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P2P網貸平臺誕生以來,鮮花與掌聲齊飛,質疑和爭議共舞,好不紅火。
如今跑路亂象叢生,現存的P2P平臺更顯得獨善其身,彌足珍貴。
近日,2015移動金融國際峰會發布了《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5》。
內容顯示,2014年,扣除問題平臺后,正常運營的平臺數接近1575家,年度增長率達到166%。
但隨著P2P平臺的超高速發展加上相關監管的嚴重缺失,平臺間對資產和資金的爭奪激烈,經營和管理等各類風險已呈現加速累積態勢。
《白皮書》認為,2015年該行業將處于風險高發期,表現為更多平臺倒閉、跑路,甚至部分老牌平臺、知名平臺也可能出現嚴重的兌付危機,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就目前來講,隨著問題P2P平臺接二連三的跑路、倒閉之后,不少借款人和投資人吃一塹長一智,摒棄尚未完結的黃粱美夢,重回現實繼續腳踏實地,投資理財也變得更加謹慎與理智。
理財與購物類似,品牌的魅力不可估量,大品牌已不單單是地位、檔次的象征,更多的是其所展現的權威性及所帶來的安全感。
在幾千家P2P平臺中,大公司是相對較好的選擇,行業權威機構對P2P平臺不斷進行評定排名,因為評定標準不同,排名亦有變動,但綜合各種排名不難看出,位居榜首的無非就是以下幾家:陸金所、人人貸、宜人貸、積木盒子、微貸網、投哪網、你我貸、拍拍貸、有利網、紅嶺創投等。
萬物皆有兩面性,選擇大公司的同時應全面了解其優缺點,可以信賴,但不可完全依賴。
再嚴格的管理、再完善的行業規范、再自律的職業道德,也不可避免其問題的衍生,更何況是一個還處在監管灰色地帶的新生事物。
一、現存P2P平臺的壞賬風險P2P網貸平臺為吸引更多人投資,通常會夸大自身的風控能力。
即使某項目已出現逾期壞賬,平臺為掩蓋風險,仍然可以拿新進入資金池的資金代償壞賬。
也就是說,投資人的錢根本沒有用在所投的項目上,而投資人完全看不出來,這樣就會造成種種假象。
一旦出現風險事件,給投資人帶來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所謂“拆了東墻補西墻”正是如此,此做法不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幾敗俱傷。
另有借貸方無法如期償還,平臺自行填補虧損的壞賬風險。
對于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主要依靠其財務實力來判斷,外界無從知曉這些企業的銷售、現金流等關鍵還款能力指標,這也是目前國內P2P平臺披露信息不夠透明的通病。
例如創下P2P“最高壞賬”記錄的國內知名P2P平臺紅嶺創投。
2014年8月,因其向廣州四家紙業借款本金總額1億元可能無法到期償還,全部到期借款將由紅嶺創投提前墊付。
涉事企業可能欠銀行近20億元貸款,企業負責人或跑路。
二、期限錯配危機不容小覷P2P平臺資金池有三條定義,分別為“對象錯配”“期限錯配”和“資金大小錯配”,任意一條出問題,都等于形成了資金池,而這在中國是非法的。
“期限錯配”,即如果風險緩釋的期限比當前的風險暴露的期限短,則產生期限錯配。
通俗講即現金流入流出不匹配,想用錢的時候沒有錢。
如果財務狀況良好,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儲備資金來緩解還款壓力,最多算是短暫的財務危機;但如果平臺沒錢,部分平臺就會發布新標來募集資金,再用募集資金去償還已到期項目的待還本息,一旦這種模式不能及時依靠正向資金流來解決,就會形成長期滾雪球模式,即“龐氏騙局”。
以人人貸為例。
人人貸屬于線上線下互為補充的模式,是一種線上開發投資者與線下開發信貸同步進行的網絡P2P平臺,主要服務于小額貸款客戶領域。
其采用風險備用金來提高資金安全性,但借款人的出借完全由系統自動投標,這加劇了期限錯配等風險。
通過對以往問題P2P平臺的觀察不難發現,誘因主要為平臺的不合規操作,如自融、期限錯配。
目前存在提現困難的平臺,主要是因為期限錯配。
2014年宜人貸提現困難問題爆發,許多投資者焦慮無助,直至今年5月,提現困難問題依然存在。
而更甚者,2013年10月,已陸續有20家網貸平臺資金鏈出現問題,發生提現困難。
這與期限錯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期限錯配會產生流動性風險,這是平臺不可預見的。
多數出身草根的平臺團隊,并不具備這種實力。
在人氣脆弱時,一些平臺為吸引投資人,會發布密集高息天標甚至秒標,流動性風險驟然放大,雖能緩解短期資金緊張,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可能引發的資金鏈斷裂問題更有可能是致命之擊。
雖然擔保企業愿以債轉股形式處理紅嶺創投1億元的債權,但總體來看,這些貸款實際很可能成為不良貸款,收回可能兇多吉少。
三、資金池成為投機工具資金池本無不妥,金融機構形成自己的資金池,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在保險、基金等比較成熟的行業,它的存在是必然的。
但是現實中有些動機不純的,將資金池作為投機工具甚至純粹的詐騙手段,造成了不少悲劇。
去年9月,銀監會明確表示,P2P機構不能持有投資者的資金,不能建立資金池。
投資人的資金應進行第三方托管,不能以存管代替托管,避免非法集資的行為。
部分平臺通過把大量資金儲蓄起來,靈活運轉,就可有相當可觀的收益。
所以他們一般會將籌標期未滿標的資金投資項目、二次放貸等,當項目滿標后需要放款時,其他的籌標中但未滿標的資金就可以先行放款,如此一來二去積累的巨量資金就會為平臺帶來巨大的收益。
當然,這種模式風險也相當大,一旦遇到期限錯配或者用戶擠提,平臺無法及時抽調資金應對,將隨時面臨崩盤的風險。
另外還有一個更大的隱藏風險,即平臺跑路。
頻繁曝出的P2P平臺跑路事件,無不是采用資金池的模式,所有資金都歸攏在平臺上,卷款跑路易如反掌。
為避免資金池的形成,第三方托管機構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主要提供P2P平臺賬戶第三方管理的以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為主。
銀行由于受到銀監會的嚴格業務監管,一般是不對P2P平臺提供嚴格意義上的賬戶托管服務,即便是有,也是少數的幾個銀行旗下或者是有銀行資源背景的P2P平臺,如開鑫貸和包商銀行的小馬Bank。
部分P2P平臺為了增加其權威性和可靠度吸引用戶,通常會宣稱某知名銀行為其第三方托管機構,若事實并非如此,則出現虛假宣傳、惡意營銷亂象,從而擾亂行業發展秩序。
四、惡意營銷后果嚴重各行各業都提倡良性競爭,損人利己的惡意營銷更為人所不齒,P2P行業的炒作功力絲毫不亞于娛樂圈。
前有投哪網捆綁招商銀行發行聯名卡炒作,遭招行辟謠,后有贏多多宣稱在銀監會辦公,銀監會迅速澄清,P2P平臺通過抱監管、銀行大腿屢蹭知名度的行為,顯得越來越厚顏無恥。
今年5月,投哪網對外公布其獲得B輪融資,并表示將與招商銀行推出聯名卡。
但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辟謠,投哪網與招行合作推出聯名卡的消息失實,實質上雙方沒有聯名卡這個合作,只是其工資卡是招行的。
此前平安銀行也遭遇過類似事件。
多家P2P公司高調宣布與平安銀行合作,開展資金托管業務。
但平安銀行實際上系為合作的P2P平臺資金存管,而非托管。
平安銀行回應稱,并未向任何一家P2P網貸平臺提供資金結算和清算服務,也未與任何一家P2P網貸平臺實現平臺交易系統和銀行結算服務系統的對接。
此外,蹭股價、上市公司與P2P相互炒作更是屢見不鮮。
準備收購“你我貸”的熊貓金控股價節節攀升,彼時你我貸卻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擬終止資產重組,但上市公司的股價已經翻番。
相較之下,利用搜索引擎的競價偷競爭對手流量、雇傭網絡水軍等則顯得不再那么高明。
若此現象一直存在,行業的有序發展將逐漸變成奢望。
與擅長炒作、懂得利用監管灰色地帶進行強勢營銷的平臺相比,一些重視業務開發、穩健經營的P2P平臺往往處于弱勢。
此類不正之風若不及時制止,所造成的損失也許無法估量。
五、信息不透明下的任性操作互聯網時代信息的獲取極其重要,信息不對等造成的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某些P2P平臺打著保護用戶隱私的旗號封閉借貸雙方的必要信息,從而私下操作,將資金任意支配。
曾有P2P行業生力軍搬金網公開指出該行業某些平臺存在此類問題,如人人貸。
人人貸的100%本金保障看起來即使沒有盈利也沒有虧損,但保障背后暗藏有限賠付條款,其賠付時間、次序、賠付比例等都有限制。
其實賠付多少還是由人人貸決定,如果出現問題,投資人的資金安全將難以保障,這根本就是無效擔保。
再如陸金所。
搬金網指出平安旗下陸金所仗著平安旗下產業多,進行關聯交易,交易的借款人為平安聚鑫,貸款人平安銀行,擔保人平安擔保,都是平安旗下的“親戚”,這種“近親繁殖”的投資項目明顯就是騙人的局。
另如宜信宜人貸,其采用“多對多”形式以及風險金模式,但借貸雙方不互通信息,因而巨大利率差被宜信收取,在沒有大額逾期的情況下,公司可先行墊付資金。
這幾家平臺暴露出的問題皆為信息不透明所致,這似乎已成為問題P2P平臺的死穴所在。
從當下的市場現狀來看,不少P2P平臺在項目真實性、資金去向及借貸方的匹配度、數據的清晰程度等方面都有不夠規范之處。
P2P網貸平臺作為新興事物出現不足十年,經歷過快速發展的鼎盛,也遭遇過頻繁跑路的低谷,就現在的互聯網大環境下,P2P平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限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而作為互聯網金融中的重要一環,P2P行業整體還處在初級階段。
行業規范的不完善,相應監管措施的缺位,使得P2P平臺處于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自由權限過大。
行業的規范僅靠自律與職業道德是不夠的,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自我約束沒有任何說服力。
監管的牽制,風險的有效防控,加快P2P行業風險信息的共享機制建設才是王道。
下一篇:創業者不了解這7點“互聯網+”的真相就不要“+互聯網”觀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那些在互聯網成功創業的“差等生”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