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三十未立,為時已晚?網上流傳這么一句話:“到30歲還不成功,你就沒希望了!”這在1980年出生的劉亮看來,何其謬誤!劉亮在30歲生日那年,白手起家創立了一家教育機構,當年便鋪設了5家門店,30歲對他來說,正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因為他堅信一個人如果能夠重塑和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三十而立,為時不晚! 為轉變命運借債求學 用劉亮的話來說,他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成長環境和很多成長在大城市的人也相差甚遠。
他出生于河北省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自幼家里經濟條件艱苦,父母長輩整天要為生存奔波忙碌,只有精力關心他有沒有吃飽,基本處于“放養”的狀態。
正是因為如此,劉亮經常打架斗毆、時常離家出走,成為別人眼里“壞孩子”的典型。
直到他考上大學,走出去豁然發現外面天地無限廣闊,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的思想也受到了很大沖擊:人難道只能接受貧窮、自暴自棄嗎?我們不能掌握命運,難道還不能改變命運嗎? 2001年,劉亮大學畢業后,帶著改變命運的夢想開始了北漂的生活。
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北京競爭激烈、就業壓力大,一紙文憑根本不能作為求職的資本,求職可謂是四處碰壁。
一天,劉亮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通過培訓就可以拿到網絡工程師的證書,而且還可以安排體面的工作。
迫于現實的無奈,他決定嘗試一下。
“到了報名處,培訓費竟然高達8000多元,這在那個年代幾乎是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但是為了找到一份賴于安身立命的工作,我不得不到處借錢求學,這讓本來就因為我上大學而負債的家庭再一次雪上加霜,可以說,當時我頂著親朋好友的不理解、家庭負債累累的巨大壓力,破釜沉舟,切斷了自己所有的后路。
如果學不出來,我就得立刻打包回家,在小縣城里混混沌沌的過日子。
”為了順利完成培訓課程,經濟條件困頓不堪的劉亮,不得不搬到常年不見光、陰暗潮濕的地下二層的“鴿子籠”式的出租屋,每天靠吃從家里背來的干糧和雞蛋充饑。
也許正是當時經濟和生活條件的雙重壓力,更加激發了他學習的斗志和骨子里不服輸的勁頭,他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學完了別人一年半的課程,并順利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
這次培訓經歷對劉亮觸動極大,他對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給一個人命運帶來的影響有了深刻體會。
“如果我還在家鄉‘混日子’,就不可能學習到以前從未接觸過也無法接觸到的領域。
為什么在我從小生長和求學的地方,像這種‘充電’的培訓學校很少,而且水平也不高。
但在北京,像這種民辦培訓學校隨處可見,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的去獲取最好的學習資源。
當時我就有一個想法,能不能在這種大背景下,去盡可能的調節這種不公平。
就在那一刻,創立一所調節有限的優秀師資和學生個體需求之間矛盾的機構的想法形成了。
”劉亮說。
為實現理想一年搬家26次 雖然有了創業的打算,但劉亮深知自己一無資金,二無辦學經驗,必須先打好基礎,一步步向夢想邁進更為理性。
就這樣,劉亮暫時收起自主創業的念頭,毅然辭職從北京輾轉到濟南又來到天津,為了進入理想的培訓機構,他曾在1年里搬過26次家。
最終,他進入了一家全國連鎖的教育機構天津分部,開始在教育領域打拼積累經驗,并通過半年的時間做到這家教育分支機構的總經理。
在很多人看來,全國連鎖教育機構的總經理已經是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
但是創業,做自己想做的民辦培訓教育,做一個讓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民辦教育者,始終是劉亮的終極夢想,所以,他在2010年毅然辭職,并在同年3月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培訓機構,定位于中小學教育培訓。
“創業初期的艱辛是常人所難以想象的,我的團隊只有5、6個人,當你帶著這樣一支團隊在一個不足20平米的辦公室討論創業之路的時候,你會覺得創業這個詞背負在肩上的不是驕傲而是責任,你需要足夠的勇氣和魄力去扛起肩上的這份責任。
”劉亮說,在2010年,教育培訓機構已經是遍地開花,天津大大小小的類似機構有上百家,規模大的全國連鎖有五六家,規模小的更是遍地可見,他的培訓學校在這個時候起步可謂困難重重。
“創業,首當其沖的便是資金問題。
我的創業可謂是白手起家,雖然有很好的教育理念,但投資機構并不認可。
無奈之下,我只能白天跟團隊成員討論工作,晚上登門跟親戚朋友借錢,看臉色、陪笑臉、作保證。
但籌到的錢還是入不敷出,于是我又找開發商談房租減免,找工程隊談先開工后付款,找報社談免費宣傳。
為了讓心中的創業夢想照進現實,我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但我憑什么有勇氣跟人家談,憑的就是對民辦教育事業的一份執著,憑著就是我們要做能為更多學生和家庭提供更為有效、完善、專業的教育資源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平等均衡的教育資源的愿望。
”昔日創業的艱難讓劉亮終身難忘,好在經過多方努力,2010年4月,他的培訓學校正式成立了。
為成功需要不斷創新 培訓學校成立初期,劉亮的第一個想法是實現他對民辦教育的初衷,做讓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民辦教育。
他通過策劃開啟了首屆“狀元計劃”大型公益項目,這項活動意在為那些沒有經濟條件進入教育培訓機構學習、沒有機會進入名校學習的學生提供一個與名師面對面的機會,為這些莘莘學子插上夢想的翅膀。
首屆狀元計劃活動為整個行業注入了一個全新理念,也為劉亮的培訓機構贏得了很好的社會聲譽。
但單純的輔導模式、單純的規模再擴大已經不能滿足學校的長足發展,需要新的項目帶來新的動力。
在新項目的選擇過程中,劉亮發現,現在的學生因為智力因素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只占10%,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因為在學校不喜歡某科的老師、學習習慣不好、家庭教育欠缺等非智力因素問題。
于是通過跟多位心理專家和教育專家的探討,劉亮帶領團隊成立了“智心坊”。
智心坊的成立意在讓孩子快樂的學習和發展、讓學生能夠擁有較強的心理素質和過硬的基礎能力,這次創新又為學校開創了一個新的發展空間。
目前,劉亮所執掌的培訓學校已經是一家擁有6家校區的多元化發展的民辦教育機構,專職培訓團隊也壯大到300多人。
“一路走來,當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學會的不是抱怨而是感恩,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他們讓我明白創業時的我并不孤獨,也讓我明白創業的終極目的是回歸社會和回饋社會。
”劉亮說,回顧自己從就業到創業一路走來的經歷,可以概括為四個詞:夢想、責任、創新、感恩。
首先你要有夢想,要想成功,困難和挑戰都是必須要經歷和磨練的,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筑造出來的,才是真正屬于你自己的路。
其次,選擇創業,你就對你的工作伙伴、對這個社會承擔了一份責任。
再次,在創業的過程中你要不斷地創新,成功不可以復制,別人走過的路,不一定你就能走。
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的今天勝出,一個新的商業價值、一個高人一籌強人一檔的產品服務,也許就是你創業、立業、守業的根基。
最后,要學會感恩,感謝你身邊的朋友,他們在你困難的時候給予你支持;感恩你的對手,他們的強大使你變得更加強大。
下一篇:五個適合創業的大學專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90后學生開發刷機精靈 身家千萬買房贈父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