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身為創業 CEO,當你達到 Product-Market Fit、找到 Scalable Business Model,你會發現,不僅用戶開始增加、媒體開始注意你,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也紛紛從各種方向冒出來。
這時你不能停在這里,必須要繼續前進,建立更高的門檻、更穩固的長期價值。
在 PubGame、EZTABLE、91APP、uitox、udn 等多家正在從 1 努力往 100 前進的網絡公司擔任董事這些年來,我經常必須與這些 CEO 們探討,如何建立更高的競爭優勢。
這也讓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系統的去定義企業競爭力的來源。
經過反反覆覆的草稿、重畫,我做出了這張表,希望能在累積企業競爭優勢路上,為大家提供些導航。
以下,讓我們先來解釋一下它的涵意。
Layers 的意義分為這些階層,有幾個想表達的意思。
首先,越往上層的競爭力,往往越難取得,產生的價值相對的也就越長期、越難復制。
另一方面,上層的競爭力,往往必須基于下層的競爭力,無法直接跳躍取得。
Layer 1 自身能力Layer 1 是自身的能力,在知識密集的網絡產業,思考力、生產力,以及速度,是基礎競爭力最重要的來源。
但同一時間,只要假以時間,這些能力通常都可以被復制、被趕上。
Layer 2 產品基于自身能力,可以打造出很受市場歡迎、自己會賣自己、顧客一用就愛上的產品,這就是產品力。
但跟自身能力一樣,產品還是相對容易被復制。
Layer 3 平臺粘性基于受歡迎產品之上,可以建立非產品核心功能的平臺粘性,例如:網絡效應(Facebook)、平臺效應 (PChome 購物),以及搬家成本 (iPhone)。
有了這些價值來源,即使競爭對手完全復制你的產品,也無法輕易復制這些平臺價值,因此,你的優勢會穩固許多。
Layer 4 核心商業模式網絡效應、平臺效應與搬家成本是極難復制的優勢,但實務上還是有可能被趕上,舉例來說,WhatsApp 就透過行動累積了 4 億用戶間的連結,威脅到 Facebook 的根基。
因此再往上,企業還要追求更長期,更難復制的優勢。
這個階層我稱為核心商業模式,并且放上了三個較常見的競爭力來源。
上下游優勢,也就是對于上游關鍵塬物料的獨佔力,以及對于下游關鍵通路的影響力。
上游優勢可以讓對手幾乎無法生產一樣的產品 (這也包含了專利),下游優勢則是讓對手無法進入通路去一起競逐消費者。
成本優勢就是基于規模、管理能力,而產生的絕對成本優勢。
這會讓對手除非燒錢,否則幾乎無法在同一個價格區間與你競爭。
通路力是讓自己成為別人產品、品牌、廣告的通路,也就是成為接觸消費者的最后一里,因此取得無可替代的戰略位置。
Layer 5 品牌力比核心商業模式更長期的競爭力來源,我認為,是品牌力。
其中,我又把品牌力分為產品品牌力與企業品牌力。
產品品牌力,是讓顧客自動自發偏好你產品的能力,而企業品牌力,則是讓媒體、大眾、政府等群帶,自然偏好你的企業、你的訴求,你未來產品的能力。
Layer 6 進階商業模式最后,我把最難取得,也最難復制的競爭優勢,歸類為進階商業模式。
第一是資本優勢,也就是與資本接軌,取得籌碼上的優勢,可以透過割喉戰、并購等進階手段,擊退、收編對手的能力。
第二是雇主力,也就是像 Google、Facebook 一樣,長期成為一流人才的首選企業,能夠有生生不息、越來越強的戰斗力。
第三是延展力,也就是基于既有商業模式之上,再延展出有綜效的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能力。
不斷升級所以,身為一個創業 CEO,為了不斷維持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增加組織的存在價值,你必須持續提升你的優勢,一直往更長期、更有續航力的競爭力前進。
而我畫的這張地圖,當然不會是完整、完美,但希望能提供你一些參考。
奔跑吧,創業的兄弟!朝著風口奔跑!在Bang Camp,有創業新貴、投資大咖等陪你一起跑,并會提供多種補給,還有教練指導哦!Bang Camp第2期正在火熱招募中
下一篇:李開復:如何讓你的創業公司發展壯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跟一個年薪十萬的乞丐學如何做淘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