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人物:果酷網創始人賈冉領域:精細服務創業經:拿出10萬元積蓄,賈冉在朝陽區雙井的一棟居民樓里賣起了“鮮果切”。
在他的賬本里,每個月房租2500元,辦公設備、工作臺、加工設備2萬元,每個星期批發水果3000元,4名配送員每人每月工資3500元,加工員工每月工資3000元。
低成本創業的“鮮果切”,卻因精細化服務打開了一片天地。
1000元、300萬元、1000萬元,這是果酷網成立三年來每年的收入。
不久前,“幾何倍數”成長的果酷網獲得了第四筆融資,金額達200萬元。
如今,每天有20噸“鮮果切”果盒,走進騰訊、新浪、百度等公司的辦公大樓。
本報記者 張倩怡上午10點多,在挨著新發地市場的一間100來平方米的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挑揀、去皮、切塊,一盒盒哈密瓜、葡萄、蜜桃組裝成的水果切片盒在生產線上包裝完成。
兩個小時后,賈冉開著一輛舊金杯面包車,把430盒“鮮果切”送到了大麥網位于東直門的辦公樓里。
自己談下的項目,第一次送貨親力親為。
這個習慣從賈冉創業那天起從未改變。
試水“零售”耗完啟動資金本科研究生讀的都是信息工程專業,畢業后先后進入BEA、IBM、淘寶做軟件工程師,今年“三十而立”的賈冉卻一直認為自己是個“非典型IT男”,“總想做點接地氣的事兒”。
在IT公司上班的時候,賈冉對著電腦一待就是一天,早上帶來公司的蘋果,往往是晚上原封不動地帶回了家。
而這在同事間也是常見事兒。
“恨不得眼睛里全是編碼,誰顧得上去洗水果。
”不少同事甚至會選擇中午跑去距離公司5分鐘路程的星巴克,買上一杯不到十塊水果切片的“水果杯”。
有著從大學時就試著在同學間賣電腦的“生意直覺”,賈冉發覺這是個不錯的商機,“如果把洗好、切好的水果送到上班族面前,一定受歡迎。
”“鮮果切”,源自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滿足消費者的即食需求,目前在美國每年有著800億美元市場規模。
2010年7月,同樣一個炎熱夏天,趁著水果價格處在一年中的底部,在距離雙井地鐵站10來分鐘路程的一處6層居民樓里,賈冉的“鮮果切”生意開張了。
把水果切了賣,這看似簡單的生意,在賈冉看來卻只能用“難熬”兩個字來形容。
網站頁面不好看,每天編程到凌晨兩三點鐘;宣傳不到位,天天頂著烈日在地鐵口散發傳單,但訪問量卻總是上不去;訂單位置各不一樣,兩個合伙人和兩個配送師傅一天忙到歇不住腳,投訴的電話還是一直不斷;庫房、加工車間都在位于頂層的這棟公寓里,每個周末得爬上十幾趟樓梯,把批發回來的五六百斤水果背上樓……個人客戶口味“眾口難調”,品牌沒有說服力,物流成本高昂,公司平均每天支出1500元,卻只能收獲1000元。
創業半年后,公司賬面上不到1000元,賈冉最初拿出創業的10萬元所剩無幾。
2010年的一天,賈冉無意間走進雙井附近的一家汽車4S店,店內等候區桌子上擺放著一盒五顏六色的糖果。
“既然會用糖果招待客人,那也不會拒絕水果。
不少企業的員工午餐里就少不了水果,與其吃一整個梨,大家更樂意吃水果拼盤。
”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嘗試后,1萬元、一個月每天100份果盒,這家汽車4S店成為賈冉的第一個客戶。
實行預銷售原材料“零消耗”“做面向個人的生鮮電商行不通。
”幾經思索,賈冉決定轉向企業客戶,帶著自己的“鮮果切”果盒,賈冉和他的團隊開始在周邊商圈撒網,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服務機構都是他們的目標,“我們尋找那些重視員工福利的企業。
”帶上一整袋的“鮮果切”,賈冉在百度大樓的招待前臺一待就是三個小時。
沒有熟悉的人脈,他選擇從前臺接待員開始“攻關”。
“嘗嘗我們的水果,今天上午剛加工完成。
”盡管面對的只是普通接待員工,賈冉仍是把來龍去脈、優勢亮點一一介紹。
對他來說,拿到公共事務處的一個辦公電話,就是邁出了第一步。
經過十幾通電話周折,每天帶著五六公斤重的水果從雙井趕到北五環,2011年1月在百度大樓一間明亮的辦公室里,賈冉從百度采購部門一位負責人的手里,拿下了面對互聯網企業的第一份訂單。
圈子里有了口碑,“窗口”慢慢打開。
騰訊、優酷、搜狐,一家家叫得出名的企業加入客戶名單,可問題隨之也來了,由于企業客戶通常將價格壓得很低,一盒3塊錢的水果切塊,只能賺上兩三毛錢。
如何減少水果損耗,擺在了賈冉面前。
不像其他商品,水果對保質期有著嚴格的要求,隔了夜的草莓、葡萄就要被處理掉;每一箱橘子里發現兩個爛橘子,就意味著一天兩噸橘子中要扔掉兩大箱橘子。
重視數據收集的互聯網“老本行”幫助了賈冉。
在他的工作電腦里,有著一個要等運行5分鐘才能完全打開的龐大數據文件,里面記錄著三年多來的每一筆生意、每一個水果價格、每一次客戶反饋。
在數據庫基礎上,一次次編碼、一次次改程序,前后經過了一年時間的反復調試,賈冉在網站上線了自己研發的后臺管理系統。
如今,從客戶下單到搭配水果、訂單生成,全部由系統自動完成,6個小時內便可送到顧客桌上。
而且,賈冉的加工車間里,除了10來位流水線上的加工工人外,并沒有傳統廠子里的采購、出納職位。
“我們是先拿訂單,再去拿水果、加工、出貨。
”賈冉說,除了加工過程中的必然程序,他的食品加工廠實現了水果的“零消耗”。
去年年底,果酷網年收入超過1000萬元,如今,每天有20噸果盒被送往騰訊、新浪、百度等公司的辦公大樓。
下一篇:一個80后屌絲逆襲的互聯網創業故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80后草根創業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