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從柴靜極其低調地從央視辭職,到2015年春節過后交上一份被社交媒體“轉瘋了”的名為《穹頂之下》的霧霾調查報告,筆者看到的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時代的成功創業者。
在講述美國硅谷創業環境的幽默劇《硅谷》中有這么一段,當創業團隊負責人走上Idea Pitch的概念展示舞臺,每個人在被問到“為什么要做這個產品?”都不能免俗地這么回答 :“Make a better world",所有的創業者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不管極客還是商人,可能心底都有那么一絲絲理想主義的情懷,用產品去改變世界。
如果互聯網創業圈的“Make a better world!”是多少帶那么一點符號意味的對空喊話。
那柴女神此時的產品/作品《穹頂之下》就是真是literally的“Make a better world!” ( 這點相信,不會有人反對吧?)所以接下來筆者矯情又固執地從創業startup的視角來解讀柴女神的此次單飛創業大作。
需求把握互聯網創業繞不開產品,產品繞不開需求。
君不見各大創業公司CEO幾乎無一例外地是首席產品經理,或者本身就是產品大神。
《穹頂之下》的需求把握,準嗎?準啊!大方向好:霧霾,這個問題困擾國人尤其是帝都人民多年,甚至硬生生造除了一個幾十億容量了空氣凈化器產業。
這在創業領域看來就是大方向好,行業看漲,水漲船高,市場容量,受眾空間巨大。
競品眾多:霧霾是不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關于霧霾的深度淺度報道,從CCAV到微信朋友圈都不少。
從產品的角度可以說,并不是一個全新的產品。
但是大家對霧霾一方面喊打喊殺咬牙切齒,一方面有無可奈何。
所以類似的節目(競品)大致分為:不痛不癢、幼稚可笑、造謠傳謠、官話連篇、高深晦澀幾類。
這個時候如果有一款產品橫空出世,一邊撥弄心弦,一邊按摩神經,那絕對的大市場的顛覆者。
可以說《穹頂之下》做到了,柴靜做到了,看看節目品質和社交媒體的傳播數據就知道了。
極致產品互聯網圈最流行的“吹水模式”就是”如何打造極致產品?” 每個人都可以侃侃而談。
這么說并不全是貶義,這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這句話本來就是難得的真理啊,“打造極致產品”對于創業公司來說是最關鍵的制勝手段,這在99%的情況下都是難得地正確。
柴靜在自己的產品上是花了功夫的。
看得到的,時間沒少花,歷時一年。
經費不明,但肯定沒少花,看看視頻中倫敦洛杉磯,滿世界跑的剪影吧。
產品的各個細節,隨手拎出來都是可以追溯地費時費力。
我就舉幾個小的細節吧。
節目的錄制的舞臺布置,有沒有熟悉的感覺。
根本就是TED和產品發布會的路數啊。
小米雷布斯模仿的略輸文采,錘子羅胖抄襲的稍遜風騷。
柴女神充分發揮多年新聞調查類節目的移情風格,伴著忽明忽暗的燈光,精美地keynote, 把喬幫主的魔力演講絕學使起來舉重若輕,已經摘花飛葉可傷人了。
節目中有一段介紹污染顆粒危害人體的科普動畫,配音找的是左小祖咒,操著一口“鬼斧神工”的“普通話”來站在壞人視角(污染顆粒)敘述。
別說,聽起來別有風味。
這點柴女神就比“宇宙工匠頭頭”羅胖子開口閉口恨不得把每一個細節掰碎給你看,要高一個段數了。
像動畫片找左小祖咒配音這種小事,切,柴女神都不屑于一提,細心的觀眾自己去發現發掘發酵吧。
(只是在顯著位置,都斗大地字標注出來,真不厚道,呵呵)創業者類似“打造極致產品”,創投圈也有所謂的萬精油真理——“我最看重創業團隊”。
柴女神根本不是什么草根創業者好么。
以她在央視和文青高知心中地位,基本是張小龍從微信辭職回家生孩子順便打造新產品的節奏。
創業者衡量標準很簡單么:實力、資源、情懷。
實力:類似程序猿出身的創業團隊,柴女神及其團隊在新聞制作領域的專業實力是不容小覷的。
有BAT級大公司的核心產品工作經驗(央視新聞調查),有重大里程碑事件的處理經理(非典,兩會),有崗位專業知識的分享梳理著作(《看見》),實力強勁。
資源:稀缺的資源和信息制高點是產品壁壘的最佳體現。
片中政府官員,企業高管,你真的天真的以為段子手們能隨便找來。
天生的資源優勢決定,柴可以做到有理有據有節,段子手就只能編了。
情懷:這個最虛,可以幻化出無數表現形式,稱之為創業者精神(entrepreneurship)也好吧。
沒有改變世界的沖動,沒有說服自己正在從事一項偉大的事業的豪情,是很難堅持打動自己也很難打動受眾的。
如此看來,柴女神占據天時地利人和,鉆石級地白富美創業者,豪華團隊,用心打造。
用戶體驗本文誓要把互聯網的所有梗用完,“用戶體驗”同“極致產品”是互聯網創投圈的口水爛梗雙子星,來看看柴女神試圖打造的極致體驗。
所有的產品需求都是從切膚之痛開始的留心看看高大上的techcrunch產品路演視頻或是YC出品的創業課(斯坦福大學公開課:如何創業)。
創始人無一例外的是核心用戶。
基本的故事是,我曾經為這個問題困擾過,困擾地那是撕心裂肺啊。
別人想想就算了,但我不一樣,我夠軸,我一定要找到解決的方法和答案。
一番市場調查之后,我發現真的是一個巨大的藍海,于是萬丈高樓平地起。
節目的開頭是柴靜敘述自己女兒出生被診斷出良性腫瘤的遭遇,由此引出霧霾的主題,沒有父母敢拿自己的孩子開玩笑的,柴女神的故事幾乎是如出一轍。
文科生用數據打臉煽情誰不會,女神是不會把節目做成藝術人生的。
《穹頂之下》要深入淺出,有理有據有節地打臉需要什么?數據!細心地觀眾可以統計下,90分鐘的節目里有多少結論,每個結論有多少是有數據支撐的?全部!而且這個臉打得還特別生動,不生澀。
一個小細節,柴女神在介紹大屏幕上又有百分之多少多少的數據時候,她沒有抑揚頓挫地朗讀具體的數字,而是用“這么多,這么多”來代指,同是每一個數據敘述后,都加上一句形象的概括“過半了” ,“利潤不到一個茶葉蛋” 。
繼續來黑“某些互聯網情懷人士”,我需要知道你手機后蓋塑料材質的化學名稱和分子式嗎?文科生為你寫詩作為一個職業黑文科生的理科生,筆者有時候也不得不佩服文科背景的產品經理。
當感性與理性交織,當文科生用數據為你寫詩的時候,你前一秒中還在計算超過3倍的致癌物含量有多么可怕,后一秒中就熱淚盈眶地看著投影上默默凝視著窗外小女孩的無辜背影,聽著女神用詩意的語言,為你講述一年有127天要把孩子囚禁在室內的心情,只能說整個人都不好了。
詳實地數據告訴理智你值得信賴,剩下的就交給噴薄的情感吧。
Keynote那是喬布斯級的本問題下有知友回答 “學到了不少PPT/keynote呈現技巧,那是必須的。
用圖說話,制造好萊塢大片的場景感,極簡風格,斗大的字用來打臉。
連視頻的字母閃現都是段子風格的,采訪人物那一句“你們有義務沒權利” 結巴的節奏堪比范偉演繹《我的滑板鞋》平衡感產品永遠需要在功能強大和好用間平衡。
《穹頂》選題敏感(政府人民,中國外國,壟斷市場各種對立),身份敏感(算是單飛后的個人行為吧)。
怎么切中要害,又不能壓過紅線,打誰拉誰,各種道道請高手看節目分析,不展開。
繼續說細節,節目不能空喊口號,要給方案啊。
每到這個時候,柴女生就機智地切換到對話模式,“我問XX,他是這么說的” ,各位觀眾,看到沒有,打臉也是一門技術活啊!召喚一個人客觀中立地打臉效果更好,有沒有!完整感產品是一個整體,再多再好的元素融在一起也得有渾然一體的感覺。
節目從自己的女兒開頭,飽含母愛的深情,最后又不出意外地回到女兒身上,大屏幕上快速跳動的畫面在和觀眾的潛意識對話,完美收官,收放自如,意猶未盡,馬上轉發。
總結,柴靜不愧是女神,當初面對去美國生孩子質疑,不多廢話,閉關一年,用產品交答卷,飽含“讓世界更美好的”情懷,狠狠地打了當初質疑人的臉。
打了所有對霧霾負有不可推卸責任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臉,干得好!
下一篇:創業公司分配股權時如何計算每個人的貢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佬手把手教如何創業:創意是成功四要素之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