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編者按:上周,一篇名為《一個90后創業者血與淚的教訓》的自述在科技創業圈廣為流傳,動點科技特別采訪了文章作者,現居浙江杭州的華旭東,請他談了自己創業經歷的更多細節故事。
我們分享與他的采訪記錄,希望讀者可以從中有更多的心得體會。
閱讀原文請點此處。
一年前,90后華旭東開始自己的第一次互聯網創業,并在半年后失敗收場,欠下了一大筆債。
現在,他在杭州本地一家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做市場工作。
上周,他以網名“華生”寫的名為《一個90后創業者血與淚的教訓》的文章,在科技媒體和朋友圈爭相轉發,引起很大反響。
寫這篇文章,一部分也是因為華旭東心中巨大的壓力無法釋放。
身背債務是什么樣的感覺,恐怕很難用“每月為了還債整夜輾轉反側”這一句話簡單地概括。
華旭東為這個名為“為你愛”的母嬰電商網站投進了幾十萬元,大部分都是東拼西湊借來的錢。
他不知道到底要多長時間能把這筆錢全部還清,但還債已經完全變成他生活的一部分了。
除了日常的基本開支以外,他能省則省。
每個月工資發下來的時候,先得把這個月的還款額交清,然后再考慮接下來是否還有生活費可以用。
每到周末的時候,他窩在自己的房間里看書,有的時候會出去跑步緩解一下壓力。
有時,他會半夜猛的驚醒,回想起自己創業過程的點點滴滴,然后坐到天亮。
合伙創業華旭東出生于浙江金華一個普通的城市家庭。
他在杭州上完大學,2012年進入一家玩具經銷商實習,負責該經銷商在浙江的銷售業務。
他要想辦法把產品鋪進遍布浙江全省的4000-5000家嬰童店中。
在這個過程中,他積累了母嬰行業的人脈資源,也明白了這是一塊尚未被充分信息化,數字化的領域。
傳統渠道中,各級經銷商逐級加價。
因為不想依賴這一渠道,有的工廠直接自營電商,引發實體嬰童店的銷售萎縮,“所以到頭來還是走老路,把不賺錢的砍掉,賺錢的做促銷。
這個時候對于消費者來說,(實體)嬰童店產品選擇余地變得越來越少。
”華旭東找到了一個80后出生的程序員來做他的合伙人,這個合伙人是通過他的一個好朋友介紹的。
“他不怎么愛說話,但是內心非常有想法,我們在沒創業之前就時不時都會互相交流,后來發現大家的價值觀也比較接近,”他對我說道。
內向的技術男跟做市場出身的他形成互補。
“兩個人溝通起來沒有太大的障礙,在創業之前彼此已經比較熟悉了,對于雙方的優缺點也比較了解,所以可以互相包容。
”團隊最多的時候達到7個人,新招了一個商品攝影師,兩個運營助理,每天負責錄入消息還有線上渠道的推廣,還有兩個人是跟著他一起跑市場的。
7個人的團隊在4個月后宣告終結。
華旭東對合伙人很信任,網站的建站和技術事宜都由他來管理。
改價風波團隊日常的決策都是由兩個聯合創始人共同作出的,其他的五個人只負責執行。
兩個人雖說早就認識,也有很多共識,但也發生過天翻地覆的爭執。
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是這樣的。
大概在項目的第三個月,有一天華旭東上線了一款廠家直銷的嬰兒奶瓶。
這款奶瓶拿到貨的價格是39元,當時他決定售價49元就上線。
只加價十塊錢并不是特別高的,而且當時網站已經出現了賺的沒有花的快的情況。
合伙人表達了反對意見。
“他非常反對,因為當時每天都在花錢,他認為既然要賣,為什么不賣高一些?”華旭東對我說,“我就告訴他,這個供應商是第一次合作。
我第一款產品,我們不要在乎毛利多少,只要不虧本就可以。
我們要先沖銷量,有了銷量以后再去找供應商談,就能拿到更低的價格。
那樣我們利潤就比較大。
但是他不太明白。
”解釋一陣子不成,華旭東后來就沒有理會他,一定要求上線產品。
合伙人以實際行動做了回應。
項目上線的時候,華旭東在跟杭州某連鎖母嬰店談合作的事宜。
這時他接到自己合作廠商打來的電話。
“新品上線后,我都會告訴工廠,你可以上去看看你們家的產品,也告訴了價格。
供應商就問我,你不是賣49的,怎么變成59?我就比較尷尬,我說可能系統出錯了,我馬上聯系一下。
”華旭東給合伙人打了一個電話,他承認是他改的。
華旭東就說,“產品售價一直是我來定價格,你為什么要這樣亂改?”他掛掉了電話。
晚上,華旭東回到辦公室,等員工下班后,兩個人吵了起來。
“我說,我之前不是跟你解釋過很多遍,這款產品必須拿來先沖銷量么?下午供應商打我電話,問我怎么回事,你讓我怎么跟人家說?他回應說,銷量這么差,能賣一個是一個,干嗎把價格定得這么低?我說你懂市場嗎?你做過市場嗎?是誰讓你改價格的?我們到底要不要干了?”華旭東對我回憶道。
說著說著,兩個人之前很多的小矛盾都被翻了出來,這才發現彼此之間的關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融洽,倒是對對方都有很大的意見。
吵到晚上也沒有個結果。
第二天,華旭東到了辦公室又找了合伙人一次,詳細地把整個市場的供應鏈和游戲規則跟他重新梳理了一遍,事情這才平息。
華旭東也表明,要他有問題直接提出來。
地推為主在創業前,華旭東準備了半年,特地了解了很多供應商情況。
他利用業余時間,去和同行交流了進貨的信息。
然而,關于電商的“電”這方面,他卻一竅不通。
網站本身的訪問量沒有什么起色,做了個微信公眾號也只有1800多關注,網站絕大多數的客源,都是他們線下合作一個一個拉過來的。
大多數人在線下已經產生了購買意愿,只是到網站去完成交易流程而已。
除了在當地社區做活動,華旭東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線下“地推”,就是跟實體商家合作。
“如果用戶是通過商家推薦商量買產品,我們就給商家一些返點。
并且在商家店內做一些海報粘貼。
這樣一般比較愿意幫你去推,因為上面也有他們自己的產品。
”團隊制作了紙質優惠券,用戶在線下商家購物后,商家就會送一張給用戶,可以在網站使用。
“所以當時其實PV很一般的,主要靠線下一個一個的推薦上去買。
轉化率比較高。
”運營微信公眾號的時候,華旭東回想起來,覺得那時走進了一個誤區。
“當時的目的呢,是想做宣傳,那時候其實不懂啦。
想分享一些母嬰類的文章什么的,能夠增加粉絲量。
后期能夠通過公眾號推送一些產品。
”“移動端的推廣,在我現在看來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沒有意識到,也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去推廣。
”華旭東說,“現在我會選擇互換資源,找一些母嬰APP跟他們合作。
”“現在想想,其實一開始走錯了,不應該做電商平臺。
更好的方法應該是做母嬰app社區,有人流量了再去想商業模式會靠譜一點。
單純的垂直類電商非常困難,對資金,團隊要求都很高。
”散伙時刻最后兩個月,網站銷售額開始下滑,資金鏈幾乎要斷了。
在文章中,華旭東說:“通常成功的創業故事,是這個時候獲得的一筆投資。
很遺憾的是上帝沒有眷顧我們。
”有兩個人意識到團隊難以為繼而先行離開,散伙的時刻已在預料之中。
直到打算解散團隊的前一周,華旭東終于告訴大家公司的真實情況。
“我告訴他們公司目前的狀況已經發不出工資了,我問他們還有誰愿意留在這。
之前走掉兩個人以后,他們其實應該有感覺出來的,所以他們沒有吃驚。
”他說。
“其中一個小姑娘就問我打算怎么辦,當時我沒有正面回答他們,晚上帶他們一起吃了一餐飯。
因為那天是周六晚上,我讓他們回去休息,周一愿意過來的可以過來。
周一到了,只有一個沒來,我們剩下的人都堅持到了最后一天。
”“后來他們的工資,我還是套信用卡發給他們的。
”說完這句,華旭東接了一個無奈的“呵呵”。
成功之母今年年初,90后電商創業者華旭東才開始重視科技博客的存在。
此時項目早已結束,那時他根本沒有意識通過科技媒體去曝光自己的產品。
到6月,他從實習單位出來已經整整一年。
半年創業,半年打工。
為了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他在一個夜晚開始動筆。
創業失敗以后,華旭東有認識一個臺灣人。
他現在也自己在創業,做臺灣旅游,不過華旭東不肯告訴我那人的名字。
“他當時就激勵我。
他告訴我其實失敗的創業者,更需要去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激勵我不要灰心,因為他當時想跟我交流學習。
”華旭東說,“一開始我覺得自己一個失敗者,有什么好讓你學的?所以這也是我愿意寫出來的原因吧。
其實目前這類文章在主流其實不多,大家都不喜歡看。
都喜歡聽成功的故事;但是,其實一個失敗者的故事有更多值得學習的點。
”文章投到了三家媒體,動點科技是其中一家。
此后,幾乎所有的科技博客都轉了這篇文章,來源混亂無比。
我們收到投稿的時候,網上已經到處流傳著這篇文章。
一稿多投并不鮮見,但動點更傾向于首發文章。
我這才決定去做一個補充采訪。
不過,華旭東自己對文章在網上的反響并不知情。
“你剛跟我說了,我才知道其它家也有。
”這段慘痛的經歷除了帶給他一身債務以外,也對他找到現在的工作有了一點點幫助。
“我們的創始人看我簡歷的時候,確實對我的創業經歷吸引了。
因為當時公司人數也不多,創始人希望在市場方面找一個自我驅動能力跟執行力比較強的人。
而且,創始人早年也創過業,所以比較欣賞年輕的創業者吧。
”“如果說當時最大的因素就是我不懂互聯網吧。
沒有互聯網思維。
”華旭東這樣總結自己得到的經驗教訓。
“如果我再次創業,我一定會走投資人的路線。
這個投資人也分很多種,要找那些創過業的投資人。
錢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對你項目的指點。
我也不建議有錢人用自己錢創業,更何況普通人。
現在特別是互聯網創業,一定要更加的專業性。
”孵化器或者加速器都還很合華旭東的胃口。
但他不喜歡政府主導的創業者支持項目,“我不太傾向拿沒有創業背景的人,或者機構的錢。
”“你覺得自己盡力了嗎?”我最后問,“在還清所有錢以后,你還會再來一次嗎?”“以前對于成功看的太重了,現在已經不這樣了。
當時一定是盡力了,但是方向沒有用對。
”華旭東說,“我只能說對之前的創業經歷不后悔。
至于未來,不是我一個人能決定的。
看環境。
”小的時候,華旭東經常去廣東,粵語中管“X先生”叫“X生”,所以管他就叫做“華生”。
他認識的人里,不少人以為是在說福爾摩斯的助手。
這就是他筆名的由來。
現實中,華旭東做了“福爾摩斯”的位置,找了一位和他共同創業的“華生”,給了自己,還有和他一起創業的同仁們一段永難忘懷的經歷。
這段經歷,他已經一個人咀嚼了足夠長的時間,直到如今。
下一篇:你的星座最容易犯的創業錯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是如何將一個土豪項目做失敗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