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詞典網(wǎng) 創(chuàng)業(yè)知識學習分享
有的人做了3、4年電商,還弄不明白“成本”里包含哪幾項。
就像央視打星巴克咖啡,以為出廠價20元拿到手的產(chǎn)品,只要賣上40元,自己就賺了一倍。
事實上,在今天,如果你在“天貓”開店經(jīng)營,20元出廠價的產(chǎn)品,以3倍的價60元賣出去,結果也只能是虧本。
一、一般的商家舉個例子,我來幫大家做個測算,其實“成本”不止是產(chǎn)品本身,而是產(chǎn)品整個銷售過程中不可避免發(fā)生的費用,最基礎的來說,“成本”一共包括6大項:1、產(chǎn)品成本(比如20元);2、包裝成本(內(nèi)包裝,外包裝,吊牌,售后卡,包裝耗材,比如是5元);3、物流成本(倉儲,快遞,比如是12元,這里要說明,賣家說這不是“成本”,可以不包郵啊。
但同學,對消費者購物過程而言,包郵不包郵,都是一次性支付,包郵的物流費用包含在其中,不包郵的消費者得加上快遞費后一并付款,人家只要掏出多少錢都算一次消費?管你包還是不包自己的說法?所以快遞是“硬成本”);4、天貓扣點(平均扣點4%,60元銷售價計算,是2.4元);5、稅收(就算平均8%吧,不要提網(wǎng)店不交稅了,天貓店鋪對應企業(yè)銀行賬戶,不是私人的銀行卡,所有交易一分錢的稅都少不掉,那就是4.8元);6、拍攝和制作費用(快消品尤其很高,還要模拍,以單件產(chǎn)品SKU上架看,需要拍攝,修圖和后期制作等,算少點3%吧,所以是1.8元);好了,上面6項成本,加起來是45.4元,占60元銷售價的75.7%,而且是水漲船高,是銷售的硬支出,不可能降得下來。
那么就是說,一件出廠價為20元的商品,在天貓賣出去60元,硬成本就占了75%以上,剩下的毛利為25%左右,是15元。
那么問問,你賺到了錢嗎?
下一篇:他是00后中日混血,13歲淘寶開店就賺了10萬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淘寶賣家需知的淘寶搜索知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