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終于塵埃落地,11座城市奪得這一稱號,也代表著國家對于這些城市的發展的肯定和對未來的規劃。
4個全球城市:北京,廣州,上海,深圳 北上廣深是一直以來的對一線城市的稱呼,現在的他們也具有稱為全球城市的實力,北京作為首都有著先天優勢,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廣州是中國對外貿易大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 有“千年商都”之稱,加上外國人士眾多,也被稱為“第三世界首都”;深圳,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由一個漁村變成現在的全球城市,深圳制造、深圳創造已經開始代表中國走出國門;上海,中國的經濟中心,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于日本東京,上海亦是全球著名的的金融中心。
此次國家中心城市確定中,東北入圍僅有沈陽一座城,沈陽雖然這幾年有點沒落但是原本的底子和實力畢竟還是強悍,如果在新一輪改革中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能真正意義上振興東北。
華北地區入圍的有天津和青島。
天津雖然離北京很近常常被壓制,但是因為其港口優勢和直轄市的定位在發展上也是直逼一線城市;青島的入圍可能讓人覺得有點意外,但其早就是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入圍畢竟也有其道理。
中部地區入圍了武漢鄭州兩座城市。
武漢作為九省通衢,長江經濟帶的腹地入圍自然情理之中;鄭州最近的發展也是可圈可點,地理位置良好,輻射范圍也廣。
華東地區入圍杭州、廈門、南京三座城市。
G20峰會選擇在杭州就可以看出杭州的實力不可小覷;廈門的入圍同樣可能有點讓人意外,但是廈門是海峽兩岸發展的重要城市;南京自然實力在此,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教都有著很強大的實力。
西北僅入圍了西安一座城市。
雖然西安實力也有點欠佳但是畢竟也是西北王,每個區域至少也得有一個中心城市帶動發展,在西北西安理所當然入選。
在西南入選的有成都、重慶兩座城市。
重慶在很早便是已經確定得國家中心城市,其直轄市的身份,地處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的節點,最近幾年經濟增速更是傲視全國。
成都被稱為中華第四城,其航空、領事館數、大區機構等都是僅次于北上廣,西部地區甚至中西部地區的大區機構大都是在成都設立,可見其優勢。
成都與重慶的雙雙入選讓人驚訝,畢竟相聚300公里誕生兩個中心城市其各自腹地輻射肯定會重疊,并且原本川渝本是一家,但是其實又并不意外兩座城市都是有著國家中心城市的條件,成渝城市群更是國家級城市群,有兩個國家級城市帶動必定會綻放光彩。
11個國家中心城市:天津,重慶,沈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杭州,青島,鄭州,廈門 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已經基本編制完成,正在征求高層領導的意見,作最后完善,春節前會正式發文。
該規劃是由國務院要求,住建部、發改委、衛計委、教育部等中央19大部委聯合編制,是中國最高層次的戰略規劃。
中規院主持了這項最重大規劃的技術工作。
下一篇:2016中國25位最具影響力商界女性名單出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成品油價格調整 成品油價格調整一覽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