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王老吉作為涼茶大王,也被尊為涼茶的始祖。
在經歷了歲月的滄桑和無數次的沉浮之后,成為了最著名的老字號品牌。
不管是在東南亞、還是在歐、美華人聚居地區,一提到王老吉,幾乎無人不知。
一些海外游子路經香港、廣州,仍不忘捎一些王老吉涼茶饋贈親朋好友。
王老吉品牌 被譽為涼茶始祖 奇妙茶配方 頗具有傳奇色彩 王老吉的創始者是清朝道光年間人,原名王澤邦,號吉,人稱吉叔,籍貫廣東鶴山,初時以務農為生。
有一年,廣州城疫病蔓延,王澤邦偕同妻兒上山避疫。
極具傳奇色彩的是王澤邦在途中巧遇一道士贈與他涼茶藥方,上面有10多種藥材的名稱,并告訴他此方可包醫百病。
王澤邦拿著藥方去藥鋪抓藥,老板說有幾味沒貨。
于是,他變賣了家產,輾轉至廣西等地采購。
其間,王澤邦經歷了迷路、斷糧等等艱辛,終于找到了所缺的藥材。
王澤邦依照藥方配藥煮茶,堡出的涼茶甘冽可口,非常好喝。
王澤邦同時將之免費派發給患病的人服用,喝后果然藥到病除。
于是王澤邦與妻子索性不再從事農耕,王澤邦將堡的涼茶命名為“吉叔涼茶”,每天清早煲涼茶推車出城售賣。
由于藥方的效果不錯,“吉叔涼茶”可以治病的消息很快流傳開去,吉叔的大名也就傳遍了嶺南。
“吉叔涼茶”出名之后,一度驚動了朝廷。
清咸豐二年,吉叔被召進紫禁城,專門為皇家和文武百官煲制涼茶,以預防時疫蔓延。
半年后,時疫威脅解除,吉叔便衣錦還鄉。
咸豐皇帝賜封他為太醫院令,賞白銀500兩,并由內務府總管大臣親自送回家。
吉叔因為涼茶而獲得了可觀的財富,但他并沒因為有了錢而放棄對涼茶的熱愛,還鄉后,吉叔抓住機會,憑借太醫院令的封銜,開始做涼茶生意。
他在廣州城中靖遠街開設了一間涼茶鋪,命名為“王老吉”——這就是王老吉涼茶名字的由來。
吉叔共有三個兒子,長子貴成、次子貴祥、幼子貴發。
當吉叔年事漸長之時,涼茶鋪的業務就交由王老吉第二代的三個兒子共同管理。
1883年吉叔去世,享壽70。
隨著后來的發展,王老吉成為涼茶大王和著名的品牌,也被尊為涼茶的始祖。
不過,在經歷了歲月的滄桑和無數次的沉浮之后,由于王老吉涼茶在香港的生意最為火爆,以至很多后人還以為王老吉是起源于香港呢。
工業化生產 奠定發展基石 兄弟們分工 實行通力協作 由于王老吉之名家喻戶曉,生意日趨蓬勃,每日所煲的涼茶供不應求,于是長子王貴成在店鋪對面多租一個鋪位,采用初期的工業化生產方式——用紙袋包裝涼茶料出售,一家大小通力合作,竟然大受歡迎,其后這鋪位命名為“連濟堂祥記”。
另外,他們三兄弟為了紀念父親和經營的方便,設計了王老吉商標并進行推廣。
王老吉涼茶除了在省城內風行之外,在新大陸(即美國)的市場也十分暢銷,其原因與省港澳華人出洋有關,也與涼茶的工業化生產有關。
晚清年間,不少中國人被人販子賣“豬仔”往舊金山或南洋做苦役。
那時出洋勞工多,王老吉推出袋裝涼茶后,大受歡迎,許多出洋華人惟恐水土不服,臨行前,均帶王老吉茶包以備不時之需,因而王老吉涼茶能夠借此而傳銷于新大陸,造就了王老吉事業的發展。
王老吉涼茶因此而在美洲扎下了根,直到今天,一些海外游子路經香港,仍不忘捎一些王老吉涼茶饋贈新朋好友。
梁啟超在1898年至1903年間往美國旅游,期間著有《新大陸游記》,文中記載道:“……有所謂‘王老吉涼茶’者,在廣東每貼銅錢二文,售諸西人,或五元十元美金不等云,他可類推。
” 后來南洋一帶發生大規模流行性感冒,王老吉涼茶也借此而遠銷南洋。
初時涼茶包在廣州市銷,漸漸地許多外地客亦慕名而來,而且每次購買量不少,于是貴成幾兄弟商量大量生產涼茶包外銷各地,但卻由于藥材需由江都運來,頗為費時,他們遂決定兩房人往江都開店,兼做茶包,初留一房人在省城繼續店鋪業務。
另外,為避免利益上的沖突,王家所有資產亦平分三份,幾房人分工發展,實行松散結合。
王老吉為其后代留下了有利可圖的生意以及“王老吉”這個想當當的牌子。
總的來說,王老吉第二代生意做得平平,但他們發明了用紙袋包裝涼茶料出售,實現了涼茶生產的工業化運作,使王老吉涼茶能風行海外,不僅為王老吉涼茶百年基業奠定了基石,還為傳播涼茶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因勢于香港擴張 推廣各埠業務 借力去倫敦參展 占領海外市場 王家第二代三個兒子分工后,分別在江都、澳門和廣州開拓業務。
后來,貴成及其兒子繼續留在江都發展,貴發這一房則遷返省城祖鋪,貴祥就與兒子舉家遷往澳門,以“速濟堂祥記”注冊。
后來,幺子貴發又獨闖香港。
時至王老吉的第三代,造就了王老吉最輝煌的時代,特別是外銷生意更首屈一指,遍及歐洲、英、美、荷蘭和南洋各埠。
貴成的兒子恒利,貴祥之子恒鉅和恒新,貴發之子恒裕、恒輝和恒端,他們都是王家的第三代。
王老吉第三代在上一代穩固的基礎上,進一步把祖業發揚光大,例如把祖鋪重新裝修,另外在江都一帶,四處張貼王老吉的標志和廣告,亦把海報派往各阜。
1896年,貴發有意讓兒子大展拳腳,恒裕幾兄弟即集資在香港文武朝直街設店開始新的發展。
王貴發于宣統三年臘月在港病逝,之后恒裕幾兄弟又在經營上歷經滄桑,由于發展的需要,他們的母親念慈遂于民國元年(1912年)12月24日訂立分產合約。
合約中第一條是把港店分與長子恒裕,第二條是把省店分與恒輝、恒端繼承,并互相訂證明“所有香港界內地俱屬港棧生意范圍之內”及“所有省城界內地俱屬省鋪生意范圍之內”,第三條又證明“由指定撥分之后,彼此不得侵越范圍”,以明確各自的經營范圍和責任。
恒裕發妻早逝,續弦再娶之后,王恒裕即偕同繼室王廬燕容于港長期定居,并于1915年將王老吉原店從文武廟直街移至中環鴨巴甸街2號A地下。
現在香港的王老吉及其后裔,就是源始于王恒裕的。
王恒裕在港生意蒸蒸日上,其中王廬氏的功勞頗大。
王廬氏上一代營商,對生意經營自有一套,由于她善于理財,能助夫一臂之力,店鋪生意管理得頭頭是道。
1925年,廣州發生“沙基慘案”,王老吉省店生意大受打擊,不但外銷市場斷絕,連本地銷生意也成問題,而且鑒于時局不穩,他們亦舉家遷往鄉間避難。
正當省店被迫停業之際,港店生意卻蒸蒸日上。
1925年,王老吉涼茶莊被邀請往英國倫敦參加中國產品展覽會,展出涼茶包。
恒裕取得此機會,憑借的是汕頭貿易公司經理江海宏的推薦,因為江父(江逸文)與恒裕之伯父貴成是結拜兄弟。
早于1896年中日簽定馬關條約后,江逸文就于汕頭設汕頭貿易行,經辦王老吉涼茶包出口,由此兩人結為好友,后結拜為兄弟。
江逸文死后,由子海宏承繼父業,在港開設汕頭貿易公司,除辦其它類貨品出口外,也做王老吉茶包出口生意。
倫敦展覽會開幕那天,參觀者除有英王、公主等外,還有著名人物何東爵士及一些名流紳士等。
王老吉參加倫敦的中國產品展覽會,使外銷生意更上層樓。
日寇侵占外銷陷于停頓 假貨猖獗生意大受影響 在王老吉的第四代傳人中,王豫康是一個突出的人物。
王豫康為王恒裕之獨子,生于農歷1918年5月7日。
當王豫康16歲時,其父恒裕病逝家中。
后來,王豫康在母親王廬燕容的安排下,與謝麗瓊結婚。
1941年12月8日,日軍侵占香港,令香港進入黑暗時期。
這段時期,民不聊生,許多商店都被迫關門。
王老吉也受戰亂的影響,外銷貿易陷于停頓。
三年零八個月的日子終于過去,香港得到重光。
王豫康立即去函通知海外各埠,謂日戰已結束,王老吉涼茶也恢復外銷貿易。
鑒于王老吉涼茶包對外銷售停頓了3年多,一旦開放貿易,訂單便紛紛涌至。
豫康于是雇用了大批工人,日以繼夜地趕貨出口,一時繁忙不堪。
鴨巴甸街正店的門市生意也客似云來,每天出售的涼茶供不應求。
王老吉第一、二、三及四支店相繼于1946年至1947年間開設,與此同時,一種新包裝、即沖即飲的新產品也生產出來。
那即是涼茶精,是將藥料滲透入茶藥內,再經過焙干才入袋包裝。
當需要飲用時,只需要沸水浸幾分鐘即可飲用,效果與涼茶相同,并且攜帶方便,因此甚受歡迎。
生意火旺,自然引起不法商人的垂涎,所以假冒或盜用王老吉之名的事情頻頻發生,時常勞煩警方人員破獲冒牌貨。
1950年11月22日,香港《自然日報》刊登一宗新聞報道,謂警方派隊前往“太平行”搜查,搜出呈堂之涼茶160包,當時被告也在場,查詢之下,知道該批藥乃向藥店購回來,然后以每包“三角”的價錢零售。
法官表示王老吉正藥批發價已是三角,由此可見被告明知是假藥也出售,案情頗見嚴重,最后判罰400大元令毀掉假貨。
當時有關偽制王老吉涼茶的事情屢有發生,令王老吉店務大受打擊,豫康一方面要敬告各家,另一方面則查緝假貨,十分忙碌。
豫康妻謝麗瓊這時候也出店輔助夫一臂之力,而且把公司業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1951年11月15日,豫康在澳門即設分店。
其實澳門的業務由本由恒新負責,恒新過世后,其兩個女兒早已出嫁,而其他子女也無意繼承父業,還赴美洲升學,后來他們因無法兼顧店業而將之結束。
豫康于是趕緊在澳門的康公廟前地開店。
1956年11月19日,王老吉第三代的中堅人物王廬燕容病逝于香港養和醫院,享年80歲。
祖業失而復得重振聲譽 傳人全力打拼走向輝煌 王老吉涼茶傳達室到第三代為最顛峰時期,及至于豫康,生意本來也十分興隆,可是后來因為被人騙去巨款,以至祖業也給敗去。
王豫康在一次敬老會餐宴上認識一個姓丁的男人,那人從事投遞性的斯貨炒賣。
當時香港的投資風氣尚未普及,投資工具不多,并沒有期貨市場,所謂期貸炒賣就是一些貨品預斯上升時,便以訂金買下該商品,然后在收貨后沽出。
王豫康被這種炒賣賺錢的方法深深吸引,初時以5萬元與該人合股,不到一天便賺了3萬元,較之售賣涼茶之利潤,實有天壤之別。
下一篇:他放棄保送大學回鄉養豬,賺了255億還成河南首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他剛36歲,卻在4年間狂攬1100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