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幾天前,我們發布了2018中國各省最大企業地圖(按營收排名)。
不少讀者問,能不能按利潤排名也做一張?其實小巴已經做了。
得益于今年“中企500強”榜單擴展為“中企1000家”,我們終于有了比較充足的數據,能夠做出這張惦念已久的地圖。
請看,2018中國各省利潤最高企業地圖:這張利潤地圖上的logo,遠比營收地圖難認。
這張利潤地圖中的道理,卻遠比營收地圖易懂。
34個省級行政區的利潤最高企業里,有15家銀行,1家保險,1家多元化金融(中國平安)。
果然還是直接跟錢打交道的企業,更容易賺錢。
道理大家一直明白,但看到了現實還是難免忿忿:錢都讓銀行賺了,那實業的利潤空間在哪里?那誰還去做實業?對此小巴有兩點要說明:一是,全球皆然;二是,中國尤甚。
1先說全球。
每次發布最大企業地圖的時候,都有讀者回復:Too big to fail.(大而不倒)這句話是不怎么對的,倒下的巨人太多了,比如最近的一個:本周一申請破產保護的西爾斯百貨,曾是美國零售業的旗幟,15年前世界500強第81名,到去年還在榜單上,今年說破產就破產了。
但是這句Too big to fail,放在金融業,還真沒太大錯。
(當然也有巴林銀行、雷曼兄弟倒了,可終究是少數)你猜在2018世界500強榜單上,最長壽的企業已經創辦了多少年?英杰華保險,1696年。
巴克萊銀行,1690年。
清康熙二十九年創辦的銀行,如今大清都亡了一百年了,人家還活得瀟瀟灑灑——不是中華老字號那種瀟灑,而是世界500強那種瀟灑。
此等盛況,別的行業哪能得見?你是造汽車的,一百年后人們可能開飛行器;你是采油煉油的,一百年后人們可能用核動力;但是你借錢給造車和買車的人、造飛船和買飛船的人,改朝換代也罷,科技革命也罷,跟你有什么關系?(最多被收歸國有)除此之外,還有政府保駕。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20國集團(G20)共同組建了一個金融穩定委員會(FSB),該會幾乎每年都會發布“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和“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G-SIIs)”列表,意思是說:如果這些金融企業垮了,連鎖傷害過于巨大,政府該伸援手時就出手吧——這才是欽定的“大而不倒”。
30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里,有中、建、工、農,也有上文提到的巴克萊;9家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里,有中國平安,也有上文提到的英杰華。
所以你看世界500強、美國500強,利潤之和最高的行業總是銀行——短期增長或許沒有科技企業那么轟轟烈烈,但是長期穩如磐石。
說到底,是資本自身要增殖,永遠要增殖,銀行不過是其在人間的代理,順勢為之而已。
2再說中國,中國的情況比全球平均更可怕一些。
對比來看,世界500強里共有金融類企業112家,其凈利潤之和,占據全部500強企業凈利潤之和的31.76%;其中銀行51家,凈利潤占據全部500強的22.35%。
美國500強里共有金融類企業84家,其凈利潤之和,占據全部500強企業凈利潤之和的22.28%;其中銀行20家,凈利潤占據全部500強的10.35%。
而中國企業500強……共有金融類企業41家,其凈利潤之和,占據全部500強企業凈利潤之和的51.19%;其中銀行17家,凈利潤占據全部500強的43.41%。
超過一半的利潤被金融行業賺走——這個比例還是近五年來的最健康水平:如果你覺得橫向、縱向對比還不夠明顯,就再加上行業對比,看看中國銀行業較之其他行業是個什么利潤水平:這就是為什么,利潤最高企業地圖上的一半省份都是銀行,大省就是全國性銀行,小省就是地方性銀行。
不要質問我:“江蘇居然不是蘇寧?”我確認過,不是。
不要質問我:“四川居然不是五糧液/新希望?”我確認過,不是。
不要質問我:“安徽居然不是海螺集團?”我確認過,不是。
……官方色彩濃厚的中國企業聯合會,在近幾年的《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里,一直將此形容為“中國金融和非金融企業的矛盾”,甚至說:在經濟現實活動中,中國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的矛盾的確比較突出。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實體經濟要發展壯大,就不能不解決好這些關系和矛盾。
很委婉了,也很不委婉了。
我們當然理解,銀行業肩負著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重任,但在中國,金融更該做的是不是服務實體經濟和國計民生?根據界面的報道,目前上市公司通過銀行借款,一年期貸款利率在7.5%至8.5%之間;而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貸款,利率在9%-10%左右——如果他們貸得到款的話。
今年中企500強的凈資產利潤率是9.54%,制造業500強的凈資產利潤率是9.23%。
利潤空間有多少,實業有多不易,大家自行判斷。
2011年,民生銀行行長洪崎曾說:企業利潤那么低,銀行利潤那么高,所以我們有時候利潤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2015年,建設銀行前行長張建國說:銀行也是弱勢群體。
2018年7月,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新一版全球銀行1000強,工、建、中、農首次包攬前四名。
好厲害。
一些較真的說明1.企業利潤數據(2017年)主要來自2018世界500強、中企500強、中企1000家,為企業自愿申報或上市公司公開數據;按照這些榜單的慣例,凈利潤對應歸母凈利潤;2.企業所屬地區由總部所在地(而非公司注冊地)決定,例如萬達集團、龍湖集團,總部在北京,就算北京企業;3.集團公司控股上市公司的情況,凈利潤按合并財務報表后的集團利潤為準,例如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年報凈利潤96.74億,而五糧液集團在中企500強榜單上的凈利潤為23.40億,以后者為準;4.一個特例是茅臺,去年還以茅臺酒廠集團申報中企500強,今年卻是以貴州茅臺股份;我們無法獲知2017年集團凈利潤,只得依照榜單選用了上市公司數據,不過這對茅臺在本省的冠軍地位并無影響;5.排名不含中國煙草總公司,2014年后沒有該公司的公開利潤數據,所以我們不得而知;此前許多文章的“萬億利潤”之說,其實把煙草行業利稅混淆成了中煙凈利潤,對比來看:2012年煙草行業利稅8649億,同年中煙凈利潤1650億,工商銀行凈利潤2387億;所以今年中煙凈利潤大約多少,是否高于工行,都很難說;6.西藏、澳門皆無企業登上世界500強、中企1000家;不得已對比了西藏上市公司年報,列入西藏珠峰;而澳門企業財務數據太少,只得空缺;7.整理利潤地圖遠比營收地圖為難,不足之處還請諒解,歡迎指正。
下一篇:互聯網時代未來十年最具潛力的行業分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5G爭奪白熱化 中國將引領5G新時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