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近出現了個“佛性創業”的名詞,讓人哭笑不得。
佛講究一切隨緣,你找女朋友可以隨緣啊,你銷售產品也講究隨緣?你這是打算一輩子只找一個客戶嗎?我為什么說創業是這個世間最難做的職業?只因為創業這東西太違背人性了,什么事都要主動出擊。
不單是要主動出擊,還要有計劃地出擊。
“主動出擊”雖然有難度,違背了人性,但只要膽子夠大,基本上咬牙就能能上。
更難的在于,要“有計劃地主動出擊”。
這個“有計劃”難倒了很多人。
互聯網好像給了我們草根創業者逆襲的機會,但實際上,只不過是給了我們一個跳出井口看一眼另一個世界的機會。
跳出井口之后,在外面的世界能不能生存,還是一個大問題。
一些朋友看了我寫的關于修行的文章,一臉地嫌棄的樣子。
看這些有什么用?能賺錢嗎,還不如去看“干貨”。
我不反駁,也不回應,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待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
你要的是一兩年內賺幾百上千萬以期待跳出井口,而我要的是保持我的創業之心。
互聯網時代,草根創業者靠運氣,很多人在短時間內賺了第一桶金。
但可惜,草根依然是草根,就像打仗一樣,無計劃無謀略,只會耍個性當英雄,遇到正規軍后結局就會敗得很慘。
這是草根創業者的劣根性,這是從小就被周圍環境養成的思維模式,很難改變。
在井里的時候,這種思維很正常,但跳出井后,這種思維就不適用了。
修行修行,并不是吃胞了閑的慌。
天生的商二代,他們從小就被培養成了適應井外的思維模式,所以他們并不需要去改變。
但我們這些農二代不一樣,不改變的話,不管你多牛逼,最后還是得老實地跑回井里。
為什么我們這些農二代覺得一些成功的商人,對社交非常的“功利”?我們之前覺得他們“功利”,只因為我們思維上就有問題。
如果換成商二代的思維模式來看問題,就能看出,他們不是“功利”,他們是在“有計劃”地進行社交。
如何“計劃”?社交不就是找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嗎?要什么計劃?我上一篇文章寫的啥?三種角度看待問題,“用戶、同行、規則”,也就是很多人說的所謂“人道、地道、天道”。
對待“人道”的社交方案,就是培養團隊、員工、代理商、合伙人等等。
對待“地道”的社交方案,就是在創業群中與相同地位的創業者結交,方便共享資源、心得交流等。
對待“天道”的社交方案,就是和比自己厲害的創業者,向他們學習、請教創業經驗。
看著,好像不難啊,是不是?這方案一例出來,好像沒什么新鮮的。
覺得不難,是因為你習慣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人前說一套,背后做一套。
這三個方案的難點就在于,你必須要用同一種心態去對待,不然你就會“人格分裂”!怎么培養創業伙伴?先要付出行動和金錢;怎么結交有著相同地位的創業者?先要付出自己的經驗和資源;怎么向比自己厲害的創業者學習請教?你能付出什么?人家比你厲害,你有啥能付出的?“人道”和“地道”這兩個社交方案就比較容易了,做事要先付出,誰都懂的道理。
但最后一個“天道”的社交方案,就很難了。
你關注比你厲害的創業前輩,看他的文章,看他的演講,看他的視頻。
但關注、學習不等于“社交”,要永遠記住這句話。
這個世界的所有資源,都是有限的,就像一架飛機只能坐100個人,你要想坐上飛機,你就必須要把100個人中的一個干掉。
這就是“天道”,這就是規則,不講感情,只講規則。
你要想讓你的事業更進一步,飛機上的那100個人中必須要有一個是愿意幫你的。
努力只是你要做到的第一個條件,付出什么東西能讓飛機上的某些人原意幫助你,這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么一定要修行,因為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必須要用心去看,不然你創業,多么努力和拼搏,僅憑一胸熱血,都會被人干掉,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三個社交方案,缺一不可。
不信?你隨便找一個創業超過5年,并且事業越來越好的創業者問問就知道。
下一篇:創業風口那么多 創業者需要明白的一些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投資人眼中,不靠譜的創業者的14個細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