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編者按:本文來源娛樂獨角獸,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自2月21日自主注銷公眾號后,咪蒙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據多家媒體報道,3月30日晚間,咪蒙發布朋友圈,宣布其公司“北京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解散,并曬出員工和自己的“畢業證”及合照。
無論是員工們的還是咪蒙自己的“畢業證”,風格都很咪蒙。
其員工畢業證顯示:可愛的XXX同學于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在本校(公司)XXX業學習(上班),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XXX(接受了咪蒙牛逼的培訓),成績合格(完成了令人發指的KPI),年輕可愛(公司必備品格),準予畢業(公司垮了);咪蒙自己的畢業證上寫道:咪蒙同學于2015年10月5日至2019年3月30日在本校(公司)人生專業學習(當老板),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人性的復雜、情感的莫測、體重的變化),成績合格(從自卑的青春期少女變成迷人的渣女),不曾油膩,準予畢業(又開垮一家公司)。
截至發稿,#咪蒙公司解散# 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已超過1.9億。
顯而易見的是,從開通微信公眾號、文章頻頻刷屏朋友圈,到公號注銷、公司解散,咪蒙上熱搜、遭爭議早已不是一兩次,其自身的商業價值也一再被刷新。
而這一次,隨著監管加強、“含咪率”清零、公司解散,咪蒙帝國似乎真的在走向瓦解。
消失的媒體人,與失敗兩次的創業者咪蒙原名馬凌,主要職業是編輯、作家,2002年中文專業碩士畢業后,曾在《南方都市報》深圳雜志部任編輯長達12年。
從事傳統媒體期間,馬凌被同事稱贊最多的是其出色的選題能力以及對于傳播學、傳播規律的應用自如,例如其所創造的“鄙視鏈”一詞早已成為各行各業的慣用熱詞。
2010年,馬凌以咪蒙為名的一篇《好疼的金圣嘆》刊登在韓寒推出的雜志《獨唱團》,首期也是唯一一期中,基于文學和歷史素養的把控,該文整體文藝又不失風趣,字里行間都流露著其對文人命運的感嘆。
咪蒙這個名字,一文而紅。
2014年,已擔任首席編輯的馬凌卻選擇辭職創業。
據悉,彼時的馬凌把房子賣了換得300萬,加上朋友的150萬,成立了萬物生長影視公司。
興致勃勃的創業者馬凌和她的公司曾推出網劇《尹志平的奇幻旅程》,但事與愿違,2015年8月公司運營不善,400萬悉數散盡。
在一篇名為《我是如何把一家公司開垮的》的文章中,咪蒙曾總結了這一失敗的經驗:每天忙行政、財務、市場管,卻唯獨忽略了最重要的內容。
于是,拾起內容市場的咪蒙選擇進軍新媒體市場。
2015年9月,名為“咪蒙”的微信公眾號面世,9月15日,第一篇公號文章《女友對你作?你應該謝天謝地,因為她愛你》推出,隨后的《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和《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調,而是你玻璃心》這兩篇文筆犀利的文章為公號吸粉幾十萬。
販賣焦慮、情緒化的文章讓咪蒙的粉絲與日俱增,10萬+閱讀量更是手到擒來,但以往屬于《好疼的金圣嘆》的文風一去不復返,越來越多類似于“賤人”、“渣男”、“綠茶婊”等詞匯充斥在咪蒙文章的字里行間,一碗碗“毒雞湯”引來眾人追捧。
咪蒙火了,并成功炸開了自媒體圈。
篇篇10萬+、100萬+也是常態……無論是選題能力、對讀者情緒的把握還是對話題、熱點的把控,都令咪蒙在新媒體行業如日中天。
2017年,咪蒙在接受創業邦采訪時曾表示,僅微信公眾號便已為其帶來了8位數的年收入。
2018年年底,據新榜公布的數據顯示,彼時的咪蒙頭條刊例價已達到80萬,二條價格為40萬,欄目冠名25萬元一條,底部banner則在10-15萬元不等。
同時,報價表中顯示,咪蒙公號的頭條文章,10分鐘內即可輕松突破10萬+,1小時內的粉絲留言更可達上萬條,如此之高的廣告率轉化在業內可謂神劇金字塔尖。
此外,無論是在喜馬拉雅FM上線付費音頻課程《咪蒙教你月薪五萬》,后更名為《咪蒙的職場提升課》,還是出版諸如《初次愛你,請多關照》、《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等圖書,一直在用產品思維做內容的咪蒙自然也不會放棄商業理想。
高舉發展南方影視文化旗幟的咪蒙更是將公司遷到影視資源豐富的北京,搭建起了以北京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為中心的商業版圖。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現與咪蒙關聯的企業共7家,其中擔任法人的有7家,控股企業3家。
目前,深圳萬物生長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已于2018年注銷,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目前還處于開業狀態。
雖然擔任著7家公司的法人,控股3家,但馬凌在北京十月初五影視傳媒占股最多,可謂是其商業帝國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解散的公司正是十月初五影視傳媒。
“第二次開垮公司了,我們辦了場畢業典禮,一起向過去告別。
”從資深媒體人到創業失敗、自媒體的輕車熟路、東山再起,再到二度失敗,頻頻經歷陣痛的咪蒙時代或許將正式迎來終結,而這一帝國瓦解背后,與伴其輝煌左右的爭議聲不無關系。
咪蒙與反咪蒙時代終結背后的“自媒體警示錄”2017年6月8日,咪蒙第一次被禁言,彼時正逢高考。
一直以來,咪蒙的文章及標題總在不遺余力挑動公眾情緒,挑戰社會禁忌話題,并掀起一股股撕逼狂潮。
圍繞咪蒙的撕與被撕儼然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令人最為爭議的自然要數咪蒙文章和標題里透露出的價值觀。
網友甚至發明了一個詞“含咪率”,即微信好友中關注咪蒙公眾號的好友所占比例:“含咪率”越高,意味著微信好友質量越差。
從《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三日閱讀量超過350萬、吸粉20多萬,到《懵逼了!我的兒子失學了》與《致賤人》前后打臉引起的爭議;從《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傻逼甲方》引來其他公眾號的回擊,到《永遠愛國,永遠熱淚盈眶》一文引起更大風波;從《現在為什么流行睡丑逼了?!》一文引來聲討,咪蒙上熱搜、發微博致歉,到《口紅我自己買,你給我愛情就好》一文被指責抄襲。
終于,咪蒙栽在了自己手上。
2019年1月29日,微信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推送了一篇題為《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文章,瞬間點燃互聯網各平臺,隨后該文被質疑“造假杜撰”,引發廣泛討伐。
“才華有限青年”正系咪蒙旗下公號之一。
2月1日,咪蒙發布道歉信并以停更公眾號兩個月為自我懲戒。
但她的道歉并沒有被接受。
人民日報等官媒評論表態:咪蒙發道歉信,避實就虛,避重就輕,暴露出一貫的擦邊球思維。
“自媒體不能搞成精神傳銷”。
隨后,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各大平臺紛紛發布聲明稱,將關停咪蒙相關賬號,并“不得轉世”。
之后便是“咪蒙”微博、公眾號注銷,當前其公司旗下多個公眾號均已清空內容或停止更新。
從2015年9月第一篇文章《女友對你作?你應該謝天謝地,因為她愛你》,到如今公號注銷、公司解散,不到四年時間的時間,馬凌通過“咪蒙”獲得了很多,失去的也不少。
而伴隨馬凌商業路程飛馳的,還有自媒體的野蠻生長。
自媒體(We Media)又稱“個人媒體”或“公民媒體”,是指私人化、自主化、平民化、普泛化的傳播者,自媒體時代最大的特點之一即言論自由。
基于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特征,自媒體的興起對傳統媒體造成的沖擊與日俱增。
當下,自媒體行業儼然一副百家爭鳴的盛況,但相對于西方而言,中國的自媒體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在言論自由的時代里,對自媒體的約束勢在必行。
早在去年10月,國家網信辦就曾對自媒體賬號開展過集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不少大號相繼封號。
今年1月,中國網信網發布公告,于2019年1月正式啟動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該專項行動將持續6個月。
3月份,監管部門更是采取“組合拳”整治自媒體亂象。
眼見她起高樓,眼見她宴賓客,眼見她樓塌了。
隨著相關部門對自媒體監管的愈發收緊,一批批賬號倒下,良莠不齊的行業被逐漸凈化,于市場而言不失為好事一件,而于倒下的咪蒙而言可能也是種解脫。
今后,脫下“咪蒙”外衣的她,終于可以做回馬凌,做回自己。
下一篇:兩次創業失敗、虧損10萬美元后,我學到了20個經驗教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王思聰敗走熊貓直播 360成大輸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