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現在,90后創業新貴已經登場,在這個不斷顛覆傳統的時代,他們有天然的優勢,敢想敢干,敢去破壞甚至重建規則,對新技術、新需求,有更加敏感的商業嗅覺和行動力。
他們的創業項目千奇百怪,并且背后大多都有資本的身影。
90后創業革命,只做英雄不做炮灰!90后創業者注定是幸運的,這種幸運體現在底層邏輯和社會規則的改變創造出了全新的需求。
李寧瞄準了90后,卻沒有真正研究明白90后,錯失了再次崛起的最佳時機。
今天眾多90后創業者在做的事,就是在革80后的命。
看到別人成功,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同樣的故事,每代人的觀感卻可能大不相同。
80后們會說:“恩,很牛,但誰讓他們是90后呢!”,而更多的90后會說:“只要我想,我也可以!”相比80后,大多數的90后顯得更加自信。
他們生活的環境促使他們相信:這個時代人人皆可成功,從草根到明星只有一步之遙。
然而如果一個人的自信僅僅源自于外部刺激而非生活經歷,那么這種自信注定將是脆弱的。
對于創業,現在無疑是最好的時代,但也是最危險的時代。
與所有前輩相比,90后們擁有最多的機會,但也面臨著最大的風險。
所以,比傳播成功故事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更多的90成為真正的創業英雄,而非炮灰!身處“亂世”是創業最大的幸運代溝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因為每代人的不同,社會才能如波浪般不斷前進。
社會的變化帶來了新的機遇,改變越深刻,創業的機會也就越多。
90后能有如此多的機會,與三大因素密切相關。
首先,90后正在成為消費主體,而只有90后才真正明白該如何滿足90后的需求。
一個反面的例子是李寧。
這個最早將90后作為戰略目標的公司,它的跟頭卻恰恰摔在了不了解90后上。
上世紀90年代的十年間,中國的出生率累計下降近60%,90后的總數比80后少5000萬人。
四分之一的用戶損失對任何一個行業都是致命的,而只是在形式上重視90后的李寧卻忽略了這個基本事實,它用2年的時間新開了近3000家門店,最終又不得不用一年的時間全部關掉,代價是公司的首度虧損和近2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損失。
年輕消費者的減少的確給很多傳統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但使用習慣的改變和技術的升級也在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市場。
2013年的雙11,淘寶創造了單日銷售額350億的全新世界紀錄,而在這個天文數字背后,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90后投身于電商創業的浪潮。
雖然新市場創造出了新機會,但并不等于創造了新需求。
如果90后們的創業只是以反向O2O為手段,利用對互聯網的掌握去革那些年長的傳統從業者的命,那么我們并不能說90后比80后幸運到哪里去。
但90后注定是幸運的,這種幸運體現在底層邏輯和社會規則的改變創造出全新的需求。
就像在移動互聯網上,人們開始越來越習慣于為虛擬物品和服務付費,兩年前,人們還很難想象會有如此眾多的應用被創造出來,關鍵是,他們玩的不再是概念,很多應用從開始就是賺錢的!90后革的是80后的命如果今天你還在把80后和90后混為一談,只能說明你對這個世界還不夠敏感。
略加觀察,你就會發現實際上他們既不相同、也不認同。
而今天眾多90后創業者在做的事,就是在革80后的命。
這是由兩代人價值觀的根本性差異所決定的。
價值觀反映的是“我”與外部世界的實力對比,對“我”的認知又直接決定著我們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會作何選擇。
雖然80后已經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自我,但是他們依然沒能擺脫社會傳統價值觀的束縛。
80后自我表現的目的,是希望獲得主流社會的認同,他們渴望獲得別人眼中普遍認可的成功。
對他們來說,這種成功無法依靠自己的父母,那些一生辛勞的50后們并未積攢下多少財富,而不斷升級的消費文化正在把更多的奢侈品變成必需品。
空前的生活壓力迫使80后們把物質作為人生的首要追求目標,而被迫放棄的,是心中的理想和興趣。
但90后們不同,他們一出生就充滿自信,這種自信來自于那些“先富起來”的60后父母們。
城市出生的90后,基本不用為車、房發愁;即使是在農村出生的90后,大多數也未受過饑寒之苦。
因此,他們的成功標準就很自然地跳離了傳統目標,在他們看來,那一切太過“世俗”。
90后們與生俱來的自信促使他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喜歡的!90后們活在自我認可的價值觀體系中,他們更看重內心的感受,而不是社會和長輩如何看待他們。
80后和90后在價值觀上的這種差別,其實也正是微博與微信在邏輯上的差異。
微博提供的是一個平臺,它滿足了人們“被看到”、“被聽到”的需求。
而微信搭建的是一個圈子,它幫助我們把自己喜歡的人和事緊密地圈在一起。
因此,從微博到微信的轉換不是巧合,它體現的正是社會權威從80后向90后轉移的過程。
同樣,在頭像類應用領域,80后創造了“美圖秀秀”,而90后創造了“臉萌”。
“美圖秀秀”可以幫助主人無限變美,哪怕是美到不像本人也沒關系,只要能在朋友圈獲得點贊就是王道。
而“臉萌”并非服務于別人的目光,它幫助你發現那個有個性的自己,為了特點突出,很多用戶甚至不惜把自己變得“更丑”。
當曾經在80后中無限風光的“美圖秀秀”遭遇90后,它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有必要那么假嗎?”這是90后們的第一反應。
而當原本只在90后圈內默默傳播的“臉萌”最終遇到80后,受到的卻是無條件的追捧。
吳曉波(微博)老師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描述了當今商業環境的四大趨勢:一切商業都將互聯網化; 一切品牌都將人格化;一切消費都將娛樂化;一切流行都將城鄉一體化。
這聽起來就像是為90后們量身定做的,在這樣的未來里,還有誰能比在互聯網中長大的90后們擁有更大的優勢呢?90后們的夢想在三樓“80后和90后一起來到創業大廈,在一樓他們就碰到了一個有錢賺的項目,于是80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留下,而90后沒有流連,直接爬上了二樓。
在這兒他碰到了一個有意思的項目,他很動心但還有點不甘心,于是他選擇了繼續爬。
在三樓,他終于找到了一個能實現自己理想的終極項目。
從此,他們便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創業對于90后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經濟上的成功,對那些家庭條件不錯的90后創業者來說,他們完全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獲得物質上的優越感。
因此,他們在創業中對內在滿足的需求就更加旺盛,為了興趣和意義,他們愿意付出更多。
先架好通往三樓的樓梯如果每一個創業的案例都能像前面的故事一樣完美,那我們一定是活在童話里。
現實是殘酷的,我們發現:正是由于90后普遍喜歡三樓的“美女”,反而大大提高了他們創業的難度,降低了成功的幾率。
90后最大的優勢在于無限的創造力,而最大的挑戰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沒有建好通向創造力的樓梯。
如果創造力只是缺乏支撐的空中樓閣,那么能量越高也就意味著破壞力越大。
通向三樓的第一層樓梯是正確的自我評估能力,因為90后會普遍性地高估自己。
習慣性的自我高估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計劃生育”。
家庭子女的唯一性無限地放大了“家庭風險”,因此家長們會通過“過度關注”和“過度保護”來應對,這就直接導致了90后們偏離實際的過度“自尊”與“自信”。
所以,在創業之前,90后們必須明白:個性不會使人優秀,相反,優秀的人都很有個性;自尊不會帶來成就,相反,成就會帶來更多自尊!而要真的明白這一點,還需要大量挫折經驗的積累。
第二層樓梯是專注的能力,有選擇的權利固然可貴,但是太多的選擇反而會成為累贅。
在創業的路上,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哪一條是對的,但是如果走不到底,任何一條路都會是錯的。
對于絕大部分90后來說,專注是他們最不擅長做的事。
在中學時代,他們就具備了一心多用的能力,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做作業,一邊在QQ上聊天,還要一邊提防被父母發現。
90后的能量供給是由很多塊小電池組成的電池組,雖然可以同時處理多任務,但是每塊電池的電量都十分有限,難以持久。
專注的能力需要通過不斷地做減法來完成,當一個創業者真的能站高一線地思考問題,他會發現并不是每個機會都能帶來成功,焦點越專注,同時做的事越少,成功的幾率就會越大。
第三級臺階是延遲滿足的能力。
關于延遲滿足,記得錢鐘書先生在《圍城》里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天下有兩種人。
比如一串葡萄,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
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
不過事實卻相反,原因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顯然,創業者更需要把最好的葡萄留到最后吃,而大多數90后卻更像前者,他們總是會先挑最好的葡萄吃。
不同的是,對于壞葡萄,他們不會留到最后,而是直接扔掉。
如果一個人經常為了當下的滿足而放棄更長遠的目標,那么他更適合選擇隨性的生活,而不是踏上創業之路。
雖然前面說到的三種能力實際上是每個創業者都需要具備的,但對于想創業于更高處的90后來說,就更顯得更加重要。
走在地面上和走在鋼絲上都可能摔倒,但是后果的嚴重程度會完全不同,三種能力的不足,都可能直接導致創業的猝死或無疾而終。
我相信成功注定屬于你們,但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成功究竟屬不屬于你!別人的成功固然值得參考,但請記住:你能看到的成功永遠都是一個個掐頭去尾的江湖傳說,真正的秘籍只有靠你自己的不斷實踐才能得到。
下一篇:想創業卻沒錢 試試這五種選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何必癡迷硅谷?看南亞創業成功的關鍵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