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其中生理需求是排在首位的,只有活著,才有其它的一切。
這個觀點也許是借鑒魯迅的。
因為魯迅在1925年發表的小說《傷逝》里有這樣一句話:人必先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有部電影剛好也叫《活著》,是禁片。
當主人公福貴經歷過內戰、斗地主、大躍進、文革之后,才猛然明白,其實金錢、榮譽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活著。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我抽兩天的時間認認真真看完了這本書,在我所有看過的書里面,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程度至少是排前五名的。
這本書更直白的一點應該叫:精神病人的世界觀。
(容易被洗腦的人千萬別看,有很多人看書后發瘋了。
) 對于精神病人來說,他們發瘋的過程也叫創業,不過他們追求的東西往往不是金錢,而是答案與認可。
有的人為了證明石頭有生命,從早到晚地觀察石頭;有的人說我們活在鏡子外面,鏡子里面才是真正的世界;有的人說我們是細菌的奴隸,然后每分每秒都洗手。
而有的精神病人,為了證明自己有靈魂,不惜用自殺這種方式進行實驗。
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
你說他們傻嗎?其實精神病人的平均智商遠高于普通人! 問題是,如果人都沒了,證明出答案還有什么價值呢? 寫了十年文章的DD 有個人和我一樣,很敬佩DD,但他總說:“如果我和DD一樣衣食無憂了,我肯定也能每天寫一篇6000字的文章。
” 他說得對,也說得不對。
對的是,一個人如果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滿足不了,是不可能有時間和心思來寫文章的;不對的是,如果真的衣食無憂了,你還寫個毛線的文章啊。
所以DD寫文章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活著。
以前過著三千每月的生活,寫文章是為了奔向三萬每月的生活;現在是五萬每月的生活,寫文章自然是為了十萬每月的生活。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正是因為人類的欲望是無窮膨脹的,沒有人會覺得手中的錢夠自己揮霍一輩子。
只有活著,才能奔向更好的生活。
創業口號 由于工作的原因,也接觸了不少的創業團隊。
判斷一個團隊是否值得投資,首先看看他們的口號就差不多能判斷一半了。
有的團隊的口號非常扯,“為天地立心,為人民立命”; 有的團隊的口號非常自大,“革電商的命,打敗淘寶,干掉微信”; 如果你是投資者,一定會非常欣賞他們的志氣,但當你問到現金流和盈利模式時,他們肯定會搪搪塞塞,或者搬出另外一套說辭:先賠錢賺用戶量,再拿融資賺更多的用戶量,最后就可以盈利了。
至于怎么盈利,他們往往答不出來,或者說到時候再看。
如果連盈利模式都不清晰,團隊怎么生存?團隊都不能生存,哪個投資者敢投錢? 馬云說,一定要在你最好的情況下去拿融資,而不是最壞的情況下去融資。
投資永遠是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炭。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一個橙子電商團隊的口號,他們的口號簡單,甚至有點血腥: 先活著,再談夢想。
只有活著才是有價值的創業 能活著,代表著有比較穩定的現金流,代表著能為員工發工資,代表著解決了社會一部分就業問題,代表著服務了一群人,這就是價值。
這樣的創業無論最后是生是死,其創業期間都算是非常成功的。
因為創業是一個過程,從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有死的一天,只是時間長短,規模大小的問題。
所以阿里巴巴定了一個活夠102年的目標,日本的軟銀集團目標是活300年。
而某些一心為了融資,一心為了上市,卻從不考慮賺錢的創業者,你們或許應該想想:如果拿不到融資,該怎么養活自己的員工?
下一篇:創業者如何做好創業公司的運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周超:生意要做大,只需要悟透這一個公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