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輛單車,能做什么?可能只是一個人的代步工具。
但是,如果有 2000萬輛呢?答案就有無限種可能了。
17月7日,ofo宣布聯手中信銀行推出共享單車行業首張聯名信用卡,小黃卡。
小黃卡用戶,只要滿足相應的條件,不但可以退還ofo押金,還可以享受每月免費騎行等多項權益。
“做小黃卡,對于合作雙方都有商業價值,對用戶也有好處”。
ofo戰略合作部與中信合作的相關負責人對《商業與生活》表示。
“小黃卡”是ofo與中信戰略合作的一部分,涵蓋了押金監管、支付結算、跨境金融、授信支持、市場營銷、公益活動等等。
互聯網時代,公司的特點就是先有用戶,再產生價值。
360 CEO周鴻祎曾經說過,“搞互聯網不能一上來就賺錢,先有用戶價值才有商業價值”。
陌陌CEO唐巖曾也曾表示,“哪有用戶做好了不賺錢的?總有一幫用戶替我們著急。
”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總結起來無非三種——電子商務、廣告和增值服務。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即必須擁有巨大的、免費的用戶群。
唯有如此,百分之幾的付費率才能產生足夠的收入和利潤。
“小黃卡”對于ofo的意義,或許正在于其是ofo價值變現中多種可能中的一種。
雖然我們暫時還無法判斷其能對ofo產生多大商業利益,但發展到現在,對于B端而言,ofo的用戶規模和品牌影響力的價值,開始以這種方式有所體現。
根據ofo披露的數據,ofo目前覆蓋了全球5個國家150個城市,連接共享單車數量超過650萬輛,用戶累計騎行超過20億次,日訂單量超過2500萬。
對于中信來說,像ofo這樣能夠直接覆蓋到大量用戶的平臺,自然而然成為商業價值巨大的信用卡發行渠道。
實際上,在品牌跨界合作方面,《神偷奶爸3》上映之際,ofo與 “小黃人”合作了定制版大眼車,并且推出的“全城搜集小黃人”活動。
在這一場互動中,ofo也儼然變身為電影的宣發渠道。
所以你們還以為ofo只是在經營小黃車?2互聯網發展史上,ofo未必是最大的公司,但算得上發展最快的公司。
以訂單量為例,ofo每天對外公布的訂單量已超過日均2500萬單。
在這之前,滴滴用了3年,餓了么用了6年多,做到日均訂單1000萬單以上。
朱嘯虎也曾經感慨說,ofo已經遠遠超出他當年的期望,“日訂單2000多萬單的體量,已經是非常大的公司。
互聯網公司有多少日訂單在1000萬以上?不超過10家。
”來自美國紐約的知名研究公司7Park Data的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 ofo已占據了65%的市場份額,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但是,高使用頻次背后,是高投入。
面對多輪、高額度的融資,以及每小時一元甚至經常免費的單價,人們總是忍不住為單車企業擔心。
如何盈利?“中國現在的很多創業模式是叫羊毛出在狗身上。
所以我經常在團隊里講,我們看一個東西,不要老盯著這個模式本身看。
你要看看,是不是有一只狗在外面?這只狗到底是什么?這個要想清楚。
”創世伙伴主管合伙人周煒說。
周煒看共享單車,覺得“信用”可能會是這條“狗”。
3月份,阿里系的螞蟻金融與ofo達成戰略合作,在上海、杭州等部分城市試點免押金。
ofo 用戶只要累積有650分以上的芝麻信用分值,就可免去99元的自行車押金。
中信與ofo的合作,也是從信用卡著手,免押金。
而阿里、中信也是ofo E輪的領投方。
基于“信用”的合作,可以讓阿里、中信獲得潛在用戶,提高“信用”用戶的活躍度。
而通過“信用”對用戶的篩選和引導,可以在一定上對單車運營成本、效率進行優化,也緩解了人們一直以來的疑問:我的押金去哪兒了?目前,ofo的免押金活動仍在不斷推進,前幾天剛宣布增加了一個信用免押金城市。
押金一直是單車爭議最多的一個地方。
朱嘯虎說,作為投資人,他也認為押金是不合理的現象,共享單車的競爭最終還是要回到服務和技術的本質上。
共享單車競爭的本質是什么?誰的車更好騎,誰的運營效率更高,誰的單車占比更大。
周煒說,不管共享單車這事兒結果怎么樣,他都很喜歡這個方向,能夠改變大量人生活方式的東西,就是有價值的。
3共享單車數量的臨界點在哪里?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2016年春節后,ofo拿到金沙江的A輪融資后,向北京20多所高校擴展,同時逐步向武漢、上海等南方城市拓展。
雖然進駐的學校增加了五倍,但訂單量卻沒有明顯增長。
當時,ofo認為一個學校投100輛車的邊際效應最大,投多了浪費。
一直到2016年4月,訂單一直停留在每日兩萬多單。
他們周末組織所有運營人員開會,討論訂單增長的問題發現,在200輛車的時候,1天1輛車只被用兩次,但在500輛車的時候,1天1輛車就能被用4次。
車輛越密集,每輛車被利用的次數就越多。
那一次會議后,ofo調整了策略,把單車重新在八個學校進行了重點投放,訂單一下從2萬單漲到8萬單,ofo也順利拿到了B輪投資。
也許是基于這次的經驗,讓戴威相信,在沒有達到臨界點的情況下,車輛越多,每輛車發揮的價值更大。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不僅是早期的經驗,包括ofo后來發展到數百萬輛單車,積累上億用戶,進行大數據分析,依然發現車輛數量、密度和訂單量之間,似乎有一個神奇的拐點。
麥肯錫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天有3.5億次的自行車騎行需求,市場遠未飽和。
從現實情況看,即使是在大量單車投放的北京,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的小區門口、地鐵口依舊有大量的人找不到單車。
E輪融資后,戴威曾公開表示,今年底ofo的投放量將達到2000萬輛,服務全球200個城市,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
當有2000萬輛單車在路上穿梭的時候,這會意味著什么?是隨處可見的獲取用戶的渠道?是城市交通的大數據?未來,仍然有很多種可能。
“我覺得共享單車未來一定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設施,它會像水和電一樣,人們生活離不開它了。
”戴威說,他希望五年后ofo達到20億用戶,因為會騎自行車的人大概有50億,使用互聯網的人有30多億。
“ofo從一開始便提出了連接的概念,這是由ofo的基因決定的。
”戴威說。
下一篇:互聯網家裝市場規模將超2900億元,格局呈多樣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7年女性最吃香的十大職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