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碰碰”是一款游戲化社交產品,2014年5月正式發布,到現在已經有3000萬用戶。
我們一直在做H5和native高度混合的應用,這樣能夠很方便地把我們的應用分享到微信、微博、QQ上,這也是我們拉用戶的主要手段。
我們的一款H5應用“你懂我嗎”,單日流量在4月9日達到了峰值1.8億PV,成為微信有史以來單日流量最大的H5應用。
去年大家都聽說過游戲“神經貓”,它當時的峰值是一天1億,我們比它高了快一倍,這就是社交應用病毒性傳播的威力。
“你懂我嗎”是一個關于友情的游戲,每個人可以出關于自己的6道題,再把這些題發給朋友圈的朋友們測試,測測他們對你有多了解,就是一個心理游戲,沒有炫酷畫面、沒有動畫。
所有2C公司都面臨兩個難題:一,冷啟動;二,用戶的粘性和活躍度。
不管你是多么大牌的創始人、多么牛逼的資金流,多么棒的產品,都是從0開始。
把產品推出去不是花錢的問題,因為花錢也買不來高質量的用戶,所以最好通過社交關系來拉用戶,社交網絡是一個巨大的用戶紅利來源。
我們的冷啟動是在2013年6月左右。
其實很多app的爆發不是瞬間發生的,是一直在打磨的過程。
當時“你懂我嗎”才發第1版本,最近已經是第5版了,核心一直是測知朋友對你的了解程度,沒有太大變化,但UI和交互細節有很多優化,決定了這個游戲能跑多遠,能夠爆發多好。
這里沒有訣竅,就是一點點測試,對很多細節進行微調。
從去年6月到8月份,我們的微信授權用戶達到了一千萬,這給我們App下載帶來第一批種子用戶。
我們先是在外圍傳播,持續導量拉新,因為傳播一個鏈接遠比用戶下載一個App容易太多。
所以外圍H5的流量是冷啟動最核心的一點,它讓我們在7月份用零推廣費到達社交榜第四名。
在馬拉西亞,我們到了總榜第二,也是第一個中國社交應用在海外最好的成績。
所以現在我們也在進軍東南亞。
好的病毒性推廣都是不花錢的,0成本,高流量,但是留存能夠達到65%,而我們跟小米做首發、360做首發,花錢去買高渠道用戶的留存不到50%。
病毒性設計,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關鍵原則。
首先,娛樂性,一定要好玩。
不一定是標題黨,或者純刺激眼球。
比如標題是XX劈腿,我們發的所有鏈接都會帶上所有人的名字,而不是簡單的標題黨,因為名字和具體你認識的人結合在一起,情感色彩會非常濃。
例如某個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劈腿,聽起來很家常,但如果說是雷軍劈腿,朋友聽起來會很吃驚。
任何一句話,只要是熟悉的、認識的人在里面,吸引程度是巨大的。
第二,要和朋友玩,不能一個人玩。
現在微信99%的H5游戲,包括領紅包,都是可以和朋友玩的,所以能串起來,分享不是附加值,是一個必然環節,要有很強的動力去分享。
這就是為什么你懂我嗎可以比神經貓流量要高,因為神經貓你自己就可以玩,但你懂我嗎你一定要和其他朋友一起玩。
第三,讓大家能夠直觀地看到其他人在一起玩。
我的題都已經出了4、5個月了,還有朋友在玩,他們說你有80多個朋友已經玩過了,這個人我認識,點擊他的頭像就可以玩他的題,是一個可持續的,而且是每個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時間去玩,今天玩、明天玩都可以,每次都能發現新東西。
第四,有一個名詞叫做社交閉環。
很多小游戲,發給朋友就可以了,不需要反饋。
但我們會給用戶通知,當有朋友玩了以后,我們會通過公眾號給你通知,告知某某玩了游戲,比如誰誰成功解密了你的頂級機密題,他和你的知心度是多少。
這是微信公眾號的巨大好處,因為每個人都想去了解別人答的是什么問題,再次把你拉到我們這個游戲里面來。
同時我們也會及時去問對方,你們知心度是0,是不是哥們了。
所以社交游戲最重要的是引起話題和討論,討論和社交是游戲外圍很重要的部分,而不只是玩游戲。
另外,你還要嚴格分析你的漏斗、發送量、點擊量、完成量,包括二次發送量,之后才能夠找出并優化你的段點。
任何一個東西出來都是有無數的斷點,我們游戲優化一年了,還有很多的優化空間。
只要去優化、跟蹤,你的目標二次發送量大于發送量,就可以爆炸,可以持續。
所以我們現在很有信心,我們未來的游戲也會爆掉。
很多應用比如臉萌等等突然爆起來了,但是不知道為什么。
爆起來以后流量很棒,但是關鍵是商業化怎么樣持續引爆,持續在不同的產品里面引爆。
持續引爆不是什么魔力,其實有原則,有數據為基礎,只要數據優化做好了,就可以引爆。
下一步,持續拉活躍度怎么辦?我們做各種各樣不同的活動。
包括動漫世界杯的選拔賽,各種動漫角色大PK,大家可以投票討論,可以玩,都是H5做的,同樣一套H5內容可以在微信、微博、QQ空間里面玩,不需要下載。
還是同樣的道理,分享一個鏈接遠比分享一個App要容易100倍。
用戶安裝了我的“碰碰”以后,關鍵點是拉活躍度,如果玩微信、微博、QQ空間的時候看到碰碰的某個應用,我就可以被拉回,提高活躍。
我們還做了一個朋友之星,在朋友里面做評選,不算是特別創新的創意,但它的H5形式可以打通各個社交網絡。
包括大明星的選拔賽,國慶去哪兒。
國慶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活動,你可以選擇去任何一個地方,然后立刻加入一個群,和要去那邊的人,和在那邊的人一起聊。
效果非常好,三天以內有一萬個群建立了,現在還有很多在活躍。
所以我們在12月內做了40多個H5的社交應用和活動,所以才能夠有流量和用戶。
很辛苦,但結果是3000萬的用戶,成本幾乎是0。
有了這些用戶以后,我們再考慮怎么再擴大推廣。
從雙贏角度看,聯合社交化的推廣很有效。
因為不管多大的應用都想推廣,那為什么不一起來做,聯合品牌。
我們1月的第一家合作是河貍家,為我們帶來1月中旬1.5億的爆發。
我們把“你懂我嗎”游戲全部換皮,內容都換成河貍家的品牌模式和方式,美甲的時候,一只手被占著,另一只手通常是看手機,我們讓美甲師跟顧客說,你玩一下我們的游戲吧。
而且我們的內容是比較適合女性的,場景引爆了流量。
跟“美麗說”也合作了,在“美麗說”的服務號和我們的服務號里相互推了一下,達到數千萬P。
我們跟天放的課程格子這邊的合作也剛剛開始,效果很不錯。
所以說是雙贏,短短一周,河貍家總曝光超過三個億PV,零成本,對他們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沒有花一分錢。
對我們來說,雙方都拿了用戶。
我們后續的聯合推廣已經有數十家找到我們,團購公司、電影、雜志、網劇、電商、移動APP。
其實我們發現幾乎可以用在任何一個地方,可以跟我們的各種游戲結合,大家一起玩游戲。
前提是游戲本身已經有了,不是專為你開發,只需要換UI、換皮和內容。
而這個游戲是用戶已經驗證過的,因為做一個能夠玩轉的游戲很難,需要很多調試。
最后我想說,未來的推廣應該是用社交網絡,社交網絡本身是用戶和用戶之間在玩。
過去我們做推廣、做營銷是和品牌直接玩,通過利益來刺激分享。
這個是可以帶來每天百萬級的P曝光,但是成本昂貴,要抽獎等等,現在我們幾乎99%的社交化營銷推廣其實都是這樣的方式。
但是我覺得未來應該是用社交網絡,社交網絡本身是用戶和用戶之間在玩,我們看到聲音的廣告插入肯定是不行的,用戶肯定會反感的,包括在朋友圈里面的傳統廣告,應該改變思路,讓用戶和用戶玩,純社交樂趣驅動,品牌為軟驅動。
怎么把品牌的內容和提供的服務與場景、內容結合在一起是關鍵。
我們每個合作都花了大量的時間調UI、內容以及文案,非常仔細,因為我們知道做一個東西不容易,合作也不容易,這個可是可以每天有千萬級或者是上億級PV曝光的,而且零成本。
所以我覺得未來肯定是設計化的營銷,現在還處于一個簡單粗暴標題黨砸紅包的方式,用錢來買用戶。
可以優化、創新的空間太多,我們只是開了個頭。
未來想跟我們嘗試一下合作的,隨時來找我,或者是自己想做一些H5應用嘗試的,我們也可以更加仔細的分享一些經驗。
以上內容整理自微軟創投加速器4月創始人聚會上,3期校友“碰碰”創始人田行智與校友們的現場分享。
下一篇:從大神手機微博 看周鴻祎玩轉營銷戰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營銷女王 董明珠的3個關鍵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