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PayPal創始人Peter Thiel(左)和DCM董事合伙人Jason Kirkorion(右)舊金山時間7月24日,DCM在美國舊金山舉辦了2015年的DCM CEO峰會,超過100名來自中國、美國、日本的DCM被投公司CEO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屆年會上,DCM還特意請來了硅谷最負盛名的天使投資人Peter Thiel與現場創業者進行分享,以下內容為創業邦現場報道,根據Peter Thiel和DCM董事合伙人Jason Kirkorion在DCM CEO年會上的討論內容整理而成:PayPal上市:被收購了也要不斷創新每次你出售一個公司,都是苦中帶甜的感覺,意味著公司取得成功上了一個新臺階。
2002年,PayPal出售給eBay,我們3/4的業務都在eBay,但我們仍然在思考如何把產品做得更好。
有人說支付在未來5/6年創新是有限的,但2008~2009年以后,支付領域又有新的創新出現,所以這些事都說不準,PayPal即使在eBay旗下也在不斷創新,現在3/4的業務不在PayPal上了。
創業的局限性:人們高估了創業失敗的收獲在2002年到2005年,創業是個好時機,硅谷創業的人不多,這個時機很好。
在PayPal我們幾個創始人之間也形成了深厚的友誼,很多創業精神的人聚集,后來,來自PayPal的人做出了Yelp、YouTube、LinkedIn。
但其實還是有一點,大多數創業公司要么非常成功,反而使內部的員工沒辦法學習到業務,在微軟、Google,員工在那里只是工作而已,不去創業的話,還能在福利超好的大公司吃免費壽司,做免費按摩,這些都會構成你去創業的局限。
相反,當你創業失敗的時候,我舉得硅谷被人過度評估了,從失敗中其實學不到很多東西,是團隊不對、產品不對、管理方式不對,時機不對、還是商業模式不對?我是不是只做錯一點,其他都沒錯?有些時候你第二次再創業就沒有之前這么野心勃勃,如果你非常成功,可能過度成功了,你又會覺得自己不需要再努力。
PayPal介于此之間,它很成功但其實過程很難。
這樣其實很好,你費了很大力氣獲得了成功。
創業失敗時心里總是很不舒服,我們都是成功過也失敗過好幾次,你不一定真的能從失敗中學到東西。
但你唯一要做的是繼續往前走,不要沉迷于失敗,被過去困住,我們都會失敗但必須找到一個方式,不讓它打擊你。
理想化的公司管理PayPal早期有個政策:不解雇任何人。
我們有個烏托邦式的假想,所有員工都不需要被解雇,我們有很多元老級員工,有個技術人員第一天做得不好,軟件沒做備份,讓我們受到很大損失,是否因此讓這個人離開?我覺得不需要。
不管PayPal到底是失敗還是成功,但我們希望關系能持續下去,這就是所謂的烏托邦思維。
從管理上,PayPal每隔3個月就要換一種思維方式,但我們每個季度或每兩個季度都會審視現狀:現在我們的每個員工的工作都是有意義的嗎?是否要做出調整?內部情況也在不斷變化的時候,如果你不做及時調整而放任自由的話,很多工作會發生沖突,這些情況不完全發生在你要與外部競爭對手打對壘戰時。
最重要的是內部調整,這都是內部挑戰,有時候如果你是一個非常瘋狂的老板,要求任何人不惜代價地執行,比如指定兩個人負責網站,這倆人是不會服氣的,他們也不會好好合作。
所以你需要不斷微調內部工作,否則就會做很多無用功。
企業內部要多樣化相似的思維方式相似風格,我們希望招募有多元化背景的人,來平衡這個公司。
企業內部要多元化,每個人要有清晰的職責和定義,這樣的生態系統是健康的。
從外面看,每個人要精誠一致,我們不希望人人都是一樣的,他們可以穿一樣的工作裝,使命也是一致的,但我希望無論是他們的技能還是業務都有差異化。
在同一個目標的驅動下,每個個體都有差異化的生態系統有非常大的優勢。
再談競爭的副作用我覺得這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觀點,如果你開始創業,投資人肯定希望你是一家現象級公司,我們有不同方法幫你實現不同的技術,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找分銷渠道,等等。
但壟斷被人輕描淡寫地帶過。
谷歌對自己的壟斷就是輕描淡寫,谷歌的CEO說自己比微軟有更多的專利,這時它是把自己定位為搜索引擎公司的,但谷歌又不想讓人認為自己是壟斷,它會說自己有很多競爭對手比如蘋果、Facebook等等,塑造自己的形象,模糊了壟斷和競爭對手之間的界限。
競爭失敗是戰斗力的失敗,心理上也會失敗。
千萬不要千軍萬能馬過獨木橋,這里面有從眾效應,但你不要當從眾效應中的一員,如果你能察覺這一點,你較其他人就能更勝一籌。
有時候我們把過多精力放在廝殺上,過少地專注于目標。
我們可以在八十年代的制造業發現很多壟斷巨頭,也有新的壟斷進入,也有曇花一現的壟斷巨頭,他們做的事可能對社會有益,但創始人卻沒分到什么。
所以,不要建立曇花一現的壟斷巨頭,要考慮能否帶來持續的利潤。
估值不要看從前,要看以后另外一個想法是下一個10年你的企業會怎么走?PayPal這個創立于2001年的企業,利潤大部分來自2011年以后,如果你去看它的一般數據如折現率、增長率、超增長率,你會看到所有價值都來自2011年以后,我們可以幾乎看到每個公司的估值都是基于2025年以后的利潤算出,這事非常瘋狂,10年20年以后這公司還會存在嗎?但我覺得你在每一輪估值的時候都要考慮到你對未來現金流的預測,我們總是對之前的業績做出估值,但我認為我們應該基于未來,永遠應該想著未來的估值。
從小市場切入做大事公司實現壟斷的兩個階段,一是抓住市場的時間,二是別人抄襲你的時間,第一階段如果花的時間太長,別人就會來抄襲你。
Facebook一開始從校園規模做起,市場很小,但你就可以快速占領市場.當別人看到你的時候再抄襲就太晚了,Twitter就是這樣。
下一篇:一個草根微商暴富夢破:幾個月8萬虧一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這51家初創公司失敗案例和總結,足可讓你創業少走彎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