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美團宣布收購摩拜單車時,有媒體問王興,未來怎么看摩拜與ofo的競爭。
王興回,摩拜的對手在上海。
王興話落,哈啰楊磊在朋友圈不聲不響的回復,“與有榮焉,但哈羅單車主要的競爭對手,應該不是摩拜”。
一句話回了王興,也預示著哈啰可能還有更大的圖謀。
果不其然,哈啰出行來了。
打造智慧出行平臺哈羅單車今天宣布,在成立兩周年之際進行品牌升級,從運營共享單車、助力車,升級為智慧出行平臺,將與首汽約車、嘀嗒拼車、高德地圖等合作伙伴聯動為用戶提供更廣泛的出行服務,在城市出行服務中,哈啰今天還宣布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達成合作,共同構筑開放、多元、融合的出行生態。
從哈羅單車到哈啰出行,這個結果并不意外。
過去,滴滴、美團等都進行過品牌升級。
品牌升級的內容,幾乎都圍繞業務升級展開,從打車到出行,字面理解是對更多出行服務的覆蓋以及更明確使命的更迭。
不過,哈啰出行的升級與滴滴出行、美團出行并不相同。
哈啰希望未來構筑一個開放、多元、融合的智慧出行平臺,也就是不采用滴滴、美團的自營模式,而是開放、合作。
中國人講究以小博大。
從體量計算,哈啰無法與估值500億美金的滴滴和美團相比,盡管拿到了共享單車市場的第一名,但在整個出行生態中業務相對還是不夠豐富。
更重要的是,共享單車市場因為政策、資本等原因,增量市場已經很小,哈啰不能仍將主要精力放到這里,而是要放眼更大的市場。
進入更大的市場,有兩種方案,開放或者自營。
從業務角度說,如果采用滴滴、美團的自營模式,首先就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也就是燒錢,這不是哈啰的風格。
況且,滴滴和美團的自營模式,其前提是建立在一個已有健康、穩定的業務之上,滴滴就是逐步從網約車過渡到代駕、新車、汽車后市場等服務的。
從楊磊給出的信息來看,哈啰單車因為精細化運營幾乎已經虧損很?。ㄔ挘?,但是單車業務并不能貢獻太多的利潤,這是核心。
所以,哈啰放眼大出行市場的方法以開放為主是明智的選擇。
這種明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的資金、人力,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另一個是哈啰的整體戰略節奏。
共享單車或者是整個出行市場已經是存量市場的競爭了,人口紅利消失之后創業公司的機會越來越小。
美團打車之所以在上海能夠占領部分市場,源于用戶對滴滴的抱怨,而不是獲得了新用戶。
哈啰避開一線城市從二三線城市入局共享單車,這種早期的戰略打法,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它始終都在,包括今天宣布品牌升級也是如此。
哈啰的開放平臺構思之前ofo和摩拜都曾提出過,但最終都不了了之,這里面有時間窗口的因素在,同時也與企業自身的戰略節奏息息相關。
還是精細化運營哈啰出行的品牌升級,有兩個令人特別關注的點,一是共享單車的未來,這方面在會后的媒體訪問里楊磊提到,現階段運轉良好,虧損很小,未來一線市場的投放取決于政策層面;二是開放平臺的意義。
我們說第二點。
哈啰希望通過技術層面的升級和后臺的打通,實現用戶的出行一體化,說白了還是哈啰擅長的精細化運營。
這從哈啰與上海申通地鐵的合作中能窺探一二。
申通在上海運營17條線路,300余個站點,每天運送旅客超千萬。
哈啰與申通的合作,據悉是直接打通后臺,借助技術實現地鐵、單車的無縫銜接。
舉個例子,用戶在購買地鐵票時會有目的地,哈啰與申通合作后,如果用戶有單車需求,通過后臺系統即可為其在目的地站點外預留一輛哈啰單車。
而在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中,哈啰就要用到自適應藍牙電子圍欄、基于智能鎖搭建的整個智慧運營管理體系和AI算法等技術。
雙方在合作中也要打通調度系統、票務系統甚至賬戶系統。
同時,依靠這些技術以及哈啰與申通的合作,也有望解決共享單車過度占用公共空間的頑疾。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信息中心主任金濤就提到,與哈啰的合作將會為其他共享單車企業甚至整個行業樹立一個模板。
其實你看,哈啰出行完成品牌升級之后,其核心仍是在圍繞精細化運營,這也是哈啰的立身之本。
有一點需要特別提出的是,這其中也有哈啰對技術驅動的看重。
共享單車的損耗、地面運營等都需要大量技術投入,ofo到后期為人詬病的地方就在于損耗過多,以及地面調度失衡,而哈啰恰恰在這方面因為對技術的投入而獲得了很好的運營效果。
精細化運營的背后,其實指向的是存量市場的生存邏輯。
存量市場最終競爭的最大因素是成本,在共享單車市場爆發式發展的時間,增量市場的最大因素是盡可能快的獲取市場份額、用戶增長,而進入到存量市場,增速放緩后企業要考慮的就是成本和單個用戶貢獻值。
硅谷有句名言,叫做Startup = Growth,意思是創業等于追求增長,而增長往往能掩蓋很多問題。
一個健康的企業追求增長的同時,不會麻痹大意出現紕漏。
這就是為何滴滴接二連三的發生事故后,有些人將其與資本捆綁到一起,歸根結底在于滴滴的成長資本的推動太多了。
面對過去的增量市場和今天的存量市場,哈啰顯然沒有出現滴滴的情形。
在資本和市場中,哈啰罕見的找到了一個平衡點(精細化運營+技術驅動),既沒有燒太多錢也拿到了市場份額。
直到今天,談到錢時楊磊的口頭禪還是“我們花錢比較謹慎”。
所以到今天我們看移動出行市場,其特點和隱藏在背后的商業邏輯都十分明顯。
資本裹挾前行的企業,度過初期的繁榮期后開始暴露出各種問題,而這種問題的根本在于存量市場下對用戶價值的挖掘發生了偏頗。
哈啰品牌升級打造智慧出行平臺,其核心是為用戶提供一體化出行服務,尤其是與申通地鐵的合作,未來完全可以作為樣本進行復制。
下一篇:上市公司的“公眾號魔咒”:6起收購 3起被終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律師:若因劉強東不當行為造成京東股價下跌 投資者可起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