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比特幣的出現,讓區塊鏈這一新生技術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據烏鎮智庫發布的《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統計,自 2012 年以來,全世界的區塊鏈創新公司數量以超過 65.2%的速度快速增長,截止目前,業界的區塊鏈項目已經超過1000多個,區塊鏈正以一種革命性的姿態快速發展。
繁華背后,我們總不禁會問:區塊鏈真的成熟了嗎?眾所周知,區塊鏈技術誕生還不到10年的時間,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在性能、智能合約和監管等很多方面還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區塊鏈的性能嚴重不足性能過低是當前區塊鏈技術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區塊鏈的性能指標主要包括交易吞吐量和延時。
交易吞吐量表示在固定時間能處理的交易數,延時表示對交易的響應和處理時間。
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綜合兩個要素進行考察——只使用交易吞吐量而不考慮延時是不正確的,長時間的交易響應會阻礙用戶的使用從而影響用戶體驗;只使用延時不考慮吞吐量會導致大量交易排隊,某些平臺必須能夠處理大量的并發用戶,交易吞吐量過低的技術方案會被直接放棄。
目前,比特幣理論上每秒最多只能處理七筆交易,每十分鐘出一個區塊,相當于交易吞吐量為7,交易延時為10分鐘,實際上,等待最終確認需要6個左右的區塊,也就是說實際交易延時是1個小時。
以太坊稍有提高,但也遠遠不能滿足應用需求。
從區塊鏈技術來看,目前影響區塊鏈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廣播通信、信息加解密、共識機制、交易驗證機制等幾個環節。
比如,共識機制的目標是為了使得參與節點的信息一致,但在高度分散的系統達成共識本身就是一件耗時的任務,如果考慮會有節點作惡,這會更加增加處理的復雜性。
因此,一些聯盟鏈從性能角度考慮引入一些弱化的共識算法,比如超級帳本Fabric使用的共識算法只能用來處理宕機恢復等容錯,而無法處理節點的惡意行為。
這種方式在聯盟鏈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為聯盟鏈具有一定的準入門檻,可以對成員進行問責。
然而,在開放的公有鏈平臺中,這種方式會給數據的安全性帶來極大挑戰。
針對區塊鏈性能不足的問題,已經有一些初步的思路,主要包括:隔離驗證、閃電網絡、RSK側鏈、分片、分層等手段。
這些方式主要是通過將部分鏈上任務轉到鏈下或其他鏈進行處理,或者將整個交易分為幾個部分并分別處理。
另一種思路是調整共識機制。
比如EOS提出的DPOS等,會將共識限制在某一小部分被選舉出的節點上,據此來加快共識達成、區塊生成和運算的速度和效率,但是這種方式會加劇區塊鏈的中心化程度,并且其安全性和實用性也有待進一步考察。
智能合約尚處于初級階段盡管智能合約可以大大豐富區塊鏈的應用,但是已有智能合約在開發、部署、安全性、監管和法規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在開發方面,由于智能合約通常為一些預定義規則的牢不可破的協議,因此,開發者必須極為小心地撰寫合約代碼。
同時,由于缺少規范便捷的智能合約開發工具,大大增加了代碼的修復和調試難度,開發人員必須對業務具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發現智能合同代碼中的漏洞,這些會導致開發周期長,開發成本過高。
此外,也尚不存在支持交易回滾的方法,一旦合約出錯,很難恢復。
其次在部署和運維方面,合約的部署需要所有參與者同時開始操作,異常恢復和運維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
此外,實際中難以避免會出現合約升級的情況,在無法向下兼容低版本的數據信息表示時,如何處理歷史數據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顯然,直接拋棄會丟失有價值的數據,一種做法是根據歷史信息重新發送所有交易,但是交易的時間戳也會同時發生更改。
另一種做法是在新合約中嵌入數據表示的升級合約方法,但通常這類合約方法的開發十分困難。
第三在安全性方面,以太坊曾曝出很多智能合約的漏洞問題,如以太坊錢包Parity和theDAO事件都是比較著名的智能合約漏洞事件。
究其原因,主要是智能合約的流程和代碼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也發現,就像現實世界的合同一樣,如果沒有認真審核的話,在設計和編碼過程中難以避免人工失誤的產生,一旦被黑客找到漏洞,損失往往是巨大的。
最后在監管和法規方面,由于合約是自動執行的,一旦監管發現合約無效,如何對合約中的已執行交易進行撤銷是智能合約面臨的難題,而在目前,合約相關的交易回退只能采用分叉方式。
此外,智能合約自身的法律效力也沒有法律保障,這些問題對于智能合約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面臨監管和標準化方面的難題區塊鏈的技術特點需要與之適應的監管手段。
區塊鏈技術采用“去中心化”的技術設計,避免了傳統中心化經濟系統結構中的諸多問題,但去中心化也意味著主體不明確,監管難以對主體進行有效控制。
從隱私保護的角度來說,如果人們需要把數據放在一個公開平臺上全部展示時,人們往往動力不足,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此外,區塊鏈技術是一項新技術,目前國家還未就此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也缺少法律來明確區塊鏈的法律地位和相應問題,比如:一旦智能合同到了區塊鏈上,仲裁權在哪里,整個合同的實施是不是如紙質合同一樣具有法律效力。
這些也有待政府來出臺政策和規定來進行解決。
從區塊鏈標準來看,目前尚沒有清晰統一的概念界定,又缺少標準而權威的評價機制對區塊鏈產品進行評定,這給區塊鏈的項目談判、實施帶來了很多問題,也阻礙了區塊鏈的大規模推廣和應用。
另外,市場上已有的區塊鏈應用也是“魚龍混雜”,無法有效評價產品質量。
構建區塊鏈應用級的標準也是當前業界需要解決的難題之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技術還面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尋求合適的應用場景仍然是區塊鏈面臨的關鍵問題,有了更多實際應用,才能更好的推動技術發展。
下一篇:區塊鏈到底是啥?區塊鏈有什么投資商機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起底2018上半年100大傳銷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