的訂單量。
26歲,他終于辦了自己的印刷廠,取名“四洲”。
百萬富翁的“好壞時候”創辦印刷廠的那年,靠著生產同學錄,蔡步棉賺到了人生中第一個一百萬。
蔡步棉翻了近3分鐘的書柜,企圖找到1992年拉開輝煌序幕的那本同學錄,結果因為四年前工廠修建搬家沒了蹤影,“那我說給你聽吧”。
同學錄的樣子他居然記不太清了,但記得編寫過程——“猶如編書”,他這樣形容。
生產同學錄的風向是當時做業務信收到的市場反饋,從各大高校、中專開始風靡。
蔡步棉覺得同學錄需求大、有市場,用上了做書的心思,還請了一位浙師大的好朋友做序,良心制作。
看起來業務信來往效果跟互聯網大數據反饋一樣好用。
3塊到7塊不等的同學錄很快賣爆,蔡步棉迎來了第一個高峰,“你能想象二十六七歲賺到100萬是什么概念嗎?”年輕的百萬富翁滿面春風,錢又砸回了印刷廠。
一夜之間,金鄉鎮的印刷業也改頭換面了。
20世紀90年代,這個開車30分鐘就能沿護城河繞完一周的溫州小鎮開了200多家印刷企業,印刷業一躍成為經濟支柱。
蔡步棉開始把目光轉向了臺掛歷。
據說這個選擇是逼出來的。
小城故事正在被相距20公里的龍港鎮復制。
后者因為更加便捷的交通和地理優勢后來居上,成為金鄉最大的競爭對手。
據資料顯示,20世紀末金鄉鎮印刷廠平均開工率已不足白天,設備閑置率50%以上。
一夜春風又一夜入冬。
金鄉的印刷業處境已然不妙,索性轉型。
而當時龍崗和金鄉的業務點大量代銷廣東地區的臺掛歷,年銷售一個億,有巨大的挖掘空間。
轉得好不如轉得巧。
1996年,時近香港回歸祖國,蔡步棉去圖片公司買授權,精心制作了印有維多利亞港、太平山頂鳥瞰圖的掛歷《香港回歸祖國創造新輝煌》。
結果三個月內賣出了100萬冊,雄踞當年所有掛歷發行量之首。
一戰成名的“四洲”印刷廠當年產值翻了一番,后來干脆專門做臺掛歷。
工廠一年就干3個月,兒子著急了可以說全國每10本臺歷中,7本來自金鄉。
2015年,等到兒子蔡成將從外地讀書回來,父親的工廠已然6000平米,還注冊了“OK”月歷品牌。
此時金鄉鎮生產臺掛歷企業已有150多家,年產值10億,占全國臺掛歷市場份額的70%。
蔡成將回廠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辦公室校稿——估計現在也沒幾個知道人發行臺掛歷還需要書號,日歷的數字、文字、圖片通通需要校對把關,否則就出版不了。
也就是那時候他開始著急了,“臺掛歷廠的一般節奏是上半年設計,下半年開廠。
其實工廠也就開3個月的機器,其他時間都是荒廢的。
”況且人們都有了智能手機,看日子查節氣都方便的很,臺掛歷似乎已經成了雞肋。
年輕人蔡成將立馬就有了危機感,決定把1688上的店鋪運營起來,在網上找新的客戶,還要給一年能“偷懶”9個月的工廠找一份新活。
事實上,你的工廠如果有能力印臺掛歷,那么做筆記本、包裝、廣告單也都不在話下,只需要合理調配不同時節對訂單的側重。
隔壁龍港鎮2016年印刷企業已經發展到上千家,禮品、包裝、商標,產品多樣,萬花齊放,金鄉自然也可以。
而且店鋪數據和客戶反饋,如同當年的業務信一樣,已經告訴了蔡成將新方向——做筆記本。
但這一次,他卻遭到了反對。
“剛開始運營網站的時候公司就給了發展投入,后來我又要資金做筆記本。
結果老一輩們都反對,他們覺得做臺掛歷有忙有閑挺好的,又做電商又做筆記本,怎么去拼?”關鍵時刻父親出馬了,直接在會議上拍板,“網上的業務必須搞,筆記本你也可以弄”。
新老兩代的心頭病蔡步棉不認為臺掛歷有點夕陽產業的意思。
“在日歷上你可以寫可以畫可以圈,旁的代替不了啊”。
在“四洲”生產的70多種臺掛歷中,生肖、養生類是每年必出的經典,而印有各種福字的設計最受歡迎,估計增加了不少人春節支付寶掃五福活動的中獎概率。
盡管總量上消失了一部分,但企業和個人定制臺掛歷的需求仍有。
蔡成將通過1688,接了那么兩個大顧客。
對方都是保險公司,直接打電話給蔡成將,“他們就要很傳統的設計,印上企業廣告發給他們的客戶。
這也是現在的主流需求。
”還有一件趣事。
去年,因為蔡成將在網上攬下了不少活,老員工們刮目相看,也愿意追趕新風潮,吵著做3D臺歷。
這種臺歷可以通過下載軟件掃二維碼查看立體的3D效果,曾在網上風靡過一段時間。
“我當時極力反對來著,這種花頭弄出來不實用。
”結果不出所料,投入的十幾萬全虧了,老員工們一下子又迷糊了。
后來蔡成將開發筆記本,想設計成稀奇古怪的個性化風格,工廠以太復雜拒絕了他。
反正創新這件事一致成為新老兩代的心頭病。
臨近年關,蔡成將一天要接許多電話,風風火火的安排生產、接單、運營、客服。
他從小就去了外地讀書,對父親創業的故事只了解大概,但打心底里佩服父親,“老一輩比我們吃苦”。
“現在35%的訂單量都來自阿里巴巴的網店。
很大的單子我會報備一下,其余我自己決定。
他放任我去做,我也不增加他的煩惱。
”
下一篇:不招“包子師傅”、甘心“慢”的創業包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身價超過1300億,卻還如此低調,全中國也只有他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