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老家的日子我老家在河南柘城,比較巧的跟首富之子王思聰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也就是1988年1月3日,但農村都是按照農歷,這樣算我是生于丁卯年十一月十四。
我小時候家里很窮,至今我還記得沒有菜吃,沾著油加鹽水啃饅頭的情景,還有挖地邊的莧菜下面條、蒸著吃馬齒莧,現在想起來也真是美味。
我上學的時候已經8歲了,小學成績還行,還記得一年級班級里80多人,我考了第五名。
小學五年基本上都名列前茅。
在小學我印象特別深的是一到冬天,班級教室窗戶上的風就嗖嗖進來,玻璃壞了,也沒人換。
我們就會回家拿些化肥袋子和釘子,自己把窗戶補起來。
教室的窗戶就像衣服上的補丁一樣,這一塊,那一塊,各家的化肥袋子顏色還都不相同,白色的、橙色的、青色的,氮肥、磷肥、尿素……煞是好看。
我爸那時候去北京建筑工地打工,一到農忙的時候就回家。
小時候總是特別喜歡老爸晚上坐火車到家,背著大袋小包,里面裝著泥瓦工所用的我都叫不上名來各種工具,還有各種螺絲釘、扳手,你永遠不會知道老爸的背的麻袋包里存了多少這種小玩意,這是我小時候最好的玩具。
我小時候唯一的照片是——小學畢業照我們那里沒有初中,所以只能到鎮上去讀。
我們村到鎮上有8里地路,騎自行車半個小時就可以。
初中三年,我已記不得騎壞了多少自行車。
我家沒錢,買的自行車都是二手的。
一到冬天,鏈子就各種打滑。
但是更慘的還是路上突然下起暴雨,鄉道兩邊都是田地,躲都沒得躲,只能搬著自行車躲進一個橋洞里,但是里面都已經積了很深的水。
初中我記得比較深的一件事是,母親在我眼里平時是一個基本不會跟人吵架的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村子里跟鄉親們相處的都很好。
母親去村里門市部買東西,結果人家找給了她10塊錢,母親不認識假錢,我一看知道是假錢,就告訴了母親。
母親就拿上10塊錢找過去,和人家吵了好久。
但最后也是沒解決。
小學五年,初中三年。
我只有兩本課外書,一本是漢語大詞典,我還記得是我鬧了好久,父母從鎮里新華書店買的,15塊錢。
一本是拼音袖珍版七十回《水滸傳》。
沒有書看,漢語大詞典都被我翻爛了,我的繁體字修養和對中國歷史的愛好了解(附錄有朝代紀年表)都是從漢語大詞典上獲得的。
初中教學樓有一間小型的圖書館,但是常年鎖著,自我初一下學期發現有這么個地方,到我初三畢業,那里一直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我曾試想著幾百次方式進去,做夢都夢見自己可以穿墻進去看書。
你想,一個地方你天天可以路過,但是就是不能進去看,一個憋了三年的愿望都從沒得到滿足過,所以我一出去打工就先找圖書館,一到周末就整天泡在圖書館。
而且是從早上到打烊,中午一般都不吃飯。
我初中成績還好,基本每年都能在第十名左右。
而且特別喜歡歷史和地理,有次期末考試歷史考了98分,地理考了99分,我們校長還特別詢問了有沒有抄襲,表示不敢相信。
但到初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要分重點班,我們村子里的幾個同學都沒分到重點班,加上當時農村流行上大學也沒用論,我就私自決定轉到非重點班了。
非重點班的特點就是——誰好好學習,就拉誰下水,老師對我們班也基本放棄了,結果也是不出意外,那次據說是歷史上中考班級平均最差的一次。
2009年春節小學同學聚會,我(右一)是唯一不會抽煙的,看抽煙的姿勢(二)一到深圳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廠里認識了幾個朋友,有的會上網的,教我去附近網吧上網。
我在老家里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電腦,同學家有買小霸王學習機的,我都新奇的不行,但是要50塊錢,太貴了,就沒敢給家里要。
一個工友就帶我去上網,教我用OICQ,教我打開網頁,教我找到存放電影大片的文件夾,真的是感謝他。
加上我去圖書館把電腦類別的書都看一遍,就基本精通了,而且還向黑客方面發展了一下,當時電腦報經常結集出黑客方面的書,我有時候一下午都在圖書館看這方面的書。
我有一次把網吧裝的QQ都用工具軟件反編譯了,然后把和好友視頻時的初始畫面換成了我的照片,看到網吧里大家QQ視頻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我的照片,真是太有成就感了。
但不久我就因為在搬木板的時候,綁木板的鐵皮拉割到了腳后跟,很嚴重,路都不能走了。
工友趕緊背著我去看醫生,然后每天換藥,就這樣休養了一個多月,腳才能正常走路。
這是在觀瀾大水坑章閣村,后來富士康也搬到了這里。
傷好了之后,我覺得這里比較危險還是換個地方吧。
我就去龍華人才市場,三和人才市場找工作。
當時龍華汽車站那里真的很亂,光天化日,大街上都有社會人員拉拉扯扯要錢,有次拉住了我,但是我掙脫了,因為是有很多車我冒著危險橫穿馬路,他罵了一句就沒跟過來。
說到亂,前些年到深圳,有時候春節深圳的火車票買不到就得買汽車票買到東莞東,汽車一到站,先來幾個人,什么也不說,挨個搜乘客的口袋,手機、錢什么的直接搜走,我當時都是牛仔褲,諾基亞3100和錢在一個口袋里繃的比較緊,所以那個人搜身的人手沒伸進我的口袋里。
車上沒一個人敢反抗的。
從禮品盒廠出來后我找了一家叫精裕塑膠的廠。
但因為之前腳后跟受傷一直沒上班,離職的時候只拿了很少的基本工資。
到精裕廠的時候,身上幾乎沒錢了。
沒吃的,秋天漸冷又沒被子,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當時我只能一天吃兩個包子,餓的不行,在樓道里撿離職員工扔的被子蓋。
精裕廠是一個大廠,我們經常被調來調去,一會兒干流水線裝配工,一會兒拉叉車干包裝工,白班和夜班也都有。
我在精裕干了兩年多,工資也漸漸漲了起來,對網絡也漸漸上癮了,有時候一下班就去網吧,有時候也會通宵。
在深圳打工的時候拍的“藝術照”這是在福永和平村。
我當時看到一個新聞說是在白領的標準是月薪3000元,所以當時的目標就是能和主管們一樣,月薪3000,成為白領。
當年有個帖子是《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很勵志,我也想嘗嘗咖啡是什么味道。
下一篇:不一樣的創業生態:一個村莊的微信群、兩個縣城的互聯網創業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魏則西事件揭露醫療亂象,互聯網醫療創業路在何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