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很多公司收入下降,資源閑置。
這時候恰恰可以考慮一下如何提高公司的運營效率。
因為經濟向好,企業發展很快的時候,可能沒有時間和資源來考慮這個問題。
一個公司要提高運營效率,應當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為決策建立數據標準一到經濟不好的時候,很多企業第一反應就是縮減市場費用,這無可厚非。
問題是一些企業的市場費用是筆糊涂賬,不清楚哪些項目能真正帶來回報。
很可能砍掉效益好的項目,留下效益不好的。
一些很好的跨國企業,他們的市場費用有非常完善的考核體系,每一筆錢花在哪里,最終變成多少客戶,都有清楚的記錄。
要砍的話,肯定是砍掉效率不好的那些項目。
每家企業在很早期的時候,就應該建立自己的考核系統,做每一件事花多少錢,帶來多少回報,一定要有跟蹤記錄。
時間久了,就會在積累的數據里找到規律,做決策時就能夠有據可查。
對企業的發展要有全局觀念企業家對自己的公司要通盤考慮,想清楚最大的瓶頸在哪個環節,或者最可能出現瓶頸的是什么地方。
高瞻遠矚的能力非常重要。
企業管理中有個“鏈條理論”,鏈條最弱的一環決定了公司最大的能力。
有的企業在某些環節使用很多資源,但是卻忽視了另外的某些環節,其實總體是沒有效果的,這是最大的浪費。
醫藥企業的創立通常是從研發開始的。
有一家生產癌癥疫苗的企業,在前期的研發和測試階段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按常規來說,當一個疫苗進入到臨床二期、三期的時候,就要開始考慮建立營銷渠道,找客戶了。
但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根本沒有營銷意識。
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只要癌癥疫苗一出來,市場反映就會很好,客戶也會自己找上門來。
這家公司拿到了批文,下個月就可以開始賣了,才想起來鋪渠道。
但是要建立一個銷售的渠道,得半年的時間。
這對前期投入的資源是一個極大的浪費。
合理搭配人力資源有一個企業家花200萬引進一位CFO,這個價錢比企業家本人的工資都要高。
這位企業家什么都讓CFO去做,CFO天天做賬,非常忙碌。
這位CFO做的事,年薪20萬的財務經理就可以做得很好。
這是用人的一個極端,殺雞用牛刀,卻沒有讓有才能的人做他該做的最有價值的事。
另外一個極端是企業家不舍得花錢引進人才,財務部的人都只會做帳,沒有人統領全局,也沒有人給年輕后輩以指點引導及培養。
有經驗的人才有全局觀念,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有未雨綢繆的能力。
很多企業由于缺乏相應的人才,等事情到眼前才想起應付,已經太晚了,造成極大浪費。
也有很多企業想一步步培養自己的人才,這是一個很好的愿望。
但是人的成長需要有師父,沒有很好的師父,人才的成長之路可能會非常漫長。
以上兩個極端都是用人上的極大浪費。
最好的人員搭配,是在關鍵的職位一定要有一個有經驗、能帶領大家前進的人。
不要讓他做基本的事情,而是讓他做統領全局的事情,做師父該做的事情,發揮他最大的價值。
企業家應該做的就是,合理配備人才。
知道什么時候配備什么樣的人才,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
常規事項流程化一旦企業做大了,就要規范化流程化。
把企業內部一般業務的處理方法和流程,都研究透了,固定下來。
這就需要把大部分業務標準化,并對非標準化業務加強審核,建立清晰的審核流程及權限,讓大家都知道找誰去審批。
審批的人也知道常規標準化業務需把關的點是什么,非常規業務需增加把關的點是什么。
高效的公司通常不會有太多非標準化的業務。
有兩種現象在企業里挺常見。
一種就是找一個人簽字,他看也不看就簽了;另一種就是老也簽不下來。
這兩種情況都有問題。
好的審批流程是每一個部門都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比如法律部門應該負責審核什么,財務部門應該負責審核什么,各司其職。
最后是CEO的一道關,CEO的職責是檢查每一個簽字是否都是負責任的,然后做整體的把控。
這樣的一個審批流程才會是高效的。
下一篇:初創企業創始人對于企業文化建設的10個誤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找PR是創業公司的失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