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共享雨傘進駐上海】細心的市民發現,近期在軌交2號線部分站點,又出現了共享雨傘的身影。
和之前登陸申城的無樁式雨傘不同,這次的雨傘全部以樁機形式亮相。
該項目創始人向勞動報記者表示,企業正與申通地鐵洽談,將先以地鐵站為載體,陸續投放共享雨傘。
對于如何控制遺失率的難題,該創始人給出的解答為“實名認證+押金”,若用戶7日不還雨傘,將在系統后臺扣除全部押金。
共享雨傘進駐地鐵2號線昨日,勞動報記者在軌交2號線中山公園站、威寧路站與北新涇站發現,幾個站點的出口處都安置有一臺共享雨傘的租借設備。
在記者觀察期間,也有不少市民駐足打量,了解使用方法。
這些共享雨傘來自于一家名叫“摩傘”的品牌,而該品牌與先前曾試水申城的“魔力傘”并無關聯。
“摩傘”的租借設備的機身為白色,上半部分為廣告顯示屏,下半部分陳列著上中下三排綠色的雨傘。
經記者清點,每臺樁機設備,最多可容納48把雨傘。
記者掃碼下載了“摩傘”App,輸入身份證信息并實名注冊,再交付39元押金,點擊“掃碼借傘”,系統自動生成了一張二維碼圖,將該二維碼放置進機器的掃描口,掃描后雨傘便會自動解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摩傘”尚處于免費租借階段,在借用首日免收租金,而超出一天后,使用費為2元/日。
使用完畢后,點擊手機屏幕上的“我要還傘”,將雨傘放回傘樁即可。
未來三年或投100萬把“因為雨傘本身的押金和使用費都不高,如果鋪設成本過高的話,很難進行推廣。
”這是此前某共享雨傘品牌負責人向勞動報記者道出的行業現狀。
那么,“摩傘”又是如何成功進入上海地鐵的?記者通過設備上的客服電話,聯系上了“摩傘”的創始人黃建良。
他向記者表示,雨傘設備要進入地鐵站,需做到兩點,一是借還必須迅速,不能造成客流堵塞。
二是雨傘的水滴不能給來往乘客造成隱患。
為此,“摩傘”對“借還”環節的技術進行了完善,可以保證在幾秒內完成租借與歸還。
此外,每臺租借設備的內部都安裝了吸水裝置,可以對每把使用過的傘,進行自動烘干。
依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摩傘”屬于上海天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今年5月剛剛成立,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
企業在官網上如此寫道:項目計劃未來三年,在上海投放超過100萬把共享雨傘,逐步從地鐵站、火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向寫字樓、商場、社區擴散,最終輻射上海全市,形成上班、購物、回家全程點對點無縫對接的雨傘借還服務。
“目前正在與申通地鐵進行洽談,本周先完成2號線各站點的鋪設。
”黃建良向記者透露,自8月5日首臺設備投放至今,已有完成投放22臺,雨傘逾千把。
未來幾周,企業還將繼續在地鐵11號線、3號線等站點投放。
“實名+押金”控制遺失率不同于打“城市包圍戰”的共享單車,共享雨傘總給市民一種“打游擊”的感覺。
今年5月,共享雨傘首次現身陸家嘴,卻無樁及零散投放,影響市容被城管沒收,推廣企業也暫停了項目。
6月下旬及7月初,共享雨傘二度登陸,但極高的遺失率,導致推廣企業沒能形成氣候。
“目前主要還是行業的盈利模式模糊,共享雨傘該如何共享,需要花時間去摸索。
而道德風險對于項目而言,還是高了一些。
”一家曾在滬投放過共享雨傘的企業創始人對勞動報記者這樣表示。
那么,“摩傘”做好應對準備了嗎?黃建良介紹,企業目前主要是以“實名認證+押金”結合的方式來控制遺失率,首先企業通過系統能知道是哪位用戶借走了傘。
其次,若用戶超過7天未予歸還,則其繳納的39元押金將被扣除。
不過,他坦言,要完全做到“零遺失”還是很難,出于成本考慮,雨傘內也并未安裝定位系統。
另外,記者還注意到,該App的還傘界面有“我想買傘”選項,用戶可以通過押金購買所接走的雨傘。
“這個選項,我們只是試點,今后會予以取消,畢竟將傘流轉起來,共享起來,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黃建良稱。
下一篇:北京現共享男友 盤點那些奇葩的共享物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AI人才遭瘋搶,但撐起千萬年薪的有多少是泡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