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如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全世界的公司似乎都在擔心一個狀況,那就是,企業沒有能力跟上創新和競爭的腳步。
這個論題是由通用公司在其1月17日舉行的第三屆年度《全球創新晴雨表》(Global Innovation Barometer)大會上提出的。
通過一項取自25個國家、3100位企業高管的調研顯示,這些企業高管除了對創新深感焦慮以外,還對全球性競爭感到困惑。
有1/3的高管表示,由于日益增長的競爭和加速發展的科技,對本地化經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
71%的高管表示他們樂意開放對外貿易市場,投資市場,以及進口高科技技術。
但也有同樣比例的高管要求政府實行保護采購政策,以此保護本土科技發展。
在上述兩種對立的論題中,有53%的人表達了重疊的觀點。
這一點,來自美國的企業高管比來自印度的企業高管的態度更明確些,他們沒有表現出左右搖擺的觀點。
但在有些問題上,企業高管們的看法還是較為一致的。
比如,他們都認為企業需要更了解客戶,并在市場變化之前,企業就得有所應對。
他們還認為企業應該吸引并留住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并在技術轉型期時刻保持領先。
從這份通用公司的調研中,筆者發現,如今的企業變得對未來十分膽怯。
企業家們對擺在他們面前的事物以及各國政府應該做些什么,都深感困惑。
盡管前人說了無數次,在這里,筆者還是要再次復述一遍:技術在一些領域中絕對可以推動社會進步,比如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AI),計算機,合成生物,3D打印,醫療,以及納米材料等等。
這些高科技,使得小型初創公司有可能通過先進的技術創新淘汰那些大型企業生產的過時產品。
筆者曾經發表過這樣一個觀點,越來越發達的科技將對某一整體行業構成威脅,比如,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以及3D打印技術將影響中國的制造行業;更廉價的平板電腦將影響個人PC 電腦行業;傳感器和基因組學技術將影響醫療設備和制藥行業。
哈佛大學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長期以來都談到,目前“破壞性創新”的步伐已經走的越來越快了。
過去需要幾十年才能發生的變化,如今只需很短時間就可能發生。
比如,移動電話的創新發展已經徹底的改變了如今人們的工作習慣以及日常聯系方式。
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移動電話對那里的人們有著較大的影響,這些國家通常有數百萬的農民工進城務工,而手機成為他們和家庭溝通的最佳工具。
在過去的十年間,手機用戶數量從幾百萬增加到近60億,幾乎占到全世界87%的人口。
技術的創新甚至可以擊倒行業巨頭。
讀者不妨看看數碼相機的先驅------柯達公司。
這家公司從一家無比強大的攝影行業集團公司,如今卻變成了行業落后者。
早在1975年,一名柯達公司的工程就發明了數碼相機,但是柯達并沒有對其商業模式進行優化,導致其無法從這項技術中獲利。
最終,柯達公司在 2012年1月申請了破產。
這個案例給那些大企業敲響了警鐘,因為,如果這些企業無法利用先進的科技,并優化企業商業模式,他們的命運將會和柯達公司一樣。
對企業家而言,時間可能比他們想象的還要緊迫。
針對通用公司此次研究報告,筆者和通用市場部主管Beth Comstock進行了電話溝通,并討論了為什么企業對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不創新,就倒閉)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呢?Comstock認同這樣的一個觀點,即技術更新的確應該是企業真正關心的,她說:“科技發展的速度遠超過了我們可以理解的范疇,可能企業高管們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才會感到憂慮。
”她注意到一些國家,比如沙特阿拉伯,他們意識到自己國家的石油資源有一天可能會耗盡,因此在其他領域的創新上投入的更多精力。
還有以色列,這個國家準備以一個全新的角色運轉,那就是把自己看做是一個“初創型國家”。
Comstock的觀點是,如果在未來十年大型企業仍想得以生存,那么他們必須要進行“自我轉型”。
不僅如此,這些企業需要走在一些初創公司前面,實施所謂的破壞性創新。
除了要打破自我保護主義的壁壘,這些大型企業更需要像初創公司一樣,創造出創新性的產品和服務。
作者Vivek Wadhwa任職于斯坦福大學洛克公司治理中心(Rock Center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at Stanford University),他同時也是一名企業家。
下一篇:2014年前創始人要做的12件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企業文化不是“文”,是“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