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思辨”這個詞最近一次進入大眾視野,應該還是2014年張小龍的“內部郵件”。
郵件中他闡述了微信團隊的理念,最后一條是這么說的:“執行力很重要,但更希望我們的日常工作是一個思辨的過程。
我們提倡爭論,在工作中通過辯理來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而非為了團隊利益或者人際關系放棄思辨能力甚至思辨習慣。
進步來自思辨。
”這段話很精彩。
在一個人人都強調“執行力”的年代,重視思辨精神就顯得尤為可貴。
以我曾經在騰訊工作幾年的經歷來看,這段話的可信度也比較高,因為騰訊員工確實很愛思考、愛辯論。
2 那么到底什么是“思辨性團隊”?說白了就是團隊的核心成員,每個人都認可思辨的理念、參與決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只是領導決策、其他人負責執行。
什么時候需要思辨型團隊?如果任務目標明確且不復雜,那并不需要思辨型團隊,而只需要很強的執行力。
而當任務很復雜或者需要創意才能解決的時候,思辨型的團隊就比較厲害。
因為一群人的大腦,一定比一個人的大腦想得更豐富、更全面。
舉例而言,在發出公眾號之前,我會把內容先給幾個朋友看一下。
而因為朋友們的視角與我不同,所以他們往往就能提出很有用的修改建議。
3 那么,要如何打造思辨型的團隊?作為一個熱愛辯論的CEO,我總結了一些實踐經驗,跟大家分享。
1)創造平等的溝通氛圍騰訊是一個中國公司,但騰訊的員工入職的時候都要取一個英文名,同事之間稱呼也常用英文名。
比如馬化騰在公司就被叫作“Pony”,英文里是“小馬”的意思。
而阿里的員工基本都有一個花名,比如馬云叫“風清揚”,現任CEO張勇叫“逍遙子”。
這么做有道理么?有道理。
如果沒有花名,下級對上級就會稱呼“馬總”、“張總”。
一但帶上這種稱呼,溝通就很難平等。
溝通一但不平等,信息的傳播就會不通暢。
很多硅谷公司的CEO都選擇開放式辦公,也是為了營造平等的溝通氛圍。
因為一個超級豪華的老板辦公室,會造成強烈的不平等感。
2)鼓勵“有話直說”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其實并不推崇“有話直說”。
如果我們要批評一個人,也常常習慣先表揚一番,再說缺點。
“有話直說”有兩個要求,一個是不鋪墊、不饒彎子。
二是盡量精簡、明確的呈現信息,而不把想說的話隱藏在噪聲之中。
3)心態開放地接受批評意見從人性的角度講,沒有人喜歡批評意見。
但是一旦突破這個障礙,思路就會被大大打開了。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離職去了supercell(業界一流的公司)的同事。
我問他:新的公司,有什么地方比我們公司做的更好?問完這個問題,我心里其實有點忐忑,因為人總是害怕尖銳的批評。
這位同事思考了一會,給了我一個答案。
聽完他的答案,我發現我竟然真的收獲很大!從此,只要遇到離職的前同事,我必問這個問題。
不僅如此,我還讓所有入職滿半年的同學回答:你之前的公司,有什么工具、流程、方法,比我們的更好?心態開放,意味著我們也要容忍某些明顯錯誤的意見。
因為如果我們對錯誤意見施予打壓,那就沒有人敢提意見了。
4)先確認事實很多時候,會議室里的爭執不休,是因為大家對事實的了解不一致。
所以在開始討論后的第一句話,我常會問:目前的現狀是怎么樣的?如果能夠準確、毫無粉飾地描述事實,那問題常常就解決了一半。
中文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我們常常把“表達能力”和“文學”這兩件事混淆。
江州祭酒陶淵明,禮部尚書蘇東坡,左都御史紀曉嵐……這些大官吏,都是吟詩作文的一把好手。
而他們的政策觀點是否深刻、是否行之有效,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判斷標準是:文學性是否夠強,比如是否押韻。
毫不夸張的說,這樣的現象,在今天依然存在。
所以在進行高水平討論的時候,我們要警惕用“文學表述”作為戰斗武器的情況。
5)追求正確的結果,而不是想盡辦法證明自己正確這點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極難。
因為中國人特別講“面子”。
當面承認自己錯了,或者當面接受他人的觀點,需要極高的修為。
我還是個新人的時候曾經待過一個團隊,團隊成員的水平都還不錯。
但有個很大的問題:每次開會,大家很難達成共識。
特別是大老板在的時候,形成共識就更難,因為人人都想在老板面前表現得很厲害。
結果就是討論的效率極低,無法形成合力。
6)判斷論點(argument)的強弱這條是跟Google的朋友學來的。
跟他們開會,他們經常會評價說:“你剛才的那條argument很強(或者不強)。
”強,就是邏輯上有說服力的意思。
判斷論點強弱,就是在嘗試接受對方的觀點,可以形成很好的討論和互動。
舉例說一些論證方法的強弱。
(以下一段可以跳過)類比論證是最弱的,特別是類比不恰當的時候。
舉例證明一個觀點是比較弱的。
舉例和類比的作用是幫助他人理解,而不是證明。
舉反例證偽一個觀點的時候是很強的。
統計數據是比較強的,但是要分清“相關關系”和“因果關系”。
用戶調研是比較強的,但是要看調研方法是否嚴謹。
A-B Test是最強的論證,但是取得數據的過程往往不容易。
7)有人最終拍板并承擔責任思辨型團隊,并不意味著要民主決策。
實際上,如果內部爭執不下,需要投票才能做出決策,往往說明決策的質量不高。
所以,有人拍板并承擔責任,就會顯得很重要。
拍板的人,并不一定是職位最大的人,而應該是決策的責任承擔者。
下一篇:企業的人才結構如同一塊櫻桃奶油蛋糕,哪部分最值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華為如何讓2000名“千萬富翁”自愿去前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