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創業者最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最近很多門戶網站開始圍繞創業做一些話題和專題,有門戶的朋友問互聯網創業的小伙伴們都關注哪些問題?思考了一下,應該是這幾個:1,創業方向是否正確?2,如何招募團隊?3,產品行不行?4,如何媒體曝光?5,如何融資?這個順序權重是依次遞減的,其實融資雖然重要,但是前幾步走不好,自然最后一步就會很難。
如果沒有第一步的方向正確,后面再怎么努力也都是白搭的。
產品行不行?是現在大部分投資人喜歡看的事情,因為從你的產品上可以看出來你的創業方向,你的團隊的執行力和整體綜合能力。
另外團隊招募是一把手的能力決定的,而團隊決定了產品的展現,所以這點上要靠一把手去不斷地努力,不是看一兩篇文章的事情。
關于媒體曝光不是難事,但產品不好,曝光了也沒用,曝光越多死的越快。
總體上大部分的創業者都還是困惑在第一步,就是創業方向是否正確?電視節目和創業是兩回事目前很多電視臺都把創業的節目做成公開的項目路演形式播出,其實這樣的節目作秀占很大一部分,真正的好的項目,基本上不會上電視的,上了電視的好的項目基本上都是早就已經談完融資的需要媒體去曝光的。
子超在這里希望大部分的創業者們看看那些節目就OK了,不要太當成事,看看就好。
現在子超就給廣大的創業者們重點談談創業方向的判斷和產品切入的一些要點。
創業方向的判斷第一,如果創業方向能夠跟熱點的就跟熱點,因為熱點可以順勢而為,如果不能跟熱點也無所謂,畢竟創業這個事情是你最擅長的最想做的事情,你去發揮到極致,而不是因為熱點我們去創業。
子超寫文章很少寫熱點,因為并不是所有的熱點都是我喜歡的。
因此子超不是一個專業的記者,只是一個自媒體人。
方向上大家一定要學會借力和順勢,把能夠用上的加分的力量全部都用上。
比如子超在互聯網創業,產品上比較擅長,那么在做自媒體人的時候加上這些方面的內容就會很不錯,這就是順勢而為。
很多自媒體人都希望自己獨立地搞一個應用,搞一個網站,然后去做一個分發平臺。
也許你的自媒體品牌很成功,但是你并不擅長互聯網或者平臺的搭建工作,所以在這一點上去創業的話就無法順勢而為,倒不如專心做內容生成,依托在各大自媒體平臺上做好內容方面的傳播。
第二,創業的本質就是找到用戶的場景剛需。
當然也不是每一個場景剛需都需要互聯網場景支持的。
比如O2O的上門服務,大部分上門服務是不成立的。
比如O2O的上門按摩服務,按摩需要的是床和特殊的椅子,這一點目前只能在家里和公司有可能滿足,所以對于大部分上門按摩就很局限,因為去公司和去家里對于老百姓來說是不方便的。
畢竟家是隱私的地方,公司有公司的規矩。
但如果服務本身對硬件的要求不大,這個O2O的上門服務是成立的。
比如家電管家的上門修手機和河貍家的上門美甲服務,這兩個O2O對于服務硬性環境要求不高,因此服務可以隨時隨地完成,其實O2O的上門服務本質一定是利用瑣碎時間,服務地點任選,服務技師眾包。
瑣碎時間和地點任選的前提條件必須是技師充裕,眾包可以解決技師充裕的問題,但讓人頭疼的事情是眾包的話做的好與不好無法有效的監督。
在這一點上家電管家選擇的是修手機服務過程全程錄像,這和當年攜程電話訂票錄音有一樣的效果。
河貍家這方面就比較簡單,畢竟指甲做的好不好,用戶可以看到,而且洗一下指甲的成本對于用戶來說也很低。
總結一下,創業者們要抓住用戶的場景剛需的本質,不要只研究表面現象。
第三,當滿足用戶場景剛需后,是否滿足持續增長性。
假設花錢推廣了這個產品,增長到了一百萬用戶后再也不增長了,就說明定位人群太小眾,或者這個剛性需求不夠準,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很多創業者談創新,都是違背生活場景的。
平常創業者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憑空自己造了一個生活場景出來,其實這種違背正常人生活習慣的場景,基本上老百姓都是很難接受的。
“創造就是把事物聯系起來”——史蒂夫喬布斯如是說,也就是說我們平常的創業一定是平常的一些事物聯系起來創造出來的機會,現在有一個名詞叫跨界,目前的O2O和互聯網+的概念都是跨界產生的。
但跨界的時候,一定是本職的事情做好了,才會成為真正的剛需。
比如智能手表,手表就是長期不用換電池的帶著,這就是手表的基本屬性,不管是蘋果還是谷歌,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一切都是泡沫。
最近子超體驗了蘋果手表,感覺不知道為什么帶它,難道我們在繁瑣的世界里,還需要培養自己一個新的充電習慣嗎?是不是小眾需求很重要,蘋果手表也只有蘋果有這種號召力,但是初期的創業者們不要把自己當成蘋果公司就好。
產品如何切入第一,產品一定要抓痛點。
痛點首先是有生活場景產生的,即現有的生活場景有問題,也就是現有的商業模式有問題,所以出現了用戶的痛點。
還拿修手機舉一個例子,大手機公司的手機售后維修部門修手機非常繁瑣,一般子超都會忽略。
去中關村修手機又怕被宰,而且咱們也不懂手機是否需要換某個零件。
所以痛點來了,家電管家解決了上面說的問題就抓住了用戶在修手機上的痛點。
那么同理,子超現在汽車已經到了保養期,但是就是不想去路虎4S店保養,為什么不去專業的路虎4S店?那里太宰人了,如果我們在修手機那里被宰了還好,只是幾百塊錢,那么在路虎4S店就是上萬了。
所以子超還在觀望著有沒有真正能夠解決汽車保養的汽車后市場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出現,可以讓我們也很放心地去修汽車。
其實痛點是需要我們去觀察日常生活才能產生的,而不是去創造出痛點。
第二,好的產品癢點同樣重要。
前兩天看了梁寧寫的《痛點與癢點-談談互聯網產品的運營感》,文章里強調了痛點之外的癢點。
子超非常同意這個觀點,其實最好的產品一定是來源于娛樂產品的,因為娛樂產品黏稠度非常高,除了痛點抓的比較好外,產品的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元素都是經過設計的,這些設計出來表達給用戶的那些暖暖的喜歡,感動的微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癢點。
比如一個明星的包裝,韓國經理公司都是細膩的,比如說JYP公司,明星出場的每一個微笑細節,每一個打招呼的細節都是精心設計出來的。
再比如說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每一季從海選選歌手開始,就開始注重每一個癢點的打造,以至于每一季到了總決賽,四位總決賽的選手都聚集了大批的粉絲用戶,他們的每一次PK都是一次美麗的癢點。
癢點決定了你的產品是否能夠持續的微創新,也決定了你的產品的競爭門檻。
第三,單點突破,少就是多。
平常跟很多創業者講,少就是多,一定要單點突破。
因為人少,所以一定要做少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極致。
極致在今天是非常重要的,互聯網的信息時代,所有的產品都極大的充裕,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極致。
360手機助手高級產品總監陶偉華陶總回憶當年為了提高360瀏覽器電腦上安裝的用戶體驗,提出了“一秒安裝”,這個一秒安裝就是產品追求極致的表現,360瀏覽器在這個技術還申請了專利,從此在安裝速度上沒有一個競爭對手再打這個牌了。
創業如同帶兵打仗,一定要聚焦聚焦再聚焦,集中優勢兵力單點突破。
只有極致的體驗,才會有尖叫的用戶,用戶才會成為你的產品的真正的粉絲。
最后總結,想說創業是一個抗持久戰的事情,盡量保持活著,只有活著,才會有機會改變世界。
時間可以拖垮一切創業項目和創業團隊,當然時間也可以讓創業者們成長成熟。
所以你如果選擇了創業,就盡量地全力以赴,創業沒有短期的事情,一定是剩者為王,大家備好干糧,好好努力吧。
下一篇:你的App為什么沒有用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微商的故事講到哪里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