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對于創業而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傳統行業的深刻變革,釋放了大量的商業機會,創業的基礎設施也愈加完善。
另一方面,最好的時代并不意味著你創業更容易成功了。
任何時代創業的風險和失敗的概率都差不多,現在甚至更高。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真正的創業者創業原本是個極孤獨、極苦逼的事兒,但是現在的創業,顯然是太過于熱鬧了。
我2010年底開始創業,近5年做了三家公司。
記得那個時候也是在政府的號召之下,全國各地都在興辦創業園,由此也催生了一波創業熱潮。
我就是在那個時候被篩選進了創業園,如今多年過去,我依然還在創業的路上,而當年那個無比喧囂的創業園,早已不復存在。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在創業之前都會問問自己,我為什么要創業?我當時的答案是如果我不創業的話,我會生而有憾,死而有撼。
其實創業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重要的不是你選擇什么行業創業,重要的是你在不斷試錯之后還能換個方向繼續堅持創業。
馬云也不是一開始就做淘寶的,他也是在不斷試錯之后仍然堅持創業,最后才找準方向的。
所以,創業最重要的不在于你做什么事,而在于你能否堅持創業這個事,說到底,創業就該是“為了創業而創業”。
對于創業而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及傳統行業的深刻變革,釋放了大量的商業機會,創業的基礎設施也愈加完善。
比如,我今天建一個網站至少不必再花十幾萬買服務器了。
另一方面,最好的時代并不意味著你創業更容易成功了。
任何時代創業的風險和失敗的概率都差不多,現在甚至更高。
因為現在的社會變化太快了,原來創業遇到的暗礁困窘我們現在還會遇到,原來沒有的陷阱我們現在又避之不及,比如融資,比如以吹噓為目的的各種大會,比如遍地開花的孵化器,比如懵懂的大學生。
一、以融資為目的的創業,注定失敗我見過不止一個項目因為沒有融資而倒下了。
時下流行的情況是,召集數人開發一款APP,兩個月后開始各種手段接觸投資人,謀求資本投入。
更有甚者,以90后標新立異為名叫囂,說創業者拼的就是誰能從投資人口袋里騙出錢來,沒有融資,創什么業?注意:他用的詞就是“騙”!沒錯,是真騙。
A輪騙B輪,B輪騙C輪,騙了幾輪騙股民,請問,如果這也是創業的話,那么我早該!退!出!了!每天被媒體動輒上億的融資新聞刷屏,奇葩的是我們明知是PR手段卻也會信以為真。
因此我們會陷入歧途,整日奔波于要錢的路上,原本堅持一年的項目因為融資不到或那些所謂投資人的不看好而提前放棄了,請問你在給誰做事,為誰創業?創業本身就不是萬事具備的活兒,你恰恰要想的是,沒錢沒資源你如何把此事做成,你做好了,自然會有人找你。
創業是一項事業,不以做事為目的的創業就是耍流氓,以融資或者以騙錢為目的的創業,早晚必敗,早晚。
二、別去跑會了:浪費了大量時間,卻建立了無效社交我曾誤入歧途。
有一段時間我集中跑過北京上海等地的各種會,因為小地方呆久了,迫切需要外部的閱歷補充。
大多數創業者可能都有我這樣的經歷,希望通過各種公開場合結交人脈,以期對自己的生意有所幫助。
忽然有一天我頓悟了,我所積累的這些社交關系,有90%以上都是無任何互動的無效社交,因為大家的層次不對等,根本沒有產生交集的基礎,即便你加了李開復徐小平沈南鵬等等的微信又如何?你拍了幾張合影又如何?還是那句話:你不牛逼,你認識再多牛逼的人也沒用。
我后來發現,反而是那些朋友介紹,小范圍一對一交流非常有價值,哪怕大家素昧平生,因為有良好的交流基礎而不存在層次對等與否的問題,大家坦誠相交。
相反那些高大上場合的高談闊論、廣告以及自我吹噓,完全是在浪費時間。
你當時覺得都對,事后你發現對你一點用也沒有。
所以,創業者應該更多專注于自己的業務,建立自己高效的社交方式,別到處跑會了,那里沒有你想要的東西。
三、創業很苦逼,遠離孵化器萬眾創業的表象是,一夜之間,創業者遍地,孵化器遍地。
我一直以為,市場的問題歸市場解決,政府的歸政府。
但現在不一樣了,除了政府興辦的各種創業園,還有各種機構添置的孵化器。
這些地方大多有3個通用的功能:1、免費場地桌椅板凳;2、工商稅務法務手續等代理代辦;3、資金資源等扶持轉介。
我當年也進過創業園,隔三差五被叫回來參加領導座談會,接受領導關懷,結果正事一件沒干,中國的事兒你一定要有鑒別能力。
所謂工商稅務等代辦,拜托!我們是在創業,你連營業執照等都需要人家一條龍代辦,你是創業還是過家家?作為孵化器你覺得這是在幫創業者么?民營孵化器叫融資對接,政府創業園叫貸免扶補,除了他們自身獲得了巨大的資金和資源補貼外,對不起,我們沒有看到過現存的任何一家NB的公司是這樣成長起來的,這一點我只能說這么多。
沒經歷過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沒被刁難過辦執照,沒貼過信用卡,生活在襁褓中,這樣的創業能有多強的生命力?現在很多孵化器的初衷是好的,也為了發掘一些項目。
但沒辦法,創業是一件根本沒規律可循的東西,想把創業工廠化、流水線化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更有甚者,有些孵化器做成像集團公司一樣,早請示晚匯報,有比這更好玩兒的笑話么?所以,請創業者遠離孵化器,那里不是你成長的天地。
四、大學生,無法承受創業之重很多商業大佬都不主張大學生創業,因為每一個過來人都深知個中難險。
創業者本身很苦逼,真沒必要自視甚高,你一踏上創業之路,你就被社會拋棄了,意味著上帝死了,你只能自生自滅。
而那些真正NB的同學,大多去當了公務員或進外企當經理人。
我幾乎是大學畢業就去創業了,這些年讓我苦苦掙扎的恰恰是我無法擺脫的學生思維:自以為是(什么都是自己以為的、想象的)、信以為真(混亂的是非對錯標準)、不以為然(認為別人都是錯的)等等。
這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門檻,為了擺脫這種天然缺陷,我們付出過很慘重的代價。
反對大學生創業,恰恰跟我們的成長環境和教育制度有關。
大學生心智不成熟,缺乏更深層的社會認知和風險準備,說到底還是孩子啊,需要獨立面對生存風險的過渡。
我們只看到,社會為提高創業成功概率做了很多努力,卻沒有對失敗建立一個保障機制(我們的文化使然),由一人或一個家庭承擔失敗風險是不合理的,為什么成功的成果社會共享,而失敗只能一人承擔?所以,鼓勵學生創新沒錯,鼓動他們創業,你們想過后果么?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片熱潮。
于社會而言,既能緩解愈加沉重的就業壓力,也能帶動一部分民間投資。
但對于創業者而言,大多數并非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幾代,大多拿著父母的養老錢、東拼西湊借的錢在舍命相搏。
對于社會而言,我們是千萬分之一,而對于我們的家庭而言,可能就是百分之百,我們一定要衡量著能否承受之重。
創業不是請客吃飯,它是一場戰役,流自己的血,也在流別人的血。
所以,我們既要明確創業的目的,也要評估失敗的風險。
反觀現在這一波創業熱潮,看上去風光無限的背后,又有多少假士混跡其中?裹挾著輿論的鼓吹和不同訴求的追逐,又有多少人會因此騰飛或沉淪?風險概率決定了大多數創業者都會失敗,但這一場人為制造的狂歡中,注定會傷及更多無辜,原本,他們的生活不該是這樣的。
是的,社會應該鼓勵創業,但更應該構建一個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機制。
創業原本應該是一種社會精神,而不該是一場全民運動,更不該是一種人造的狂歡。
任何事背離了價值本身都會催生泡沫,而任何泡沫都是要破裂的。
創業本身就是一項風險系數極高的舍命相搏,社會真的不該給它再制造更多的坑了。
下一篇:純干貨教你選擇最佳合伙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者眼中的中關村創業街:天空飄的是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