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我去美國的時候,我家里人跟我說,這么大年紀了,干嗎要到美國去呢?我老爸跟我說,一代人只干一代人的事情。
我跟他講,實際上一代人要干兩代人的事情,因為我們這一代人落下的東西太多了,我們要補上。
美國的設計教育實用+創新+商業化第一個特點:實用主義我們經常在美國看到一些老房子,都100年了,房子好破,但是門軸、門鎖、把手的功能,好得不得了。
他們為什么對產品的基礎功能有那么大的追求呢?有一次我開車,從美國最東北方一路開到洛杉磯,斜跨美國。
這個時候我才理解,在浩瀚的沒有人煙的美國中部,萬一你的車壞了,你可能就死在那了,連電話的信號都沒有,所以自然環境要求他們要超級重視產品的基礎功能。
這些對我們后來做生態鏈產品的定義,有重要的幫助。
如果你用到生態鏈產品,就會發現我們要求所有的產品,它的基礎功能都是要過硬的,然后再疊加其他。
第二個特點:創新美國是一個非常尊重創新的國家,因為世界的人尖都涌到那個國家去,所以它有一個創新的氛圍。
我們得了大量的紅點獎、IF獎等等,大概140多項獎項。
但是我們拿不到IDEA獎(美國工業設計杰出大獎 ),它是由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評審,給全世界杰出的工業設計作品頒發的大獎。
我們怎么老是得不到這個獎呢?這個問題卡在了創新上。
因為小米的很多產品,它能保證比前代的產品又好又便宜,基礎功能又過硬,但是它不鼓勵大幅度創新。
為什么不鼓勵大幅度創新呢?因為我們每一款產品都賣幾百萬個,幾千萬個,在這個模式下大幅度創新是比較危險的。
所以你看,美國人是超級重視創新的。
改良、革新、把產品從有做到優,這是我們擅長的事,而美國人擅長的是大跨度創新的東西,所以像IDEA獎,它就是極其重視創新的。
(小編要特別恭喜的是,8月20日,由菲利普·斯塔克主持設計的小米MIX,因全面屏這一突破性的創新設計,最終獲得IDEA金獎,至此小米今年實現了金獎大滿貫!)第三個特點:重視商業化美國人對商業的重視,超乎我們的想象。
為什么講美國呢?我們一定要知道他,因為他是我們最大的對手。
所以我們做生態鏈時,除了產品以外,我們超級重視這個產品能不能帶來商業上的成功。
所以一件事情能不能靠商業得到成功,并且具有持續性,這是我們非常重視的。
我們去見一個行業的老先生,我問他做一家大公司最重要的內因是什么?他說吃虧。
一家公司如果你知道怎么吃虧,你就有可能成為一家大公司。
忽然我就想起了有人也問李嘉誠公司怎么能做大呢?他說很簡單,能掙十塊的時候掙八塊,留一點給別人,就能長大,就能成為一個大公司。
這些對我們做生態鏈有很大的啟示:分享一些給別人,學會吃虧。
其實這是一個公司非常難、非常難做到的。
當它成為一個公司的基因時,你就有可能做成一家大公司。
小米的反思和迭代2015、2016年增長緩慢,原因何在?第一、忽視線下渠道在2014年以前,我們一直判斷說整個互聯網有可能達到整個中國零售的一半。
如果中國零售的一半都在互聯網上解決,就不用考慮線下了。
那時候我們忽視了站在更高的視野上看問題。
如果今天我們反思那個時候的話,肯定不會做這么愚蠢的判斷,因為世界范圍內互聯網銷售都只占整個零售的20%。
如果能有今天這樣的視野,就不會做這種誤判。
其實有錯誤不要緊,我們過去的七年就是在不斷犯錯誤和改錯誤之間長大的。
但可怕的是我們沒有捕捉到一個重要的商業信號。
2014年阿里投資了蘇寧,這個時候阿里開始投線下。
任何一個事情都有它的本源邏輯的,一個巨大的線上公司為什么要投線下,顯然是它遇到了線上的阻力和壓力,它是最大的電商,天塌下來肯定先砸個高的。
所以,這說明他在這之前已經感受到線上銷售的壓力。
我們作為一個小電商,這個信號我們沒有捕捉到。
2014年,如果我們迅速地知道它投資了蘇寧,我們就應該馬上進行總結討論,但是我們居然忽視了,我們沒有停下來反思線上有危險。
那一年我們錯過了對線下的鋪設,如果那一年我們開始鋪線下,我覺得今年會舒坦多了,我們至少有1000家店,這1000家店,每年流水至少有個700億。
第二、技術上趨于保守公司就一款手機,這一款產品賣掉千萬部,我們不敢有技術上有太多前瞻性的探索。
因為我們要求這部手機一定要成功,絕不能有風險。
從這個細節上你能看到我們在技術上趨于保守。
為什么保守,因為患得患失。
我們沒有去追求最好的技術,不是我們工程師不夠強,是因為這種單品海量的商業模式,它導致了技術上的保守。
于是它在技術上落伍了,探索性弱了。
不是沒有這樣的技術實力,是商業模式的局限。
第三、機會的錯過我們在三星退出高端機舞臺的時候沒抓住機會。
那個時候我們處在徘徊期,正是紅米巨量出貨的時候,我們沒有順勢去補三星的空間。
但誰補了空間呢?華為。
三星讓出來一部分舞臺,華為補進去,所以那個時候成就了華為。
第四、忽視人才梯隊的建設公司的成長跟個人的成長是一樣的,有它的規律性,你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一個階段性地違背這個規律,但是欠的債,早晚都是要還的。
比如我們強調低成本運作,強調效率,但是人才梯隊的建設就會被忽視,真正擴大規模和加速的時候就上不去,因為沒人。
小米今天在做哪些調整?第一、從人入手忽視了人才梯隊的建設,一定是過去存在著巨大的問題。
我們似乎覺得400人就能打10000人的仗,今天看起來這些想法很滑稽。
應該這么講,在當時,我們這么做是對的。
因為一家公司要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這樣去打一仗。
當時是對的,但是這個時間軸要求你早晚要還的。
所以我們今天整個小米體系在做的是人的骨骼,就是先把梯隊建設建豐滿,該補的人都補上,所以我們今天在上補人的這一課。
第二、補新零售,補線下渠道我們趕上了線下渠道再一次興起的風口。
今天你走到小米之家線下店,那家小店250平米,每年流水1億人民幣,這還不是我們最好的店,我們最好的店250平米,每年流水2億人民幣。
一家店流水1億人民幣是什么感覺呢?整個五彩城十幾萬平米,一年流水14億人民幣,而我們在它的F1層250平米,10個月做到它的1/14,就是這種感覺。
第三、加緊向周邊的布局比如說生態鏈就是從2013年開始的一個新布局。
如果我們2013年沒有布局生態鏈的話,今天我們就是補新零售,到了店里也沒有東西可賣。
今天我們的產品組合實現了線下引流的作用。
未來,中國3個巨大的機會IOT+消費升級+新零售第一個機會:IOT,萬物互聯所有的設備都可能智能化成為電腦,這里有巨大的商業機會,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做生態鏈這件事情。
這個事情應該有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這是一個漫長的長跑。
盡管我們有一些先發優勢,但這還只是一個萬里長跑中前十米的先發優勢。
我想講一個IOT可能給渠道革命帶來的機會。
我們在做凈化器的時候,特別想再安裝一個物理按鍵。
這個物理按鍵的功能就是一旦這個濾芯快用盡的時候,就呈現紅色。
然后你一按后面的物理按鍵,我明天就給你家送貨。
所以那時候我們特別想裝這么一個物理按鍵。
后來為什么沒有裝,因為我覺得這個事可能還早。
大家可能并不習慣于使用這個鍵,而是更習慣于在APP上來控制它。
如果設了這個鍵以后,又沒人用,這個成本就白花了,所以我們今天這個產品,它發現該換濾芯了,然后APP上會馬上給出提示,說你的濾芯快到時間了,要不要換,要換你按一個鍵,明天送到你家。
我覺得這是商業上重要的一個現象,終于有一天,有一個設備,比你更早地發現你的需求。
當凈化器用到了11月份的時候,北方開始干燥了。
這個時候你在APP上收到一個提示說,家里的空氣比較干燥,建議你買個加濕器,現在有小米的智能加濕器,如果想要,你按一個鍵,我明天就可以送到你家。
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是凈化器把加濕器賣給你的,前提是我的凈化器足夠好,你買了以后的體驗都是正反饋。
于是乎當我向你推薦第二個產品時,你馬上下單,買了個加濕器。
你每天用加濕器,忽然有一天APP建議你加純凈水,或者買一個小米的凈水器,如果你要的話,按一個鍵,我明天就送到你家。
就像“老鼠會”一樣,你花錢把一個智能設備買回家,它就是一個自動販賣機,它會一點一點地把你其他的需求都找到,然后一點一點地賣給你,我覺得這是一個新的渠道,我們叫它“老鼠會”電商,或者搖控器電商。
過去我們的電商,第一是阿里的自由市場式電商,后來就是京東的百貨公司電商,再后來就是小米的專賣店式電商。
我覺得可能有第四種電商形式,就是搖控器電商,或者說這種“老鼠會”電商。
我們買的糧食,最早是糧店的,后來糧店被超市干掉了,因為你覺得在超市買很方便。
再后來超市被網購也干掉了一部分,因為你覺得網購也很方便。
今天更簡單了,我們直接從田間地頭賣到你家廚房的飯鍋里,所以這是最短的路徑,電商這種形式,永遠是離人近的,打掉離人遠的,短路徑的打掉長路徑的。
所以IOT領域蘊藏著巨大的機會,它不一定完全是互聯互通以及體驗好的問題,它可能會有巨大的渠道機會,可能還會有渠道的大數據機會。
這是一個新的渠道,渠道在過去的一百年里都是強權的,我想在未來的二十年里一定是強權的。
今天有很多人說,渠道為王的時代過去了,開始出現了產品為王的時代。
其實不是,我們今天到了一個雙霸主的時代,產品好和渠道好,這是一個產品和渠道博弈的時代。
我覺得渠道作為王者,在未來十年里,二十年里,還是沒問題的,這是為什么我們所有跟渠道相關的事情我們都非常重視,所有渠道屬性的領域我們都非常重視。
第二個機會:消費升級美國是個鼓勵消費的國家。
我剛到美國的時候,美國人在洗手間用紙巾,他們就弄一堆紙然后扔掉,我說這太浪費了。
但是我現在在國內去麥當勞買吃的,點餐員給我打包的時候,抓了一把餐巾紙給我塞進去,我當時就感到,現在這一代人是在物質相對充沛的時代長大的,她沒有匱乏感。
我們原來怎么找點餐員要紙巾的呢?20年前我們進麥當勞,你要紙巾,人家肯定給你一張紙巾,準極了。
要是兩個人說給我點紙巾,他一定給你兩張,然后你就怯生生地說能不能再給一張。
但現在你看這個妹子,她抓了一把紙巾給你,你能感受到這是一個新時代來了。
終于有一天,經過了三十年,我們進入了一個拐點,我們進入到一個大消費時代。
那天晚上我激動得半宿都沒睡覺,因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信號,一代年輕人在物質充沛的時代長大,他們的觀念完全不同,所以消費升級,除了我們產品的質量升級和數量升級以外,還有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在升級。
在這個巨大的消費升級時代里,只要你有好的產品,都是有巨大機會的。
我們內部有個口號,我們要把消費升級當信仰,為什么叫信仰呢?信仰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它的不可被置疑性。
當你對消費升級完全信服,我相信,你制定的所有決策,才能圍繞這個思路來做。
所以消費升級時代,就是我們的信仰,我們拿它當信仰干,我覺得有巨大的機會。
第三個機會:新零售在三年前的時候,盡管沒有新零售這個概念,但當時我們就講過,在未來的短則五年,長則十年的時間里,會出現大量的、高效率的線下連鎖店。
我覺得今天這一切都已經被驗證了。
像小米的線下店,京東也在開線下店,蘇寧也在重新弄店,阿里也準備開店,各家都在開線下店。
線下高效率的連鎖店的時代就會來了,我覺得今天新渠道,線下渠道大概有幾點。
網上是這樣革命的,傳統電商中開始出現精品電商,像網易嚴選,小米有品。
傳統電商有兩個最致命的問題,一是汪洋大海的選擇,二是電商平臺不能反向控制這些商品的品質,精品電商解決的是這兩件事。
有限的選擇和反向控制品質,我覺得這是新零售的一個表現。
另外,一些大的互聯網巨頭開始整合,像京東的新通路,阿里的零售通,用它的數據庫,整合線下的零售小店,把它們混編起來,給這些小店提供數據支持。
再有一個就是線下的這種經濟型連鎖店。
它的本質是,解決傳統渠道效率不夠高的問題,所以才給了新的渠道新的呼聲。
所謂渠道的風口,線下渠道的熱潮,它是渠道推動的嗎?不是,它本質也是消費升級推動的。
用戶端對好的產品產生了大量的需求,它需要高效率的渠道來送達。
所以它的原始動力也是消費升級帶來的,并不是說渠道建設本身是沒有動力的。
我覺得未來在中國,這三個領域,持續10年-20年的時間,是有巨大機會的。
你要看一看你所做的事情跟這些有沒有合拍的地方,在純市場經濟的領域,大家在這三個領域里有機會。
精彩問答提問:我有一個問題是關于性價比的,就是你怎么來定價,保證自己的毛利潤?劉德:這個話題很有趣,我們要看性價比這件事背后是什么。
第一、性價比這件事背后是效率只有效率高才能體現出你的性價比。
光靠你的定倍率是解決不了性價比的問題的。
你一定要提高效率才真正有競爭力。
第二、我們要的是極致性價比極致性價比的本質是“超限戰”——超越對手極限的競爭,它不是低于成本,是我低于行業的成本。
因為行業效率做不了這么高,當我做這么高的時候,我擊穿你,它本質是“超限戰”。
其實這是兩個企業效率之間的對話。
第三、心智當你走到小米的體系里,就會發現所有的產品性價比都高,這樣的話它就成為一種心智。
你在小米體系里可以閉著眼買東西。
而不能夠說像傳統產業那樣,出一些性價比的引流商品,然后要再出一點掙錢商品。
我們不是,我們即使發了一萬塊錢的激光電視,它的性價比還是高的,因為同行要賣兩三萬,我們還是它的三分之一的價格。
所以你要把你整個的性價比做成一個系統邏輯,你所有的產業、企業都要尊重這個邏輯。
下一篇:創業兩年估值達到100億,這家黑科技公司成長中有哪些秘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對初創企業的6點建議和企業級服務未來的三大機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