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我記得1998年,金山給雷軍發了20萬。
雷軍全部扔進股市里,一段時間后,變成了60萬。
有一天,雷軍說:“我把股票全賣了。
幾個月賺了40萬,股票上賺錢太容易,會讓人斗志偏移。
我還是要集中精力在金山的事情上。
”他又說,你不問我,60萬干嘛了嗎?他輕松地說:“我捐給我母校武大了。
我不是給母校捐錢最多的人,但是畢業后最短時間回饋母校的人。
我應該是我們學校第一個畢業不到10年,回學校捐款的學生。
”我的概念里,那一年,他應該月薪一萬。
而他捐給母校的,是幾乎他的全部現金。
2004年,卓越入亞馬遜。
雷軍成了千萬富翁。
用雷軍自己的話說,有了錢,沒換房子沒換車,第一件事,把錢投給了他看好的幾個兄弟。
其中,一筆給李學凌827萬。
我的推測,那應該是他全部錢的25%。
2010年的某天,和雷軍見面。
雷軍說,前兩天注冊了個公司,打算創業了。
我說,干嘛呀?他說,不告訴你。
我就怒了,你都告訴我你要創業了,然后說不告訴我干什么。
你會聊天嗎?雷軍說:唉,如果做好了,你自然會知道。
如果做砸了,唉……只是剛把公司注冊完,就要開干了,心情激動,想說說。
然后我轉臉和李學凌說了這事。
李學凌第一句話問我,你放錢沒?我說,都沒說他干什么啊……李學凌說,你還真是笨啊……雷總投了這么多公司,看了這么多的機會和團隊。
一件事,他的選擇不是投資,而是自己親自動手干……你還用問嗎?一定是個他非常有信心的大生意!下面再看看《博客天下》的記者王茜與雷軍的對話:記者:你現在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雷軍:這一段時間特別忙。
我是海淀區的人大代表,北京市的人大代表,全國的人大代表。
光人大代表(會)就開了一個月,會開完了以后活兒還得干呀。
記者:有種說法——“小米拉低了智能手機價格”,你覺得刺耳嗎?雷軍:各種聲音都有,我不是特別在意那種聲音。
我知道小米手機給全社會帶來了影響。
小米只用了兩年多快速崛起,小米模式已經被行業廣泛接受,但消費者理解這套(模式)的威力可能還沒有真正開始。
一個公司從零開始,第一年126億,第二年316億,第三年五六百億。
這已經是世界奇跡了。
記者:你剛創辦小米的時候,聽說很多人不愿意來。
雷軍:最大的困難是,大家覺得(我創業)想法不靠譜。
我跟很多人交流的時候,他們問我三個問題。
你要做手機,你認識供應商的老板嗎?我說不認識。
你通過賣手機,認識運營商的老板嗎?我說我不認識。
你以前做過手機嗎?我說沒做過。
我特別尷尬。
講實話啊,我第一撥雇了10個工程師,最后一個人都沒來,特別有挫敗感。
我大概找100個人談過,三分之二都拒絕了邀請。
尤其是邀請硬件工程師的時候,特別困難。
因為我們兩個行業完全不同,他們可能聽說過雷軍這個名字,但對我不了解。
而且我都是親自打電話約他們出來,說: “能不能見個面聊聊,聽聽我這個想法靠不靠譜?”說實話,我有20年沒打電話自我推銷了。
記者:最痛苦的一次請人經歷是什么?雷軍:我曾經找了一個硬件的負責人。
那個人資歷很強,為了說服他加入小米,我一個星期跟他談了5次,平均每次差不多10個小時,前前后后談了3個月,一共談了十七八次,終于說服了他。
但在最后一刻,我問他,你要多少股份?他說無所謂。
那一瞬間,我有點絕望。
小米是一個創業公司,如果這個人不在乎我們的股份,只是要一份工資不錯的工作,我覺得這個人不是我想要的,他沒有創業精神。
記者:被很多人潑了冷水后, 40歲堅持創辦小米,對你挑戰最大的是什么?雷軍:如果我輸了怎么辦。
我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最后我找到一個好方法,我們低調一點,靜悄悄地干,干砸了也沒人知道。
有了這樣的想法后,我心里很輕松。
記者:作為國內第一批投資移動互聯網的人,怎么看過去每一個階段的機遇,是運氣嗎?我1989年開始創業,干了20多年,見過行業的起起伏伏,對機會的把握比別人好一些。
我2006年就提出來,移動互聯網是未來最大的發展機遇,所以我開始投資移動互聯網公司。
2008年,谷歌發布安卓操作系統,我覺得一個巨大的機會開始了,我想做安卓手機,天賜良機。
但當時沒有下定決心,直到2010年我40歲的時候,(才)注冊了小米。
我不甘心人生就這么結束,至少我應該去試一下。
記者:你有一個“飛豬”理論,比喻的是什么?雷軍:金山曾在IT企業里遙遙領先,后來在微軟的壓力下差點關門。
這個過程特別辛苦,是我們不夠勤奮還是隊伍的執行能力不夠強?有一天我豁然開朗,我覺得勤奮和努力只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如果你想要成功的話,最重要的是把握時機。
為了給大家強調時機的重要性,我就引用了一句話——臺風來的時候豬都能飛——我們有能做豬的態度,就有成功的機會。
所以,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把握機會。
小米時代就是(搭)智能手機這陣風。
記者:聽說有一本書直接影響了你創業?雷軍:我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借了一本書叫《硅谷之火》,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挺大,看完之后激動得好幾天都沒睡好覺。
它講述喬布斯這撥人上世紀70年代末在硅谷創業的故事。
我1987年上大學,當時就想在中國辦一個世界級的企業。
有了這樣的目標,我們下了很大的決心去創業。
記者:有人形容你“比較敏感,注重細節”,你現在最害怕失去什么?外在的因素對我的影響不大。
小米走到今天,最初的目標已經實現了。
我在管金山的后10年,自己都覺得特別沒意思。
因為金山是一家傳統管理的公司,特別強調管理執行、流程制度。
我辦小米,找回了20年前創業的感覺,我鼓勵大家做一款好產品,鼓勵大家跟消費者成為好朋友,我們公司沒有考核,所有的關注點就是把產品做好。
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比較幸福。
下一篇:人員流失的8種解決對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員工的忠誠是企業的無價之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