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對網上訂餐平臺行業來說,餓了么事件無疑敲響了警鐘。
無證經營黑作坊等老大難問題,反映出以餓了么為代表的訂餐平臺野蠻擴張中的失控:一線推廣人員背負“日推3店”等高壓KPI考核任務,默認甚至縱容無證商家入駐。
區域負責人后期則為了銷售額和訂單量,不與商家協商,單方強行打折、免除配送費,導致合作方投訴不斷。
訂餐平臺是近年來最火熱的O2O模式,各路資本蜂擁而至,將其視為“互聯網+”經濟的新爆發點,大肆圈地擴張,競爭趨于白熱化。
而訂餐平臺暴露出的各種問題,揭開行業亂象叢生的黑幕,則充分反映出行業的成長煩惱。
我們不禁要思考,互聯網平臺究竟如何做,才能健康有序的發展?首先,平臺通過經營信息流補貼成本,而不應損害商家的利益。
互聯網平臺主要是前期依靠快速積累海量用戶,壯大業務量,在做大平臺后探索盈利模式。
互聯網平臺為聚焦眼球,往往采取打折促銷或免費活動來吸引用戶,加上浩大的宣傳攻勢,配合上爭議性話題,常常產生轟動效應。
應該說,此種做法與傳統商業一樣,均屬于正常的市場營銷,只是促銷力度更大,舍得燒錢導流量。
互聯網平臺與商家是休戚與共的皮毛關系,平臺做大有助商家銷售,商家賺錢了亦能反哺平臺,本應協心同力維護市場環境。
但是,部分互聯網平臺急功近利,一味追求擴大規模,搶占市場地盤,卻忽視了商家利益,甚至單方強行打折或免費,嚴重損害到商家利益,無異于殺雞取卵。
商家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才能夠逐步做大做強,這是常識性的問題。
互聯網平臺不應從商家身上割肉,如果商家不賺錢或虧損,就會被迫退出平臺,那么最終受損的還是平臺。
互聯網平臺本質上是在經營信息流,依靠大量用戶增加平臺價值,應該靠流量和人氣等賺錢。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互聯網平臺擅長“免費”模式,就是可以通過折扣和免費活動補貼用戶,而從其它增值服務賺錢。
其次,平臺需有良好商譽,否則商家不如自做平臺。
商家之所以愿意在互聯網平臺上開店,主要就是看中平臺的品牌價值,背靠大樹好賺錢,以及平臺能夠聚集大量人氣,為商家帶來流量和客源。
比如淘寶從開始就以免費模式吸引商家入駐,隨著商家數量增多,注冊用戶也在快速增長,平臺流量和人氣非常旺,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平臺品牌效應開始發揮作用,吸引到更多商家和用戶,如今連不少大品牌都在天貓上開旗艦店。
可如果平臺管理不善,曝出各種負面消息,不僅影響自身的品牌形象,亦對商家有負面作用。
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互聯網平臺的最大價值就是商譽,平臺本身不產生價值,而是依靠匯聚大量商家和用戶,形成了市場聚焦效應。
如果平臺不好好管理,或者負面消息太多的話,就會令用戶敬而遠之,從而影響到商家的銷售,那商家倒不如拋棄平臺,自己做互聯網平臺。
再者,互聯網平臺不能靠燒錢來維持,而是要以創新來服務實體經濟。
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很快,競爭也異常激烈,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很多參與者,諸如電商、網絡約車、外賣訂餐、電影訂票平臺、洗車平臺等等,均在資本的大力推動下,得以迅速催熟,已經融入民眾日常生活里。
互聯網平臺能否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主要是看平臺的創新力,只有持續不懈地創新,為用戶提供體驗感最佳的產品和服務,才能贏得市場的認可,從而將流量和人氣轉化成收入和現金。
在發展初期,互聯網平臺往往依賴于資本密集投入,去迅速擴大市場空間,培育用戶,直接就體現為大筆燒錢,甚至是互相比拼,看誰融資能力強、燒錢多而快。
燒錢固然可以催熟市場,但是不能一直靠燒錢來維持,還是要對實體經濟有益,為社會創造價值,才能長期發展下去,否則不顧后果的燒錢,只是在浪費資源。
近幾年最成功的例子,當屬網絡約車平臺,幾大平臺前期都在大筆燒錢,通過給司機和用戶發放高額補貼,保持網絡約車的高人氣,同時快速培育市場,將市場催熟,讓用戶習慣使用網絡約車服務。
如今,網絡約車已經改變出租車市場的競爭格局,打破了傳統壟斷,提高了租車行業的效率,減少城市打車難的現象,減緩城市交通擁堵壓力,促進共享經濟的發展,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打車體驗。
可見,互聯網平臺的發展不能脫離現實社會,要尊重市場規律,抓住社會經濟轉型的大趨勢,做好“互聯網+”的領頭羊,給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下一篇:中國農民戶口升值 農村戶口的含金量在哪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知道嗎?當年阿里巴巴也差點死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