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編者按:本文來自鈦媒體。
小程序戰端又起前兩天,小程序又一次被提起,卻和張小龍無關。
阿里系(阿里云、支付寶、淘寶、釘釘、高德)推出了一個繁星計劃,一邊豪擲20億補貼小程序開發者(云部署、運營工具包、支付寶費率、流量扶持),一邊推出一站式的小程序云服務,阿里ceo張勇提出的“商業操作系統”終于浮出水面,整合了品牌、商品、營銷、銷售、渠道、金融、物流、供應鏈等11個商業要素。
簡單說,就是一邊撒幣,一邊給出各種商業組件(賦能),省的你開發了,搭積木就好。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今日頭條將推出小程序桌面,而且可能放在一級入口。
事實上如果他不提,大家幾乎都忘記頭條還在做小程序了。
再看騰訊的年報,小程序的人均日訪問量同比增長了54%,中長尾小程序的日均訪問大幅提升。
盡管各家打的都是小程序,但很明顯,他們的思路完全不同。
此小程序非彼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強調的是一個商業“系統”,這個系統整合了阿里系各種BU底層能力:芝麻信用能力、菜鳥物流能力、餓了么配送能力、高德lbs能力、花唄支付能力、營銷反作弊能力……這些能力來自阿里系扎根商業領域二十年的積累,現在成了一個可以自由組合的“全家桶”:品牌、營銷、渠道、服務、金融、物流、供應鏈、信息管理……你搭積木就好了。
如果說,從小程序“中后臺賦能”的角度看,阿里打騰訊是用商業系統打擊零散數字工具,那么從前端流量看,騰訊打阿里則是高頻打低頻、社交關系打金融。
這里,就涉及一個本質邏輯的問題。
往深一層看,bat頭條的小程序競爭,其實:是社交流量、商業理解、算法分發之爭,是更懂用戶、更懂商業、更懂算法的價值觀與方法論之爭。
對于騰訊來說,微信小程序的最大優勢就是“社交流量”及其背后的關系鏈,這個壁壘幾乎無法擊破。
從微信小程序正在釋放的能力看,從游戲到直播,從更好的交互到門店統一化,本質還是2c服務,還是首先幫助商家提高“c端用戶的體驗”。
對于阿里來說,肯定不能去和騰訊比社交流量,那么核心就是對商業的理解,就是這個商業操作系統。
阿里人畢竟從一開始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中小商戶的痛點他們應該是最理解的。
對于百度和頭條來說,目前主要的優勢似乎在基于內容和算法的智能分發上,讓用戶的獲取更加精準和匹配。
被遺忘的小程序但是,不論各家的報告多么信心滿滿,有一點不可否認,今天的小程序已經不再處于輿論關注的核心。
先前紛紛聲言allin小程序的公司都漸漸沒有了聲音。
就在一年前,投資大咖朱嘯虎曾表示:小程序正處火山爆發的口上,今年一年將至少有幾百億投資在小程序。
最終的結果是,2018年小程序的最終融資是70億多,超過50億出現在上半年,下半年投資者的信心明顯下跌。
不論承認與否,小程序已經不是風口了,通過一個小程序一夜之間流量爆炸、身價暴漲到達人生巔峰的故事已經說不圓了。
但是小程序也確實成為了趨勢,成了各家創業經營繞不開的標配。
只不過,沒有那么迅速爆發的投資想象空間了。
風口去哪兒了?進入2019年,一個明顯的感覺是:風口沒那么好找了。
年初以來出現的熱點,基本就是vlog、電子煙、網上算命和714超利貸,除了不溫不火的vlog,其他幾個賺的都是一個富貴險中求的“快錢”。
而且果然,他們很快就被政策撲滅了。
要知道,去年初這時候,風口還是直播問答、共享充電、裂變電商和區塊鏈;前年初還是直播、共享單車和無人零售。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創業的熱點變得越來越“生意”,越來越“快錢”,這樣的壞處是想象空間越來越小,天花板越來越低,可持續性越來越差。
但好處是越來越接地氣,越來越追求贏利和現金(造血能力),也就越來越不需要接連大額融資了。
這與市場呈現的趨勢是吻合的,最近這三年恰恰是vc泡沫們紛紛破裂、大多數vc正在枯竭和出局的三年,在接連造出o2o、共享、無人這三個明顯不合理也不賺錢的“瘋口”、浪費了天量的資金之后,vc們再也沒法義正嚴辭地說:投資本來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投資是九死一生,可盲目瞎投是十死無生。
投資是九死一生,可您也不能用這個理由去投明顯違反市場邏輯和常識、硬造需求的東西,再從中洗錢套利呀。
在數據曲線和創投人疲憊的眼神中,我們漸漸捕捉到一個大趨勢變局的脈絡。
流量投資泡沫時代的尾聲過去幾年的互聯網投資,總體來說就是對“流量泡沫”的投資。
而初創的互聯網公司們,其實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想方設法成為流量商,做廣告和其他變現的渠道。
再直白點,就是賣“流量暴增,進而估值暴增”的幻覺。
理論上說,獲得巨大分流量,往往是因為針對某個用戶剛需痛點,提供了某種比傳統方案效率更高、價格成本更低甚至幾乎為0的方案。
但是實戰中,往往有幾個問題:1、所針對的并不是剛需痛點,而只是某種引發用戶好奇使用的噱頭,產生的暫時流行,流量無法持續。
從臉萌到去年大火的zep,其實都是這個情況,一段時間內用戶爭相使用,但是很快風潮就過去。
2、所針對的并不是剛需痛點,而只是通過免費補貼產品的利益收買,抓住人們貪便宜心里,流量無法持續。
o2o創業基本如此,即便現在幸存的美團、滴滴,至今仍被驚人的補貼成本牢牢鎖住。
3,所針對的并不是剛需痛點,但創始人背景了得會講故事,投資人喜歡看背景,于是通過意淫獲得融資,不可能獲得真實流量。
這個在各種光怪陸離瘋了般的無人、共享項目中尤其多見。
4、獲得的是刷的、虛假的流量。
比如直播、區塊鏈,很多公司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的流量是真實的。
5、所針對的是剛需痛點,但因為存在微信、淘寶這樣具有網絡效應的大平臺,一旦跟進則流量漸漸向他們集中,你只是幫忙驗證市場培養用戶。
各種倒斃的社交平臺都是這樣,微信黑洞太可怕。
6、人口紅利消失,獲得流量的成本漸漸超級高了。
現在很多項目玩不下去大多因為這個,燒不起了。
流量難獲得、流量虛假、流量不可持續,就無法成為好的流量商,更別說這里還沒有談到流量的變現效率。
問題這么多,只有“騙”最靈。
過去幾年泡沫太大,vc模式下創業者、fa、vc、媒體甚至第三方數據機構聯合組成了講故事的系統“忽悠”網,只要資金源源不斷進入,這個網就會不斷運轉,就會不斷造出驚人的數據奇跡,把所有的漏洞都掩蓋掉。
但是現在問題來了,當資金不能這樣粗放的涌入,忽悠網就不靈了,各種問題就集中爆雷了。
所以你現在看各種媒體,神吹講故事的少了,揭露問題唱衰看空的多了。
鼓吹流量泡沫的風口時代終結了,老老實實做生意的時代開始了。
微信小程序的泡沫其實剛開始,微信小程序恰恰符合“流量泡沫”的特征,是鼓吹流量投資最好的標的。
一年前,筆者的一個朋友在做出刷屏小程序之后,公司立刻被大牌vc們擠破了門,他直言“第一次感受到了資本的饑渴”。
與之呼應,小游戲一夜之間刷爆各個群,某彈球小游戲更是盛傳賣了1個億。
創業者如果想要融資,沒事都應該炒股炒幣,有助于理解投資人心態。
因為中國不少的vc,投資時表現出的情商和智商水平并不比二級市場的散戶高多少。
你為什么敢大把“買入”,無非是: 相信此時價格很低,適合抄底。
相信項目方有辦法拉盤。
相信行情很好,這條賽道正在變牛。
相信自己可以及時退出,會有大批傻逼韭菜進場接盤。
相信團隊履歷和站臺背書的人。
相信項目沒有核心漏洞或系統性風險,不會跑路。
相信大多數人還沒看懂,老太太還沒進場。
那么微信小程序呢,具體來看具有這些特征: 開發成本和門檻極低,對團隊的要求遠遠低于app,看起來很容易“低位買入”。
很容易拉盤,微信的流量黨們已經有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套路,事件營銷、社交裂變、社群分發,很容易就能造出漂亮的流量數據。
有大佬站臺,朱嘯虎們不是來了嗎?行情看來不錯,到處都在鼓吹“微信互聯網”,總量也肯定在上升。
當時有張圖很火,列舉了拼多多、云集、趣頭條等微信流量下喂出的準獨角獸,那么按說微信小程序起來后,這個名單應該還會增加。
更何況,當時下沉市場正在爆火,下沉人群往往不喜歡下載app,那么微信小程序是一個很好的觸達點。
退出似乎也很容易,做大了就像拼多多看齊,賣給騰訊爸爸唄。
所以微信小程序風口與其說是2vc,不如說是2騰訊。
泡沫破裂了這個故事看起來很美好,只忽略了一點:微信爸爸愿不愿意給這么多流量,讓你搭上風口。
很顯然,張小龍是不愿意的,你想玩流量造泡沫吸引投資?那么好我封你就是了,要么干脆不讓你上線。
從匿名聊聊,到頭腦王者,除了拼多多這樣的干兒子,有幾個沒有被微信痛下殺手呢?微信狠起來,可是連自己人都封的。
所以創業者不要一上來就想著從微信獲得流量,而要想著自己能為微信做什么?幫助它豐富生態體系、拓寬使用場景、鞏固攻防戰線、增加用戶粘性和時長,才有可能得到支持。
如果,還能幫騰訊咬阿里頭條們一口,那是無論如何也要支持了。
即便你的小動作被張小龍容忍,這只是渡過了第一步。
你的產品能從現象級,變成微信生態某一領域的基礎設施嗎?能搶占用戶的心智,成為頭部嗎?如果不能,誰能保證你的流量不是“火一時”的泡沫呢,vc們可沒那么頭腦發熱了,頭腦發熱也沒錢了。
微信走不通,那么去支付寶、百度、頭條做小程序呢?不幸的是,這幾家的審核更加嚴格。
阿里的體系從一開始壓根就沒想做“社交類小程序”,支付寶完善了審核機制,推出了以“健康分”為核心的評價反饋機制,讓用戶用自己的搜索、訪問、收藏、成交等來投票,挑選出真正優質的小程序給予資源傾斜。
換句話說,想在我這抖機靈騙流量的洗洗睡吧。
只有老老實實給用戶提供價值做生意的,才有得玩。
這一點,從支付寶小程序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出。
從流量到生意支付寶小程序的數量已經上升到超過16萬,用戶數超過5億,日活增長到2.3億,從北京、深圳、杭州、上海等逐漸向二三四線城市擴散。
行業分布上,零售、生活服務和旅游超越出行、政務成為支付寶小程序排名前三的熱門行業。
平均七日留存率從49%微跌至43.26%,收藏量、收藏用戶的平均次日留存率上升,后者接近50%。
平臺們自己作出了選擇,大玩家并不在意某個小程序的流量,他們要的更加實際,我沒有深耕的領域你要給我扎進去,要尖銳,要閉環。
進入生意時代,小程序成了巨頭們2b的馬前卒。
有趣的是,兩年前阿里進軍社交是打自己陌生、騰訊熟悉的領域,那么現在攻守雙方調了個個,馬化騰聲言進軍產業互聯網,打的恰恰是騰訊一直沒有做好、阿里卻非常熟悉的方向。
這時候老問題來了,如果說阿里沒有社交基因做不好社交,那么沒有2b基因的騰訊能做好企業服務嗎?2b戰爭已經發生。
從后臺看,發生在云服務這樣的基礎設施。
從中臺看發生在數據服務。
從前臺看則是小程序、IOT這樣的解決方案。
2b和2c的戰爭邏輯迥異:從產品看,一個爆品包打天下是不要想了。
越是大客戶,需求就越豐富個性,你很難找到需求的最大公約數,更別說提供通用方案了。
從營銷看,越是大客戶,購買決策就越復雜,“產品自己會說話、用戶自然找上門”是不要想了,銷售驅動、善于攻城拔寨更重要。
那么創業者們,該如何選擇?生意時代的邏輯生意的邏輯其實都是老生常談,無非是做好算數,開源節流,降本增效。
我們都知道,贏利公式是:(客單價*毛利率-履約成本)*復購次數-獲客成本)*付費用戶量。
那么問題來了,你的核心問題是履約成本問題?是獲客成本?是復購次數?……判斷清楚了,再看看各家提供的組件,誰是你最需要的?你要降低獲客成本,是主打線上還是線下,是靠騰訊的社交分發,還是阿里的電商金融流量,或者百度頭條的算法推薦?你要提升盈利轉化和履約能力,是靠騰訊的用戶體驗和數字工具,還是阿里系的商業操作系統,誰更理解你,對你當下的問題切的更準?沒有標準答案,但是無論如何,如果你還在幻想靠制造流量泡沫吸引資本、進而一夜暴富,還是醒醒吧。
寒冬中,靠幻想創業容易生病,或許上班更合適……
下一篇:創業就是要嘗試去解決社會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有什么好項目可以致富?5招教你選對項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