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創業很苦逼,互聯網創業更苦逼,做離互聯網最遠的互聯網創業項目不是苦逼是SB. 在創業的過程中免不了要找錢,要見投資人,免不了要找人。
經常會被問一句話,法律服務能夠互聯網化嗎,法律服務可以標準化嗎,法律服務是高頻嗎,法律服務是剛需嗎,有時不免語塞,不知說什么好。
昨天幾家媒體的記者要采訪我,我說這樣吧,我們不要談什么商業模式,不要談什么服務,也不要談產品,我談談我的互聯網宗教觀,理解了我的互聯網宗教觀,就理解我的產品觀,就理解了我的互聯網思維,就理解了我們這個產品的未來。
宗教都有一個特征,無條件的信服。
有一種宗教,叫互聯網宗教。
我為什么要提這么一個概念,互聯網宗教,就是你對互聯網這個東東無條件的信服,對互聯網將改變每一個行業無條件的信服,對互聯網連接一切無條件的信服,你的生活工作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是你的存在的另一種形式。
如果做到這一點,你就是互聯網宗教的信徒,你不相信這一點你就還不是互聯網宗教的信徒。
是不是互聯網宗教的信徒,他的思維模式,思維路徑是不一樣,如果你是互聯網宗教的信徒,你就不會問什么高頻不高頻、是不是可以標準化的問題,你要問的是怎么做,甚至你對有人用互聯網來做法律保持一種好奇心:原來可以這樣啊? 我們老生常談當年孫正義投阿里巴巴的故事,阿里巴巴當時很牛嗎?馬云是什么BAT出身的嗎,是什么美國什么龜嗎,阿里巴巴是是碼農嗎?都不是,孫正義是個互聯網宗教的信徒,馬云也是互聯網宗教的信徒,當兩個信徒相遇,故事就這么簡單。
其實很多投資互聯網的人,很多在BAT長大的人,他們并不真的就讀懂互聯網,真的理解互聯網,真的信服互聯網。
什么叫讀懂互聯網,就像你是否真的讀懂你的老友,讀懂你的老婆,讀懂你的合作伙伴一樣,你讀懂他與沒讀懂他完全不一樣。
比如汽車行業,對汽車最顛覆的理解還不是特斯拉,盡管特斯拉很火。
我非常認同易到的創始人周航的一句話,未來的汽車就不應當有鑰匙,未來的汽車就像旅館一樣,想用拿個“房卡”就去用。
30年前,你如果有一輛自行車,你可以找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因為代表你是富人啊,那時候偷一輛自行車會坐牢。
現在呢,城市的風景區很多自行車,沒有鎖,想騎你就騎。
未來的汽車是什么模式,每個小區的停車場停滿了汽車,你用APP查一查哪部車沒有人要用,用APP就可以開走,用完后還回來,當然請洗干凈,加滿油,汽車再不是一種財產,歸屬他的本來面目,交通工具,從這個角度講,神州租車,PP租車任何租車模式都沒有存在的價值。
甚至汽車工業的格局要重新思考。
又比如房子,人類快成為房子的奴隸了,我們真的需要一套物權意義上的房子么?房子其實就是個堅固的地鎖,是一個鳥籠。
你經常被問,是哪里人,家在那里,住在那里,背后的邏輯往往是你的房子在哪兒。
房子是你的財產,也是你的家,也區分你是哪里人。
人為何要來到世上,也與人有何不同,就是也閱歷全世界,為何需要一個籠子呢。
未來的人分為廣州人,北京人,上海人,中國人,地球人,有房子的是城里人,沒有房子的是世界人,是地球人。
四海為家不再是一種貶義詞,而是一種是時尚。
很多人生活在互聯網狀態下,在互聯網上工作,與互聯網人交流,分享,他們不需要一套房子,他們全球辦公,他們住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社區生活,他們也不需要住酒店,他們用APP查看那里的房子是空的,他的裝修風格是否喜歡,他的周邊環境是否喜歡,有哪些共同臭味的人住過這兒,然后預定,也可以N個不認識的人共享房子,會有專用的保姆為他服務,會有專用的杯子和床單,會有專用的司機,住厭倦了,然后漂移到另外一個城市。
然后我們談談法律,我們需要法律嗎 大企業需要,小企業需要嗎 我讀書的時候,有幸認識摩托羅拉中國區的總裁,他是工信部出去的,移民到了美國,成了摩托羅拉中國地區的首席代表,他到中國來推銷大哥大,2萬塊一部的手機。
他對工信部的人說每個老板都需要一部大哥大。
工信部的一位領導私下罵他是個騙子,賣國賊,就想來中國騙錢,怎么可能,這么貴的手機每個老板一部,想干嘛。
小米為什么成功,我想知道參與感是一種營銷思想還是小米的戰略思想,因為他的后果對小米的未來會有本質的不同,小米為什么成功,是不是的是雷軍看到了當手機還是一種高端消費的時候,他認定每個種地大爺都需要一部手機,只要降低消費門檻,而質量超越華強北,這才是制勝之道。
中小企業創業企業不是不需要法律,是消費門檻太高了,使用門檻也太高了,如果能夠降低消費門檻,把法律服務的成本降低到每月100元,200元,300元,500元,幾百塊就可以解決企業的全部合同法務問題,而且質量超越街邊律所,企業會不用嗎,甚至你用在線自助生成一份合同,讓律師審一下,相當于一次車的停車費用,企業會不用嗎。
如果這個場景成為事實,他的未來會是什么,會不會成為一個企業級的入口?這難道不是互聯網對法律服務最好的改造嗎? 當你懷疑任何一個互聯網新領域的創業的時候,特別是你不熟悉的領域的時候,請先問問自己,我是一個互聯網宗教的信徒嗎?可不可以不要再問高頻、標準化之類的問題,任何對互聯網化的東西冠以某種標簽本身就是一種框架思維,一個有框架思維的人真的不適合談互聯網。
下一篇:現在是移動互聯網創業最佳時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者如何在網絡時代尋找機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