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馬化騰,作為共享單車賽道的局中人,在朋友圈指認了造成ofo此刻局面的罪魁禍首——一個veto right(否決權)。
在ofo的董事會中,戴威、朱嘯虎、經緯均擁有一票否決權。
2017年12月初,在撮合摩拜與ofo合并無望后,朱嘯虎退出。
據虎嗅了解,朱嘯虎將ofo的股份出售給阿里巴巴和滴滴。
其中,阿里拿到大部分額度,滴滴只拿了一小部分,此后,雙方共同享有一票否決權。
所以,馬化騰的指向基本在戴威、滴滴、阿里之間。
不容否認,共享單車是有史以來崛起速度最快的互聯網賽道,同時,它擁有有史以來最盤根錯節的股東關系。
梳理ofo從成立、起飛、墜落的路徑,三個關鍵時刻的否決,有可能導致ofo今天的全線潰敗。
1. 合并流產:戴威一票否決,背后阿里支持影響ofo命運走向的第一個關鍵時刻,是2017年的第四季度。
2017年10月開始,摩拜與ofo雙方正式對坐于談判桌面前。
根本原因在于投資人對燒錢現狀的不滿。
彼時摩拜的第一大股東為騰訊,ofo的第一大股東為滴滴,雙方率先達成默契。
在合并方案中,合并后的公司將設立聯席CEO制度,由摩拜CEO王曉峰和ofo創始人戴威分別擔任,董事長任命權歸屬滴滴。
對滴滴和騰訊來說,這樣的結果近乎完美。
滴滴手中握有人事任免權,可攻可守,即便與創始團隊交惡,也具備自建單車團隊的能力;而對體量更大的騰訊來說,無疑是最大贏家。
在雙方殘酷的博弈之后,最終的執行者不論是滴滴還是摩拜,自己都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而有了贏家,自然有人要在這場可能的合并中低頭認輸——戴威將喪失控制權,阿里將徹底與單車賽道第一梯隊無緣。
變數亦出現在戴威與阿里身上。
在虎嗅今年六月的報道中,在11月的某個周末,戴威趕走了滴滴派駐的原高級副總裁付強、原滴滴開放平臺負責人南山、原滴滴財務總監Leslie Liu,并刪除了他們的內網權限與公司郵箱。
據當時ofo內部人士透露,戴威之所以敢于直接將滴滴高管趕走,實際上是得到了阿里的關鍵承諾。
而《財新》的報道,也證實了這一點——阿里、螞蟻金服將立即注資ofo,緩解后者巨大的現金流壓力。
最終,合并談判只進行了一月有余,(11月中旬)合并之說正式破產,戴威行使了自己的一票否決權。
與此同時,ofo與其最大股東滴滴的矛盾公開化。
撮合合并失敗后,朱嘯虎選擇退出。
在此后的媒體采訪中,朱嘯虎都拒絕回答與ofo有關的任何問題。
2. 融資失敗:滴滴否決阿里系投資對單車企業來說,冬天絕對是噩夢,單量銳減的直接后果是收入的斷崖式下跌。
摩拜選擇了“不開年會,全員沒有年終獎”的方式節流,而原本可用于馳援ofo的新一輪10億元融資,并沒有到賬。
早在2017年12月,阿里和螞蟻金服決定出手投資ofo,資金用途雙方協商一致——用于回購主張合并的老股東的股份。
而這個“主張合并的老股東”就是滴滴。
程維非常清楚,一旦在投資協議上簽字,就意味著將被ofo的創始團隊踢出局。
滴滴無法坐以待斃。
據虎嗅獲得的消息顯示,或許是滴滴與ofo此前曾簽署過股份反稀釋協議,也或許是滴滴聯合其他股東杯葛,總之,阿里的這筆投資遲遲未能進賬。
同時,滴滴宣布在線下重新投放小藍單車,并與運營小藍單車的天津鹿鼎科技達成協議,小藍單車用戶支付的押金和充值余額可轉換成滴滴單車券和出行券。
這個舉動相比起實際意義,更像是一種肌肉展示和與ofo劃清界限的宣告。
至此,ofo的現金流進一步吃緊。
3. 阿里否決滴滴收購ofo今年4月,虎嗅的報道中,滴滴高層已經開始推進收購ofo的談判,最快可于6月官宣。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顯示8月,滴滴與ofo一度已經談攏,只差最后簽字。
最終是阿里系與滴滴未能達成一致。
原因在于,盡管阿里仍然是滴滴的股東,但在公司治理與決策層面已經不具備話語權。
讓滴滴吞下ofo就意味著讓前者獨占了一線城市的單車投放份額和用戶行為數據。
這顯然對阿里的線下單車布局不利。
收購方案未能達成,滴滴先后兩次發生了司機強奸殺害女乘客的重大安全事故。
滴滴不得不面對由此衍生的政策收緊、單量下滑、收入減少,在客觀上,ofo徹底失去獲得滴滴收購的機會。
而對于究竟是哪一次的否決真正導致了ofo此刻的局面,歡聚時代董事長兼CEO李學凌解讀出了另一個版本:戴威、阿里、滴滴、經緯都擁有一票否決權(不過,阿里否認自己擁有一票否決權 ),啥事都通不過。
很多創業公司不太注意法律的設定,留下了很多的法律漏洞,這樣的情況下對公司來講可能造成致命的威脅。
下一篇:ofo陷賣身兩難:滴滴阿里找誰接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經濟怎樣大規模調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