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F50天使創投創始人 David Cao 在中國轉了一圈后,我們在硅谷最有名的孵化器之一 NestGSV 聊天,其中聊到一個話題,即大數據如何在種子至天使輪投資中獲得應用,我覺得很有意思。
硅發布曾寫過《下一波下崗的將是 “IT 人士”》 。
現在,我們來看看另一個正在硅谷發生的信號。
以下是 David Cao 主要觀點。
Enjoy the insights from Silicon Valley!全球創業數量大幅增加首先第一點,全球創業數量正大幅增加。
我們來看下大環境。
舉例說,五年前你要在美國開始創新,一般都得是當年什么思科、雅虎做過至少總監或副總裁以上級別,你得手上有那么幾十萬美金現金,還得 Hire 一個中國或印度人做你 CTO,否則開不了公司。
但現在,谷歌或其它公司的云計算已經把印度和中國人 CTO 職位消滅,實際上你會看到,現在越來越多創新公司它已經不需要 CTO。
第二個變量,因為社交媒體發展起來,導致以前公司很需要的媒體 PR 角色也被大幅削弱,或者說創業公司,它通過很 Social 或很便宜成本就可以實現效果。
那第三個變量,產品的 Distribution 即發送這塊。
以前如果你要做移動產品,或要搞定運營商和大公司,你這個 BD 成本是非常高的,但現在你只要把產品放到 App Store,或放到谷歌、亞馬遜平臺上,它自然就會滾起來。
所以也就是說,現在發行(BD)、 Marketng,以及 CTO 這樣的工作,它都正被大幅削弱,而小年輕們他只要有飯吃,甚至只要有幾千美金,他就可以開始一個公司,并在這三個領域拼過那些很有經驗的人。
這些是我們說的導致全球創業數量大幅增加的第一個大趨勢。
創業者素質大幅提高第二,創業者素質大幅度提高。
比如以前從思科、雅虎做總監出來創業,他其實沒經過任何 Training,只有工作經驗。
但現在年輕人創業,你去看硅谷,光孵化器它就有 100 多個,還有上百家社區。
比如我們剛做的“硅谷企業家社區”是其中一個,但已經是硅谷最大線下社區,那為什么?為什么這些社區這兩年突然爆發性增長?這其實涉及新型大數據環境下創業到底發生了什么變量。
第一個是,有大規模線上和線下社區,這些社區大幅擴張,急速促成內容共享和社交學習;第二個是孵化器和加速器大規模興起,它們能幫創業者去 Training 和包裝;第三個就是大賽趨勢越演越烈,它主要存在目的是做刪選機制。
也就是說,這三大細化趨勢都在幫助創業者從原來一個 Dreamer 變成尋找天使輪投資時“很有經驗”。
而作為這些那些各種培訓的結果,你會看到說:現在的創業者走出來去談種子或天使投資時,他已經變得一個個看著都非常像美女。
他們的 Presentation 已大幅上升,而且他們還在用很低成本,在用谷歌和亞馬遜平臺,弄出一個你看著很像一頭大象,但其實還不是大象的東西。
與此同時,問題是什么呢?問題是:和過去相比,這些人的失敗率也在大幅提高。
比如五年前那些思科、雅虎出來創業的總監或副總裁,如果手上有幾十萬美金現金,還 Hire 一個中國或印度人做 CTO,他們失敗率會比較低,因為競爭少。
假設那時這類人成功率即五年后企業還能存活率是 5%,那現在這些創業公司的存活率,可能已經變得只有千分之幾,因為創業數量太多,而競爭非常非常激烈。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整個傳統 Funding 的流程快要奔潰了,它變得無法運作。
因為進來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個個看著都不錯,但他們實際成功量卻只增加 100%,失敗率卻大幅提高。
這里我講的主要是早期投資,即種子輪到天使輪這個階段,大數據的主要問題就在這里:即種子輪一直到 A 輪,特別是種子輪和天使輪面臨的問題比較大。
比方說一個小基金和 Partner,以前他一個月看幾十個 Case,基本能判斷哪幾個 Case 是好項目,但現在因為創業者 Presentation 能力大幅上升,失敗率卻大幅增加,投資人該怎么辦?再好比大家都說斯坦福那個投資谷歌十萬美金最后賺了一個億的那個教授,運氣好是一方面,但那時創業競爭也不激烈,其實他也寫了不少支票出去,而大部分也都失敗;另外當時找他要 Check 的人也不多,那如果是現在,可能會有幾千人向他要十萬美金,他該怎么給?也就是說,以前整個種子輪、天使輪流程已無法應付這種大規模創業者。
投資人已經變得沒法判斷,看不清楚,你沒有足夠多量數據去支持判斷,而且你還看到大量創業者在不斷涌來。
天使機構化大規模興起那造成的結果,其中一個沖擊就是:這些傳統硅谷天使俱樂部 Angle Group 等,運作開始變得很慢。
每個項目都很好那他也能投得很快,但如果每個都是挺好又不夠好,他就會不知道怎么決定。
所以我聽到的是:這兩年硅谷好幾個 Angle Group 的投資效率在大幅下滑,他們面臨的問題是,這些機構都是業余組織,處理不了這種大規模數據。
舉個例子,以前來的評審 Case 是一個月 20 個,現在是 80 個甚至 100 個,看著而且還都很接近,很接近時你是非常難選的。
所以這個時候,天使投資機構化的大規模擴張,是硅谷目前正呈現的另一個明顯趨勢。
老牌天使投資人他們開始退役,這是“被迫退役”,因為不知道該怎么做決定。
以前很少有機構做天使,投資機構都從真正的 A 輪開始。
但實際上按現在硅谷情況看,不僅僅是投資機構開始進入天使輪,也有新基金融資專門就是為天使融起來。
然后它就導致,個人天使開始變得要退休。
我們這么講吧,如果你是個人天使,以前全憑自己 Networking 就可以決定投資,但現在不行了,你必須加入一個平臺或一個聚合機構,才能得到比較有優勢的判斷。
比如那個斯坦福教授,大數據情況下他該怎么辦?兩種可能:一不投了,其實就是“退休”;二變得很專業化,他開始加入一個投資機構,現在硅谷很多天使投資人他就加入各式各樣的網絡或者新興投資機構,要么做 LP,要么做 GP,所以說最近硅谷天使機構的 Fund 來得很多。
實際上,你把這三年來在硅谷新建立的基金,我猜應該是爆發式增長,就是這三年在硅谷成立的天使級別基金,這個 PRE-A 的基金成立是爆發性的。
像 YC 等等。
以前天使是業余的人玩,但現在全是機構在玩。
大數據時代怎么刪選公司那么這樣三個大趨勢下,我們會怎么刪選人。
其實也是要用到大數據,這個數據牽涉到好幾個方面,我把它分成這么幾類數據。
第一類是 Social Networking。
這個就是要去查,大家做天使投資其實還是很關心這個人怎么樣的,那這個時候就是要去 Track 他。
實際上我們要查這個創始人都是要查他 LinkedIn等各種 Networking。
你查是為省時間,因為如果每個人都見,你會被累死。
舉個例子,以前你就認識我一個 David,你不用查來查去,但現在情況是說你認識一百個 David,你怎么辦?所以信息收集能力對現在的投資人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么說天使必須機構化的原因。
現在你的能力已經遠遠不夠,你必須有全職人員,有一幫人在為你做這些事。
然后,現在市場上它還派生出很多第三方數據機構,專門就是為提供這些數據,比如有家創業公司叫 Indicator,它做的主要事情就是對創業公司所有痕跡進行跟蹤。
另外講到創業者,我們還會去查說是你是否真實。
首先,你必須確定在 LinkedIn、Faceebook、Twitter 上情況一致。
因為也有一些人他會作假,比如他有兩份工作,然后呢? Co-founder 是兼職。
但他不會寫全職,就是大家都很 Smart 你知道嗎?他沒有Treated 你,他只是隱藏了信息就是 Mislead 你。
類似這樣的。
所以你要通過各式數據系統去摘取數據。
而如果你是業余天使人,你根本找不到那些數據,因為那些都是很專業機構在專門幫你采集,像用戶訪問量、活躍用戶等諸如此類。
甚至還有專門公司 Track 你們團隊的 List 變化,它就完全用工具抓,只要你一變化它就知道,而且這些全都是全自動化抓取和自動化分析的結果。
那還有一個是行業方面大數據,這叫趨勢。
你怎么判斷這個趨勢?回到那個斯坦福教授,以前為什么他敢投谷歌?因為他覺得這個東西還不存在,但其實真實情況可能是,它是存在的,只是那些沒做成,而斯坦福教授不知道。
也就是說,如果谷歌前面只有五個,那么他投到第六個也就是谷歌時很 Lucky,但如果是像現在這種情況的 100 個呢?他的成功率會遠遠小于 10%,而這時每個創業者都會和你說 I am different,你就會變得很難判斷這個行業趨勢。
種子或天使輪核心問題其實我覺得種子輪到天使輪,它面臨的最大瓶頸是:所有這些種子輪或天使輪它投資企業時,都是靜悄悄發生的,但你必須用各式各樣大數據方式去把他們找出來,以確保自己不錯過投資。
這些工具你在做 B 輪和 C 輪時,會有一幫人專門干這個活,因為你投的是幾千萬美金,有足夠成本雇傭人專門花一個禮拜就做這些事,但問題在于:你是天使輪,你沒那么多成本去 Hire 一個人或怎么樣,所以最后你必須是個工具化和平臺化方式,來確保你知道別人已經投了,這是關鍵。
天使輪的問題就是:A 輪屬陣地戰,敵我雙方都公開,但天使輪尤其是種子輪,你不是所有都知道。
而且這些東西通常會在什么情況下暴露?它會是在一些社區、非正規或非主流媒體里等,所以你必須有一些更大數據挖掘和處理能力。
你不能說我看一個 Case 我看得很高興,結果別人早就投得不知道哪里去了。
最關鍵仍是人那什么樣的人能成功這個東西有沒有變化?我覺得大方向上是有的。
我們發現,早期在五年前的成功創業者,他從大公司出來的多一些,就是高管創業比較多,因為你得有權有勢有資源人脈;但現在,因為互聯網技術導致這些需求量不高,這時比較聰明和勤奮的人會更有優勢。
就是這個人的 Personality 比他以前經歷更重要,這個人本身,他是不是會領導人,是不是對在做的這個東西非常有 Passion。
這么講,就是這個人的個人特點比他背景更重要,然后他個人的 Passion 比他經驗更重要。
因為五年前如果你想創業,你有最強的 Passion,你也仍然克服不了中國/印度人給你做 CTO 及 Marketing 等這個或那個問題,但現在你有 Passion,同時那些條件被大幅度削弱,“誰可能成功”這個問題開始變得不一樣。
下一篇:投資人請閉嘴:投資人最愛講的六句“廢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90后創業者來了 看90后VC會投資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