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注:紅點會是由紅點創投發起的、旨在為創業路上的小伙伴們提供實操講解和干貨分享的社群組織。
上周紅點會在北京舉辦了第二期的公開活動,現場邀請到了 360 前 HRD 王文萍、ITerGet 創始人張正泉、高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真等行業專家,以分組討論的形式解答了創業者們在招聘、人事、法務、融資等方面的遇到的實際困惑和難題,在場的參與者們表示收獲頗豐。
36 氪此次精選了當天討論中具有共性的四個問題及解答,供大伙參考。
紅點會每季度舉辦一期,如果你是出海、互聯網金融、視頻直播、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者,歡迎點擊以下鏈接報名參加。
招聘 Q: 要挖某個領域的人才作為公司的核心員工,但又不懂這塊業務,怎么辦? ITerGet 創始人張正泉:先詢問一個類似背景的人,去判斷下你要找的這些人有可能出現在哪些公司或者方向上。
這個判斷完之后,就狂找這里面的人聊,同時在聊的過程中有幾個點需要注意: 1、不要一開始就吸引 TA 加入,而是得把你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拋給 TA,讓 TA 來解決,你來聽方案。
2、每聊一次都讓 TA 幫忙推薦一個人,從而擴大你 target 候選人的面。
說辭可以是:“你這個解決方案不錯,有沒有認識的人能幫我解決一下?” 3、背景調查時注意兩點,一是不要問在這個領域里失敗者的觀點,因為他在這個領域已經沒有發言權了;二是不要詢問與候選人過早公事過的人,結果往往是較偏的。
法務 Q:公司在初創期找到一個或者多個貌似是合伙人的人,這個時候是給 TA 期權還是股權? 高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真:很多創業者問我們,給自己的合伙人應該發股權還是期權。
這里的 ‘合伙人’ 定義會有很大差別,有些是知根知底,從上一家公司一起出來共同打拼的;有些是顧問或投資人推薦的;有些是從外部招聘過來的重要高管。
我們通常建議創業者,第一類合伙人(通常不超過一到兩人)可以也應當發股權,但對于彼此并沒有這么了解的新高管,一定要有磨合期,盡量給期權。
我們見過很多案例:中途加入的 “合伙人” 無法順利融入團隊或達到預期,一年之內不歡而散,創始人當初為表誠意好心給出的股權在這時候卻成為公司一個收不回的棘手難題。
反過來,能和公司一起走遠的合伙人,即便拿的是期權,歸屬期滿后其對應的經濟收益和股權是沒有差異的。
在股權上怎樣對待其它創業途中的合作伙伴,也是一門學問。
公司初期必然需要各種 ‘借力’,創始人會遇到很多承諾給資源和其它幫助的顧問和 “朋友”,和現金相比,這部分人群更希望能拿到公司的早期股份,這時候是給現金還是股份,給多少,什么性質的股份,是不是代持,是不是附加條件,引進這樣的股東會給未來融資加分還是減分……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公司越成長,它的股權越是可以用來激勵創始人和團隊、在競爭中發揮優勢的重要利器,必須從最一開始就慎重對待,把彈藥用對地方,至關重要。
融資 Q:創業公司什么時候可以引入戰略投資人? 紅點創投袁文達:在紅點的投資過程當中,有三家公司在 C 輪的時候引進了騰訊作為戰略投資,后續都發展不錯。
我們認為是可取的,但需要去關注幾個方面,一個是時間:A 輪、B 輪更適合財務投資人,至少是領投。
C 輪、或者當公司已經到一定階段,后期是可以考慮戰略投資的。
不過團隊要考慮清楚,引進一個戰略投資人,肯定會得到很多戰略資源的幫助,但也會失去一些東西。
會不會引入戰略投資人之后,就喪失了其他合作機會?或者一部分的市場?這個對于公司的影響有多大?都需要事先考慮清楚。
另外,你希望從戰略投資方手中得到的資源最好事先說清楚,比如放在交易文件里作為附件。
另外,即使是放在交易文件里,具體交易完成后,想要得到這些資源,還是需要創業團隊努力,去不斷做工作。
很多大的公司像騰訊、阿里,機構還是非常龐大的,內部的資源都不夠用,作為一個被投公司,要得到這些資源,其實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
人事 Q:初創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該怎么做?25 人規模、100 人規模、1000 人規模有什么不同? 360 前 HRD 王文萍:25 人以內的團隊,建議不需要分級。
因為一旦分級,未來層級多了以后,對組織一定是種效率的損失。
而是需要按照業務(產品、研發、運營、財務等)分團隊,并指定一個相應的責任人。
100 人以內的團隊都需要在文化上打好底子。
所謂打好底子,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如果你跟不上公司發展了,就需要接受調整。
比如員工要接受從現在打亂仗到未來打正規戰的過程,適應不斷的變化、隨時刷新自己。
到 1000 多人的團隊,沒有流程和規矩是不行的。
這里分為軟性的規矩和硬性的流程。
前者主要是約束核心的干部團隊。
比如你在有困難的時候要上,在關鍵事件上真的要抗,不能去散播負面的東西。
后者,比如我在做 business plan 的時候,應該按照怎樣的流程來做?在做銷售費用的時候,應該怎樣管控? 因此分為兩條線在走,所謂鐵打的銀盤流水的兵。
鐵打的銀盤一個是我們的干部團隊,一個是我們的流程體系,這兩個基礎打好了,其他的再變,也不會傷筋動骨。
聽聽現場創業者的 feedback: 創業者余宙:“非常直接高效。
感覺時間不夠用,另外我們自創了一個小規則可以借鑒,小組內面對面建群,幾個人在群里做下自我介紹,就都認識了。
個人都還加了微信。
大組用于收通知,小組容易認識人。
” 明特量化 COO 劉軼:“我覺得非常好,第一是從分組討論中獲得了許多對我們發展中感到困惑的問題的很好的見解;第二是一個很好的和其他創業人員交流機會。
” 車到加油 CEO 肖廣:“餓了,沒找到吃的。
”(怪他自己不點)
下一篇:創業者的領導力和心理學有關系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要創業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