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說起雙創要素,更多指向是創業公司、投資機構、孵化載體,還有政府政策等。
雙創服務行業則鮮有被提及和關注。
盡管經過五年多的發展,這個行業已經基本形成。
當然,雙創服務并不完全是雙創催生的品類。
后者主要指稱to G類服務,而to B的,如投融資、技術、營銷、人力、工商財稅法等,包括孵化,都屬傳統產業。
創頭條曾對這些行業分別做過數據梳理和調研,發現有些共同點。
比如,每個垂直行業都很分散,基本上沒頭部企業。
工商財稅法為例,基本上都是小公司在做,屬地化嚴重,線下依賴性很強,更難完成擴張。
雙創起來后,出現了一些線上線下平臺,希望能整合,但一方面普遍整合效果一般;另一方面,最后發現平臺都還是在自己下場干活,因為線上模式很難讓這些服務公司或創業公司交錢,因為都缺錢。
這也是雙創服務行業的另一個特點,即普遍活得都不好。
做的基本算是蚊子腿上找肉的苦活,投入大,利潤微薄,在現有模式下做大也基本無望。
原因有二:一是,中小微企業普遍現金不好,支付能力低;二是to B生意的共性——企業成本管控和支付流程等,讓付費成為一件很費勁的事情,這與to C的沖動消費及決策鏈簡單相比,完全不一樣。
投融資服務曾在2015年、2016年左右雙創爆發期被認為很有空間,如以太資本、華興逐鹿X、小飯桌等也都勢頭不錯,以太甚至曾經占據早期市場70%左右份額,但后來這些公司要么轉向后期FA,要么自己下場做基金。
培訓服務方面,催生了創業黑馬雙創第一股,但其在該市場的打拼并不輕松,也開始自己做基金,及轉向“一億中流”的產業服務。
孵化服務一直被廣泛誤讀為補貼生意,但即使如此,從業公司也非常不輕松。
普遍難做大,不賺錢不說,一方面,政府委托都有特定KPI,且不確定性挺高,這與所有to G生意面臨的風險一樣。
再加上“補貼”的分期支付方式,基本上能拿到全額的并不多。
另一方面,孵化服務并不是二房東那么簡單,需要承擔的服務細項很多,且隨機性不小,基本上充當了政府各種上下行的通道。
比如,政府各部門的接待工作、統計工作。
這方面,估計疫情期間很多孵化器運營方都深有體會。
眾創空間行業就更明顯了,標桿Wework已成為孫正義的滑鐵盧,純資本推動但難以收取增值費用的增長模式,正讓整個行業面臨長期的不確定性。
如果更多更好的創業公司涌現是雙創的目標,那么,雙創服務行業就是除了政府政策外的另外一條腿。
顯然,目前是條跛腿。
政策端已經用力充分了。
五年四個國發文,各部委各地方更是政策不斷,但對雙創服務行業作為生態基礎,則幾乎沒有關注,毋論系統性建設。
一方面,這個行業本身也面臨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散落存在不是終局,對接下來的創新創業發展價值也不見得有多大;另一方面,盡管北上廣深杭等發達地區行業基本不錯,也可以說過剩,但更多地方則不足。
或者說,在這些地方,完全可以通過雙創服務生態的發展,來帶動創業公司的發展。
在中心城市做爛的很多服務,到三四線城市,如一場活動、一場路演、一個講座,都能起到實實在在的賦能作用,創業者的參與性、反饋,每每讓人感動。
總之,從政府和行業更多關注和重視雙創服務環節開始吧。
下一篇:下調中小銀行撥備率,利好小微企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李克強:深入推進雙創,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