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潘石屹認為,這是最好的創業年代,但在創業的過程中,創業者觀察問題的角度不能太窄,同時,應把盈利放在第一位,互聯網一定要與實體經濟結合起來。
如果結合不起來,那是非常可怕的。
3月20日,在聯想之星創業CEO特訓班第七期TMT春季班開學典禮上,潘石屹就“互聯網+”的主題進行了“不同時代的創業者”分享,并給創業者提出一些告誡。
他認為,這是最好的創業年代,但在創業的過程中,創業者觀察問題的角度不能太窄,同時,應把盈利放在第一位,互聯網一定要與實體經濟結合起來。
如果結合不起來,那是非常可怕的。
以下是他的演講節選: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上,創業分三步,第一步是剛剛改革開放時期的農民,創業的沖動就是吃飽飯,冒著包產到戶以及各種各樣的風險,他們真正解決了中國的吃飯問題,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好多閃光點。
當中國人吃飽飯之后什么都缺,穿的也缺,用的也缺,房子更缺了,第二批創業者就是我們開發商。
在過去的15~20年間,使中國人的居住條件得到很大的變化。
我一直在冷靜觀察著中國房屋居住質量的變革,改革開放初是人均住房面積7.4平方米,沒有廚房,沒有衛生間的房子。
到到現在已經人均城鎮住房面積接近40平方米了,而且這些房子的質量和五年前、十年前比的話,質量大大提高了,我覺得這里面還是有房地產開發商的功勞。
今天要創業,我覺得這個創業是跟以前任何一次創業,和歷史上任何一次變化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后面有一個成熟的互聯網的技術。
這個互聯網的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就是整個社會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使這個社會的效率大幅度的提高。
我記得有一個經濟學家寫過一本書,就是社會資源組織得好不好,就看這個國家的人能不能吃上香蕉。
因為香蕉的運輸,如果時間太長了就壞掉了,現在中國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都可以吃到香蕉了,因為運輸香蕉的效率到幅度提高了。
一個全新社會秩序到來,這個全新的秩序到底有一些什么樣的特點呢?你可以在互聯網上看到一些雛形,平等的,網絡狀的,不像過去金字塔一樣,把整個社會都給割裂開來,而這個變化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現在是最好的創業年代,比包產到戶時期,比我們做房地產時期的創業都要偉大。
當然,這個背后到底有多深的道理,這個社會到底朝什么方向變化? 不知道,可能是一個很深的奧秘,通過互聯網充分的表現出來。
最后我想跟大家講在創業的過程中,觀察問題的角度,作為一個企業家觀察問題的角度不能太窄,不能局限一個企業。
聚焦的時候還要有歷史的角度,要有社會的角度,這樣解不開的難題可能就被解開了。
有很多人就是因為看得太窄,要有更大的視野,這個非常重要。
我給自己定一個任務,要向互聯網企業學習。
我一個月去10家企業拜訪,拜訪的過程中我也有一些擔心,有可能是我年紀大了,互聯網企業不關注具體的盈利問題,很多互聯網的企業家都租我的辦公室,去年年底的時候見面的時候都問業績怎么樣,結果我問的時候,他們給的答案都是快盈利了。
那就是還沒有盈利呀,所以非常的可怕。
無論是創業也好,作為企業家也好,還是應該把盈利放在第一位,要有盈利能力。
如果沒有盈利能力的時候,你這個商業模式可能是錯的。
這是我作為傳統企業家來看新興企業家的一個體會。
我大概看了一百多家互聯網企業,我認為80%的是一個概念空空轉,互聯網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技術,但是一定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要跟實體經濟能夠結合起來,如果結合不起來的話,那是非常可怕的。
我想衡量的標準就是三個,看一個企業,商業模式能不能成功,第一個是看能不能讓成本降低;第二,能不能讓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三,能不能讓閑置的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
當這三個問題做好了之后,剩下就是派生出來的問題。
下一篇:如何判斷一家創業公司是否值得加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者注意:你必須知道的三大創業項目陷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