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醫療投資,這幾年火熱得很,可往往投后才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無論他們如何給自己找借口、找臺階下,都掩蓋不了他們大多掉坑的殘酷事實。
掌柜盤點下,未來三年醫療投資要避開的坑都有哪些?高度依賴醫保的專科不要碰投資醫療服務,往往要先看付費方。
大陸醫保體系沉疴待醫,“地主家也沒余糧”的現狀,決定了醫保專科付費方早已囊中羞澀,從現在起從嚴從緊是必然趨勢。
早期靠醫保違規乃至違法或業內潛規則做業績的套路,勢必玩不轉了。
即使是規范收費,醫保專科的未來增長空間也會大大受限。
或許有人會問,這幾年眼科投資熱情空前高漲,還能投嗎?這要視標的具體情況而定。
掌柜認為,傳統靠免費白內障手術和網絡競價獲客屈光手術兩條腿走路的眼科醫院,經歷過野蠻生長而高歌猛進,現今已面臨業績天花板了。
在部分地區如上海,白內障市場事實上已提前透支。
此類眼科醫院盡量不要碰。
而逐步往眼視光、眼底病(玻璃體切除、眼底注射、眼底激光等)和角膜移植等專科病種轉型并已有相當比重業績貢獻的眼科醫院以及新興的眼視光連鎖門診部或診所,依然值得關注和投資。
高溢價的某系醫療機構不要碰當前,諸多資本紛紛進入醫療,擁有近四十年發展歷史的某系醫療機構,占大陸整體民營醫療機構份額依然最大,其勢力自然不可小覷。
正如某投資人所反思的那樣,在某些專科(如婦產科)醫院中,仍以某系為主,可收購的標的并沒想像中多。
客觀上講,近幾年,某系已有不少轉型上岸的,但總體而言,真正全面徹底轉型的還是屈指可數。
在大陸做醫療投資,很難繞開某系,事實上也不是所有某系醫療機構都不能投。
婦科、男科、耳鼻喉、不孕不育(除輔助生殖以外)、肝病、皮膚科等某系傳統專科,建議不要碰。
尤其是高溢價的這些某系專科醫院,即便現在業績很好,遠離也是明智的。
某系的其他專科或綜合醫院,可考慮收購,但務必不要高溢價收購。
否則,掉坑是大概率事件。
專家和高管無實質股份的不要碰很多民營醫療機構,有專家,也有運營管理團隊,往年業績也不錯,甚至不少財報還很好看。
然而,在當今股權時代,合伙人當道,若核心專家和高管沒實質股份,其未來發展前景堪憂。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核心團隊的穩定性和業績增長的持續性很難保障。
無實質股份,該如何界定呢?掌柜認為,主要有兩種情況:一、專家和高管團隊股份占比過低,如團隊整體占比低于30%;二、團隊只有期權沒有股權,即無實質投票權和決策權。
現今很多醫療集團包括知名上市公司,紛紛推出所謂的合伙人計劃,其實大多屬于無實質股份的范疇。
高固定資產占比的醫院不要碰高固定資產占比的醫院,這幾年似乎特別多,大多是土豪拍腦袋買買買、建建建,也有很多是爛尾樓項目轉型包裝的。
這些醫院的共性是,一、投資規模大,一般超過億元,大多為綜合醫院,且幾乎無一例外都號稱三甲醫院規模,也有部分專科醫院;二、醫院無優勢專科或病種支撐、專家和運營團隊均無亮點可言,營收規模和固定資產規模不相匹配。
光掌柜知道的,上海有某婦產專科醫院、浙江有寧波某眼科專科醫院,還有江西和山東等地的不少大型綜合醫院,都屬于固定資產占比過高的典型。
此類醫院千萬別碰,一旦掉坑,拉都拉不出來。
概念多于實質的不要不少民營醫療機構,特別是初創期,大多會包裝諸多概念。
例如,某某三甲醫院合作單位,國外某某著名醫療集團參與建設和管理,還有某某頂級專家強勢加盟,斥巨資引進區域為數不多乃至唯一的某某國際先進儀器設備,醫院設計理念如何領先或接軌國際,醫院規模如何龐大、二期計劃開放多少床位,開業盛典如何隆重、高端大氣上檔次,這些其實和醫院是否值得投資都沒直接關聯。
投資看中的是實質不是概念,主打學科和病種靠不靠譜、專家和運營團隊給不給力、覆蓋區域市場夠不夠吃、財報增長預期表現好不好看等等。
有專家無職業經理人的不要碰如今,真正的醫院職業經理人比知名臨床專家都稀缺。
醫生已逐步走出體制,正在邁向多點執業、區域執業和自由執業了,知名專家也就相對更容易挖了,挖不動也可柔性引進了,比如顧問、會診、多點執業等方式。
然而,靠譜的醫院職業經理人卻不好找,一是原本就沒這個專業;二也沒合適的成長土壤;三擁有成功實戰經驗的職業經理人更是少之又少,何況還不能像臨床專家那樣可以兼職。
2018年,如今看來,這一年注定不平凡!對整個國家、對醫療行業、對掌柜個人而言,莫不如是!未來三年,確實充滿變數!
下一篇:共享經濟、短視頻、新零售、AI:尋覓2019年新經濟未來走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目前在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揭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