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當創業構想變成現實,并開始真正體現價值時,就可以說創業者的創業初步成功。
創業初步成功后,企業的未來和創業者自身的命運、結局,便成為眾人關注的重心。
一般而言有三大類結果: 一是創業者讓渡企業的控制權,把企業讓渡給他人養育。
創業者可以選擇出售企業,也可以為企業找到一個好婆家,自己成為企業的一員。
上市或尋找投資都可實現企業控制權的讓渡,具有傳奇色彩的公司大都如此。
二是創業者讓渡企業的管理權,為企業找一個好保姆,聘請職業經理人來促進企業未來的更大發展,自己則成為真正的企業家。
1999年華帝七位老板就自敲下課鈴,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
三是創業初步成功后,創業者仍融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于一身。
創業初步成功后,無論創業者如何選擇自己的道路,企業都需要經歷一個休整階段,它不在時間的長短,但卻是不可能跳躍的階段。
正如人的成長要經歷青春期的煩惱一樣,這一階段企業會涌現許多管理問題。
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到企業的未來發展,也會影響到企業價值的體現。
我們不僅需要優秀的創業者,更需要優質的企業。
因此,創業者出于考慮企業未來的發展與自身命運這一戰略問題,在創業成功后,尤應該考慮為企業管理做些什么。
關鍵在于找到管理危機問題 成功管理的關鍵不在于排除所有的問題,而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到企業當前階段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上,這樣企業才能成長、成熟并壯大起來,去面對下一個階段的到來。
創業成功后,企業面臨的主要管理問題是管理危機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創業者疲于奔命,顧此失彼。
創業成功后,人員增多,業務繁忙,企業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
然而,創業者習慣于發號施令,事必躬親,唱獨角戲;員工也習慣于接受命令,對創業者有依賴心理,從而導致創業者日常事務過多,工作量劇增。
不可避免的結果便是創業者感到力不從心,不堪重負,但又沒有抓住重點。
決策得不到有效執行,管理開始失控。
創業成功后,企業開始有現金流入或者盈利,招聘、遷址、購置新設備、培訓等等,忙得不亦樂乎,于是管理費用急劇上升。
企業經營的范圍和地域也會擴大,管理開始變得復雜起來,問題也多了起來。
幸好,創業者一如創業過程中那樣果斷,員工也依然貫徹執行決策,但是,創業者無法一一監督、評估決策的執行,企業也缺乏相應的機制與政策,因此,決策執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企業利潤狀況徘徊不前。
創業可能更多地緣于創業者對市場機會的前瞻,企業所從事的業務具有獨創性或具有某種競爭優勢。
創業成功后,會有許多跟進者進入市場,企業的優勢會逐漸減弱,競爭壓力增大,業績增長率會隨之下降。
另外,企業越是成功,創業者越是感到志得意滿,有時甚至覺得無所不能,擴大經營和多元化便在所難免。
攤子太大和對新業務不甚了解,難免會出現失誤,從而侵蝕企業的利潤。
老員工缺乏繼續創新的動力。
創業成功后,老員工容易陶醉于曾經取得的成功,喜歡向他人講述傳奇式的創業歷程。
創業者考慮的是企業的未來,而老員工考慮的是創業者應該如何獎賞如何分配勝利成果,考慮的是如何在企業保持相應的權力與地位。
老員工不愿繼續艱辛地奮斗,安于現狀,于是,小富即安的思想在企業蔓延,甚至會影響創業者本人。
這樣,企業很容易失去繼續創新的動力。
新老員工出現矛盾沖突。
新員工會說“我原來那家企業如何如何”,老員工會說“我們原來怎樣怎樣”。
對于新員工而言,什么事情都會讓他困惑不解,一切都沒有定規,規章制度束之高閣,薪酬制度是由不同的特例組成的大雜燴,企業行為就是創業者個性的寫照。
老員工討論的是過去的“好時光”,說話辦事都有一套他們自己的規矩。
由于企業沒有什么成文的政策,那些資歷較深的員工就是企業的活檔案,一旦他們離職,企業立刻就會陷入一片混亂。
另外,創業者會記著這些曾經追隨自己的老員工,因此,老員工在企業里有極高的權威,而新招聘的員工考慮的是如何發揮自己的能力,如何證明自我,于是,新員工成了挑戰老員工的對立面。
創業者的家庭壓力開始增大。
作為堅實的后盾,家人在創業者的創業過程中給予了無私的奉獻,他們希望創業者能夠取得成功。
創業成功后,配偶希望創業者更多地關心家庭,兒女希望創業者能夠盡到父母的責任,而創業者比以前更忙更累,無暇顧及,家庭壓力開始增大,尤其是有家庭的女性創業者。
下一篇:創業者怎樣擬定創業計劃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經理人創業的八點技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