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019年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在我市舉行2019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賽決賽現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百億投資基金聯盟成立文/佛山日報記者(林舒 鄒婷婷)圖/受訪單位提供12月5日至7日,來自省內高校代表和一線科研工作者、眾多佛山龍頭企業、企業技術研發和投融資專家、科技成果轉化第三方服務機構等數百名代表共聚一堂,參加由佛山市教育局和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組織的2019年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
圍繞制造業最前沿的技術風口,此次活動的舉辦包含了2019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賽決賽、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省屬駐佛山高校(校區)校地合作座談會以及系列產學研對接專題活動等。
不僅為高校和企業搭建平臺,更促進佛山的產業優勢與高校的科研、人才優勢全面對接、融合發展,形成更強大的佛山創新生態圈。
在這背后,是佛山建設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這一重要平臺,把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提升自主創新的澎湃動力,不斷匯聚省內外高校創新資源的成果。
近年來,佛山在探索校地合作、深化產學研、加快制造業創新等方面已初見成效,為全省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初步走出了一條產學研合作的新路,為全市的創新發展不斷積蓄新動能。
火熱35個高校項目路演比拼外觀極度類人的機器人,不僅能模仿人類的表情和動作,還能與人交流;將“信息采集板”置于枕下,可在用戶入睡后完成無擾式的健康數據監測,實現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預篩預檢……12月5日、6日,2019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賽決賽火熱上演,12個成長組團隊項目和23個初創組團隊項目分別通過9分鐘項目演講、6分鐘答辯展開精彩角逐,炫酷“黑科技”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
35個決賽項目涵蓋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環保新材料等重點技術領域,挖掘當下最熱門技術的多元應用。
3D打印技術被廣州醫科大學應用到了頜面部骨缺損的定制式修復,深圳大學將其應用于牙齒矯正。
基于AI技術,中山大學研制出可用于腦卒中患者康復訓練的智能裸眼虛擬場景系統,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帶來可自動調節適合人體溫度的“智慧控制器”,深圳大學帶來可解決視障者剛性生活需求的“智能眼鏡”。
“新材料之王”石墨烯、近年火熱的大數據技術也都出現在決賽項目團隊的研究成果中。
除了拼高科技,還要拼轉化潛力。
“創意很好,接下來要解決的是推廣問題。
”“環保類項目受政策影響大,需要找到好的融資方式。
”路演大賽現場,評審專家們不僅就項目團隊的業務能力、管理能力、技術力量以及項目成果的市場潛力各方面進行考核,同時結合高校科研團隊最常遇到的團隊運營、市場推廣問題一一做專業點評,為項目的轉化落地提出建議。
去年已帶著“心理和行為潛能干預儀”項目參加首屆路演大賽的廣州大學賈兵博士,賽后在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牽線下獲得佛山企業的資金支持,讓成果從紙上走到現實。
今年升級項目成果后又重回賽場,希望這一次能在佛山落地。
“今年路演大賽更加高大上,項目質量也普遍較高,要從170個報名項目中殺出重圍不容易。
”截至目前,今年路演大賽已有7個項目在比賽期間實現轉化落地。
其中,由深圳大學陳少軍博士領銜研發的“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及其智能產品的產業化”項目,目前已與佛山企業聯合開展產品研發;由華南理工大學汪曉軍博士團隊研發的“高效亞硝化-厭氧氨氧化廢水生物脫氮技術及其應用”項目,已在佛山成立公司。
精彩百項成果登場亮點多舉辦大賽不是目的,促進科技成果真正轉化落地才是真實初衷。
在2019年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現場,來自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環保新材料、文化創意成果等領域的100項高質量科技成果,分行業、分領域集中展示,吸引全省高校超過100個科研團隊、眾多企業前來參加。
“腦控輪椅”、用于新材料粉末制備的“等離子球磨機”、檢測精度可達毫米級的“北斗/GNSS形變檢測系統”……成果對接活動現場亮點紛呈。
“這是位于江西的礦山,兩個月變成綠山。
這是位于韶關的礦山,半年時間種上了綠植被。
”在華南師范大學“重金屬礦業廢棄地生態修復的直接植被技術”展位,該校在讀博士高靜遠介紹了“礦山變綠色”的秘訣。
“有了這項技術,在南方也可以種植東北富硒大米。
納米硒還可應用于腫瘤診療藥物。
”暨南大學“納米硒高效制備關鍵技術及其產品”展位負責人、廣東暨創硒源納米研究院有限公司項目工程師桑誠誠介紹,已有食品類、生物醫藥類企業前來接洽。
“半天時間,放在桌子上的宣傳冊子已經添了幾次。
”東莞理工學院科技成果育成中心副主任許昊宇說。
該校此次展出一款“可彎曲”的混凝土材料,融合了ECC新材料的優勢,可應用于橋面板伸縮縫連接板,目前已在校內試驗,希望通過參展擴大知名度,尋找與企業合作推進的機會。
韶關學院肖耘亞博士團隊展出的“智能機床”同樣解決了不少企業的難點。
針對生產形狀各異的鋁門窗,傳統機床需要反復人工調試、效率太低的現狀,掃一掃圖紙編碼,便能自主決策加工方案。
“該成果今年已在佛山市鐳科智能設備有限公司落地并通過樣機驗證,現正轉入試生產驗證階段。
”該項目負責人之一、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羅紅平博士說。
此次成果對接活動共吸引來自全省155所高校、部分省外及國際知名高校的538個項目報名,最終甄選出100項高質量成果展出,其中不僅80%的成果有實物展出,項目團隊亦現身現場。
“真實、有市場需求、可轉化、是否能市場化產業化是我們選擇高校科技成果的基本標準,目的就是為了直接對接和服務佛山產業需求,促進轉化落地。
”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新搭建平臺促成果落地為了給高校科研項目提供更多對接資本的機會,2019年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不僅廣邀企業、投融資機構到場,還在路演大賽決賽進行期間宣布啟動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百億投資基金聯盟。
該聯盟是由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牽頭組建,聚集廣州蟻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生命集團、順德創新創業公益基金會等超過70家投資機構,已募集意向投資資金超200億元,接下來將支持更多高校科研項目的成果轉化。
“聯盟聯投是未來趨勢,比單打獨斗強。
”路演大賽評委之一、廣州蟻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錦喜表示,今年路演大賽項目含金量高、創新性強,高校專家更重視從市場及應用角度去考慮科研成果的轉化,這是一個進步。
但高校的市場觸角與運營經驗還有所欠缺,這恰好是成果轉讓方與基金投資方的優勢。
“接下來,百億投資基金聯盟將在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組織下,對路演大賽獲獎項目進行回訪與深度接洽,開展創業輔導與培訓,促成更多的投資與轉化。
”張錦喜表示。
目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已搭建一系列成果轉化支撐平臺和專家資源庫,面向社會提供創業培訓、項目路演、成果對接、政策咨詢和技術交易等專業化服務。
專業的技術經理人可充當供需雙方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潤滑劑”。
截至目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已面向全省高校開展5期技術經理人培訓,培訓規模總計超300人次。
教授不出校門,老總不出廠門,鼠標一點就能實現科技成果對接轉化,這樣的便利未來將實現。
目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的線上平臺籌備已提上日程,該平臺將借助區塊鏈技術解決多方互信問題,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信息的精準推送,還將借助大數據技術,洞察未來的成果、需求、發展方向。
線下方面,科技成果交易擔保平臺、高校科研信息預批錄制度等線下平臺正在籌建,以更好地促進高校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最終通過整合高校端、企業端、資源端、政策端、體系端等多方資源,形成創新創業生態圈。
”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陳耀軍博士表示。
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為佛山創新驅動注入新動能如何調動政校行企協同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命題。
一方面,國家倡導高校“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讓科研成果真正服務于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佛山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以及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更需要在科技成果轉化上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在此基礎上,探索高校和產業相互支撐的新模式,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的成立可謂解“燃眉之急”。
2017年6月,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推進會暨產學研對接大會在佛山召開,由省教育廳與佛山市政府共建的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正式揭牌落戶佛山,旨在打造高效團隊和企業之間開放性、社會化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2018年,該中心經省政府批準后設立為新型事業單位,實行實體化、市場化運作。
三年質變,科創盛會成為佛山乃至廣東“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樣板。
作為其間中堅力量的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在實體化運營的一年多里,逐漸實現了從0到1,再到如今平臺初步成形、目標業務清晰的發展新階段。
通過創新創業、技術交易、技術服務等多種轉化路徑,解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資本對接難”“轉化機制、渠道不完善”等難點痛點,為高校成果找“婆家”,為企業需求匹配“對象”。
景德鎮陶瓷大學夏光華教授團隊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針對該團隊對環保健康陶瓷磚用驅避害蟲釉料的產業化研究,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依據專業知識、產業背景和情報分析,挖掘技術應用場景,為成果提供精準對接服務,成功對接多家佛山龍頭陶瓷企業,最終促成團隊與東鵬陶瓷就“驅除蟑螂陶瓷釉”開展定制化簽約合作。
對索菲亞家居進行技術需求調研時,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發現該企業乃至家居行業對于改進板材切割工藝的迫切需求,隨后找到廣東工業大學劉強老師團隊,組成聯合研發團隊,針對企業具體應用場景對成果進行再研發,每年為企業節省1000萬元以上的成本。
“我們并不以純粹舉辦活動為目的,而是希望借此挖掘與佛山產業緊密結合的項目進行落地轉化,更好服務于佛山的產業經濟發展。
”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長、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徐旭雁表示,未來中心將繼續探索以技術經理人為核心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加快搭建公共研發平臺和科技成果交易擔保平臺,讓更多科研成果在佛山率先落地和產業化,促進佛山產業優勢與高校科研、人才優勢全面對接、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佛山智造的核心競爭力。
截至目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已確認入庫成果近萬項,經分析、整理、調研與評審確認的高質量成果326項,實地走訪調研企業上百家,直接對接項目150項,轉化落地項目19項,落地金額3821萬元。
該中心的舉措實現了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的精準對接,推動扶持政策的具體實施落地,共同打造創新成果轉化生態鏈,為全市的創新發展不斷積蓄新的動能。
展望未來,以千燈湖創投小鎮創新型金融業態為背景,嫁接其產業鏈、創新鏈與資金鏈“三鏈融合”資源,這也將為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平臺搭建和服務提供予以重要支撐。
12月7日,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開幕式、高價值專利拍賣會、企業技術需求發布會、高質量成果發布會將同步進行。
下一篇:艾問創始人艾誠:疫情之后,創業者如何重啟2020?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四川出臺支持“雙創”13條措施 最高200萬元獎勵中小企業研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