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對創業者而言,了解必要的稅務知識是必要的,這不只是財務人員的事情。
畢竟,對小微企業來講,能合理地節約任何一分錢同時又保證安全,有時是關乎生死的問題。
以下梳理24個創業者必須知道的稅務真相。
1、技術入股好處多很多民營企業的老板都是技術專家,個個擁有專利,將專利提供給公司使用,雙方沒有簽訂合同,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究竟屬于何種方式使用。
建議老板們將技術專利作價投入公司,一方面可以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減少投資時的資金壓力,一方面,作價入股以后,公司可以計入無形資產,可以合理攤消,可以增加成本費用,減少利潤,少繳所得稅。
這樣一個財務、稅務都有利的辦法很多企業家卻都不了解,以致一邊抱怨政府征稅太狠,一邊拼命繳不該繳的稅。
2、電子商務少繳稅目前我國對電子商務的稅務規定還不是很明確,但在網上銷售貨物也一樣要繳納增值稅。
我們講電子商務少繳稅是指印花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在供需經濟活動中實用電話、計算機聯網訂貨、沒有開具書面憑證的,暫不貼花。
因此,在網絡已經非常普及的今天,企業完全可以放棄傳統的經商模式,改為通過計算機聯網訂貨的形式,所有訂貨過程都在網上完成,這樣就可以節省印花稅,并且對銷售方、購貨方都同樣適用,所以,就此一項,就可以將網絡租賃的費用賺回一半。
3、巧妙應對房產稅收過租金的人都知道,12%的房產稅是較重的。
收過租金后,交完5%營業稅、12%房地產稅后所剩無幾。
而如果將租金分解成三部分,即房租、場地租賃費、設備租賃費,并重新和客戶簽訂合同,只對房租交房產稅,節稅何止百萬。
想起一句話,這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4、存款少可遲繳稅企業申報以后就應該及時繳稅,但如果由于存款少可以申請遲繳。
存款少到什么情況可以遲繳稅?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足以支付當期工資,或者支付工資以后不足以支付應交稅金。
注意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包括企業不能支付的公積金存款,國家指定用途的存款,各項專用存款。
當期工資是企業根據工資制度計算出的應付工資。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企業應及時申請,辦理延期繳納稅款的手續。
5、不發補貼發雙薪中國企業福利制度的特點是有人情味,逢年過節都會有發一點所謂的過節費,根據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規定,過節費需要并入當月工資繳納個人所得稅。
稅務政策的規定是發放年終雙薪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由于不需要與當月工資合并繳納個稅,因此可以降低稅率,減少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負擔。
都是發點錢,過節費交稅多,雙薪繳稅少,所以為了少繳稅,應該改變那種過年發點過節費的做法,改成年底發雙薪的方式。
千萬不要固執己見,認為雙薪是外資企業的玩意,我不玩,我還是發過節費,這樣就會費力不討好。
節稅其實很簡單,只要順著稅務規定去安排就可以了。
6、好心也會干壞事某公司發年終獎,老板覺得張三的表現較好,發6000元,李四表現更加突出,值得嘉獎,發6200。
發完年終獎,李四來找老板質疑:橫看豎看,我都比張三表現好,辛苦了一年,表現不如我的張三年終獎金為什么還比我多呢?老板詫異:明明發得多為什么說拿得少?向財務詢問,原來不小心猜中了個人所得稅得陷阱:張三的獎金要交300元個人所得稅,李四的獎金要交595元個人所得稅,結果張三拿到5700元,李四拿到5605元。
結果是老板想嘉獎的人拿得少。
老板感慨:這么個小事情都被稅務陷阱絆一跤,不懂稅法看來要吃虧。
7、沒有生意也要申報企業納稅申報是一項義務,不論企業是否有稅要交。
企業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稅款要繳納,例如企業處于籌建期間;企業處于免稅期間;企業處于清算期間;清算還沒有結束;企業由于經營不理想,沒有納稅收入或者收益。
這些情況下,企業可能沒有稅款要繳納,但都要按時納稅申報,沒有應納稅稅款的申報就是所謂的零申報。
零申報只是一個簡單的程序。
一項簡單的手續,如果不辦理,稅務機關可以每次處以罰款2000元。
8、一日之差兩重天張三辦家公司,登記在6月30日,李四辦家公司,登記在7月1日。
大家對這一天的差異沒有在意,大家都向稅務機關遞交了申請,要求享受新辦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當年下半年大家都虧損,張三的公司稅務機關批復當年已經享受了一年的所得稅,明年開始要交所得稅,由于當年虧損,算免稅也沒有實際意義。
李四的公司可以選擇今年的利潤先繳納,明年再開始計算享受一年的所得稅優惠,由于當年虧損,選擇繳稅也沒有問題,所以李四的公司明年才算免稅一年。
根據稅務規定:上半年開業的公司當年算一年免稅,下半年開業的公司可以選擇。
所以,一日之差命運各異,要經營成功,一定要了解稅務規定。
9、重設流程納稅少對于摩托車、汽車公司,設立自己的銷售公司就可以避免過高的消費稅負擔。
公司的產品先銷售給銷售公司,銷售公司再賣給經銷商或者客戶。
由于消費稅在生產環節納稅,銷售環節不納稅,因此,銷售公司不納消費稅,只要定價合理,就可以少交部分消費稅。
有人說:你這種方法屬于價格轉移,稅務機關肯定不能接受。
其實,作為企業經營價值鏈的一個環節,營銷活動也是一個利潤的傳造環節,一部分利潤留在銷售公司符合企業實際。
關鍵是合理劃分制造環節的利潤和銷售環節的利潤,根據市場規律,制造環節的利潤是很低的,因此,30%-40%的利潤分配到銷售公司是一個合理的劃分。
下一篇:墻裂推薦:創業者必備的10個應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者犯的六個可避免的錯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