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據消息報道,今年九月,法律人工智能技術團隊法狗狗已經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這也是法狗狗在去年獲得天使融資之后的又一項新的融資。
繼去年的無訟人工智能團隊獲得億元融資后,法律AI再次得到了資本的青睞。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AI+也成為繼“互聯網+”之后的又一風口。
無論是消費購物,還是出行旅游,人工智能化的服務產品都隨處可見,但在卷宗數量多、法律文獻條律繁瑣、庭審闡述和記錄速度慢的法律服務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顯然更具優勢。
傳統律師粥少僧多,法律AI迎來新機我國每年約有6億人次會有法律需求,但全國從業律師不足40萬,法律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也遠遠無法滿足維權意識逐漸覺醒的消費者服務需求。
法律服務機構急迫需要注入全新的人工智能科技力量。
其實,2016年谷歌公司的圍棋機器人Alpha Go已經帶火了法律人工智能,而在近日,經過升級后得到的Alpha Go Zero也取得了技術突破,做到了真正的自我學習,經過3天的訓練,就以100:0的戰績完勝前代Alpha Go。
人工智能機器人取代律師的報道不絕于報端,以“法律AI”為檢索關鍵詞,在百度、谷歌以及360搜索等各大檢索網站上的檢索結果均有數百萬之多。
研究科技與法律的英國學者Suss kind曾在其著作中認為,法律行業過去200年之變化,不及未來20年之變化。
面對著AI技術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行業壓力,傳統法律行業在教育模式、組織機構和收費模式等諸多方面已經顯現出不適應性。
而當AI技術擁有了自我學習的能力之后,人們也開始對人工智能技術支撐下的法律AI寄予厚望。
從工作效率上看,法律AI檢索能力遠高于人工檢索,且對應的法規準確率極高,能夠有效地提供法律分析服務。
據媒體報道,2011年,美國某科技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軟件e-discovery,僅用數天的時間就幫助客戶分析了150萬份卷宗,而在此之前的一起訴訟中,龐大的律師團要花數月的時間來分析同等數量的卷宗。
法律AI能夠高效地完成積累多年的卷宗,并能準確地做出判斷,且用戶在法律AI身上花費的費用也比人工律師的費用要低得多。
而從發展趨勢上看,法律AI能快速處理普通的訴訟事件,極大地緩解法律服務機構的工作壓力,在國外律師事務所辦公中,現有的法律機器人已經能取代初級律師的工作了。
2009至2016年,全球法律科技上市公司的數量呈井噴式增長,從15家增長到1164家,打開了人工智能在傳統法律服務領域上應用的開端,法律人工智能也逐步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百花齊放,智能化法制時代已經到來自2012年以來,已經有超過280家初創法律科技公司募集到資金。
2015年,擁有超過7000名律師的全球律師事務所Den tons也開始成立創新風投公司,對7家法律技術的初創公司進行投資;近日,世界首個人工智能法律助理公司ROSS 也宣布完成 A 輪 870 萬美元融資,加上種子輪 430 萬融資,ROSS 成為法律 AI 領域融資額最高的創業公司之一……AI技術的創業者看到這一契機,法律人工智能團隊接踵而至。
早在Ross融資之前,國內外就已涌現出來一大批法律人工智能團隊以及人工智能法律工作者。
在歐洲,科學家打造出的人工智能“法官”,能夠準確預測關于人權法的法庭判定。
AI法官能在根據現有證據的同時考慮人類倫理問題,后利用大數據提供的關系隱私、倫理算法,最終對案件作出裁定,準確率甚至高達79%。
2015年5月,英國博聞律師事務所的合同法律機器人僅用兩秒就完成了律師向它們發出的處理在線文件的任務,而這樣的工作量是傳統律師團隊幾個月的工作量。
在美國,以Legal Zoom為代表的法律服務提供商,通過AI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法律咨詢和代理服務,滿足了用戶的法律需求。
與傳統律師事務所的消費相比,利用法律AI提供的服務費用被大大降低。
去年,由IBM研發的人工智能律師Ross能替代傳統律師70%的工作,幫助專職律師對法律條文和類似案件進行索引,準確率高達90%,遠高于頂尖的法學院校畢業生。
反觀國內,AI在法律上的應用幾乎與國際同步:國內人工智能法律研發團隊推出的國內首個法律機器人“法小淘”于去年面世,后國內相繼出現了“吳小用”、“法狗狗”、“小崇”等實物法律機器人,通過語音識別系統和判決文書的大數據整合,在客戶輸入的語音文字中提取關鍵字來分析案件,經過篩選找到合適的律師為客戶提供法律服務。
今年法律AI的實際應用捷報也是不斷,今年7月,廣西桂林的象山法院相繼上線了“智能機器人”、“法官助手”的語音系統,幫助法院審理和判決案件。
同期,上海的高級人民法院也推出類似的“刑事案件智能輔助系統”。
此外,江蘇、重慶等各個省份也對法律AI進行試點,在5分鐘左右就能實現市場判決文書的生成。
且蘇州智慧庭審還提供音頻處理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幫助法院庭審做好實時記錄,通過應用法律AI,庭審時間縮短了30%至50%,極大的減輕了庭審工作人員的負荷……在法律人工智能技術團隊的不斷努力下,法律AI幫助傳統的法律服務機構完成了人工短期內無法完成的工作量,法律AI也逐漸被行業所認同。
法律AI不僅解決了傳統法律市場上的人才短缺問題,還提高了法律服務機構的工作效率,推進了智能化法制時代的到來。
倫理問題仍是阻礙AI發展的最大絆腳石人工智能技術在法律行業中的應用在不斷普及,但從目前的實際應用市場上,法律AI會比AI技術在其他領域中凸顯出更多的人類倫理道德問題。
其一,對于案情較為復雜的案件,法律AI無法滿足情感交互的需求。
對于機器人來說,它們目前并不能了解人的情感是如何產生的,也很難識別人類情感。
在復雜的刑事案件中,法律AI很難明白其中涉及各類人物的情緒,而只是進行最簡單的“對錯”之判,法律AI不能及時地通過感知當事人情緒進行情感交互幫助案件審理的進一步進行。
曾經就有關于被告人簽名偽造案例中,機器人語言邏輯出錯的事件發生。
其二,目前市場上人們對AI法律產品的認可度不高,在推廣上面臨困境。
目前的AI技術在法律領域上的應用雖廣,但人們普遍認為,人類作為有感情和邏輯能力的動物,最終卻要依靠機器人來判定案件結果,既不符合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念,又切斷了人們的情感交流途徑,人們最終會成為像機器人一樣沒有情感的“機器”。
其三,當AI技術廣泛應用于法律行業,法律從業者將如何安置。
大部分法律從業者認為,在法律AI技術的不斷成熟之下,律師行業的人工勞動力將會出現減員,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律師行業將被法律AI所取代。
2013年,牛津大學的一份研究預測,到2034年,47%的職業會被自動化。
這份研究調查了700多種職業,按照被自動化的概率列了份長長的“死亡名單”。
其中,像司機、售貨員和絕大部分金融行業的柜員被AI搶飯碗的概率高達98%。
因此,從目前來看,法律AI的實際應用應是具有優秀法律素養的人通過AI 技術提高工作效率,解決簡單的訴訟事件,讓法律從業者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時間處理復雜案件。
畢竟法律AI要想完全取代傳統的人工法律服務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
而在AI 技術的不斷創新成熟下,法律AI正在走向平民、親民化,通過人工智能服務法律需求的產品正在推動AI法治社會的到來。
下一篇:2017那些豬都能上天的創業風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依圖聯合創始人:AI 的格局,場景和未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