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領完年終獎,回鄉發發紅包過過年,就迎來了年后離職季。
今年唯一不同的是,行動最快的竟然是各個二線城市。
年輕人還在腦內構思辭職信草稿,職場老手正向有意提供工作的大佬問好。
新一年的未來還在迷惘中醞釀,二線城市的人才招攬廣告已然殺到!2月27日,杭州地鐵1號線龍翔橋站C口,返城潮洶涌,兩旁廣告箱如往常般亮著瓦力十足的燈光。
Sophie經過時,被上頭的文字吸引了——“‘蓉漂’計劃青年人才驛站”、“成都 · 許你一個美好的未來”。
成都搶人搶到了杭州家門口,還來不及為杭州倒吸一口冷氣,其它二線城市也紛紛使出殺招。
城市政策并非唯一推力,房產開發商為人才爭奪戰添了一把火。
根據中國證券報的報道,2018年春節后,武漢、西安、南京等地多個樓盤均推出優惠政策,“送錢送房送戶口”的口號不絕于耳。
人口集聚,則為城。
二線城市人才爭奪戰,本質是資源競爭和城市競爭。
各城市在這場PK中孰勝孰敗?多城市政策齊發,并驅爭先“古時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今日伯樂已翹首期盼,千里馬卻遲遲不歸。
”受國家雙創政策的春風照拂,從世界范圍看,2017全球十大創業生態系統中中國占據兩席,北京上海分別排名第二、第七;從中國范圍看,杭州緊隨北上廣深成為排名第五最適宜創業的城市,武漢、天津、蘇州、成都、南京依次進入前十排行榜。
曾經的“上海后花園”杭州今非昔比一躍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先后舉辦了G20峰會、云棲大會、移動互聯網大會等多個享譽國際的會議,拿下2022年亞運會的舉辦權,杭州的振興為其他省市起了帶頭示范作用。
“得賢人者得天下”,錯過了改革開放的先發優勢,又怎甘心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落后,落戶安家給補貼,強勢崛起的二三線城市使出了洪荒之力。
“六朝古都”南京沿海省會城市、“南京都市圈”腹地,受長三角經濟圈的照拂,南京經濟發展可謂得道多助。
在這場二線城市人才爭奪戰中,南京出臺多項政策扶持創業就業。
被評選上的優秀創業項目給予20-5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政府提供免費創業場地或給予場租補貼。
擔心沒錢創業?只要一顆紅心,啟動資金政府想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將提供個人貸款最高30萬元、合伙創業最高5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成都“蓉漂計劃”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以平原為主,坐享“西部之心”的美譽。
政府也堅持將“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作為持續發展方向,打造生態之城。
同樣是政策先行,政府對獲得天使投資的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給予其所獲天使投資額的10%、最高100萬元的經費補助;為大學生提供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創業貸款,鼓勵孵化器眾創空間建立,作為西南地區唯一兩個入選“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的城市,加快建設西南經濟中心亟不可待。
“加速轉型”的合肥曾經的“弱二線城市”合肥在胡潤研究院2017年發布的2016年全球房價指數中,房價漲幅超過40%,位居2016年全球房價漲幅第一。
軌道交通開通,“濱湖新區環湖CBD”建設,多項利好政策鼓勵打造高新區。
安排配套資金支持孵化器、眾創空間建設;百萬金額獎勵推動企業技術創新;設立天使投資基金扶持初創企業。
近兩年來中部城市合肥在高新產業發展方向增速明顯,進一步實現代科技新城的目標。
“九省通衢”武漢武漢擁有高等院校82所,數量居全國第二。
其中985工程建設大學兩所,211工程建設大學七所,每年向全國輸送大量優質高校畢業生。
從交通戰略位置看,高鐵網絡覆蓋大半個中國,與北上廣一道構建中國四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得人才者得天下”,如何留住高校人才,吸引外來優質人才成為武漢未來建設的重中之重。
創業一年能申請最高20萬元的補貼款項;對國家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分別給予1億元、5000萬元的建設經費支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高200萬元的獎勵,近兩年,武漢因地因勢制宜,在雙創事業上的發展增速迅猛。
逆襲的杭州G20峰會、移動互聯網大會先后在杭州召開,曾經的“上海后花園”一躍成為創新之城,是一線城市人才返流的首選城市之一。
去年杭州市常住人口達到946.8萬,比上一年增長28萬,接近兩倍的凈增長。
政策形勢利好、地理位置優越,杭州的人均創業密度位居全國第一,創業熱度持續兩年超越北京上海,雙創事業的發展為全國作出表率。
杭州政府實施“青藍計劃”、“雛鷹計劃”等多個計劃;針對大學生創業、留學生創業、文化創意項目、科技計劃項目等不同項目分類,給予無償現金資助。
正是政府開明給力的政策與城市本身的優勢造就了今日的杭州,明日的杭州值得期待!各城市政策細節見下圖:一年工資只能買一線城市的一個廁所,只有前三名才能留在北上廣……戲謔的話不絕如耳。
落戶及購房政策上的嚴加把控與生活工作的高壓,導致了人才回流,畢竟人生苦短,生活品質很重要。
張開雙翼擁抱新血液新力量的二三線城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曙光。
奔赴二線,創業去!談二線城市創業前,先讓我們看看成功者的地域分布圖。
根據中國經濟網等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資本競爭力排行榜”,截至2017年10月31日,中國A股市場共有3408家上市公司,其中有303家注冊在北京,270家注冊在上海,深圳有267家,北上深占據四分之一。
排行第四的杭州(126家)只有深圳的一半不到。
一二線城市仍存在鴻溝,這一點毋庸置疑。
從增量看又如何呢?去年深圳新增40家IPO企業,上海38家,杭州26家,北京25家,廣州19家,寧波18家。
杭州夾在上海與北京之間,寧波則緊咬著廣州的屁股,從增量看,二線城市的發展勢頭不容小覷。
那么,資本究竟聚集在哪些城市?根據企信寶在2017年年末發布的的一份數據圖來看,北上深仍然占據絕對優勢,廣州的對外投資筆數則落在了杭州后面。
天津、南京、寧波、蘇州、成都等城市則平分秋色,可見不少二線城市之間還沒有拉開絕對差距。
資本對外投資程度表明城市資本積淀,招商引資的能力則昭示著新興企業的發展狀況,或許能從中一窺多年后的城市經濟發展排名。
從下圖看,在外來資本流入榜單中,北上廣仍然占據絕對優勢,但寧波已經追平杭州,并隱隱有領先勢頭,天津、廣州、蘇州等城市發展勢頭則極為接近。
創業前期,資本的力量不可或缺。
相比于北上廣,二線城市的資本力量略為欠缺,但當我們將流入流出兩圖對比來看,可以發現各城市資本流出量相差懸殊,但資本流入量卻更為均衡。
這或許也在昭示著,二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的差距將會縮小。
二線城市的人才人,是創業的基石,他們在城市生態中究竟如何流動?如果說政策和戶口是一枚定心丸,那么城市自身的吸引力,才是真正的迷魂湯。
職業匹配度、交通、房價、經濟發展程度,甚至空氣質量、離家鄉的遠近,都切實地影響著那些在城市抉擇中搖擺不定的人。
▌就業最能影響人才流向的,當屬“就業機會”這一因素。
根據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于2017年中旬發布的《中國職業數據白皮書夏季號》,一線城市正在出現“出逃”情況,蘇州、武漢、成都是最受年輕人青睞的二線城市前三甲;而27歲則成為了最適宜出逃的年齡。
而根據智聯招聘的數據,一批二線城市的平均薪資正在接近一線,杭州、寧波、南京等地薪酬可觀。
舍棄一線城市璀璨的夜生活和遍地的機會,奔赴二線,圖的是個舒適生活。
房價沒那么高,工資別低太多,從現在的趨勢來看,二線的發展勢頭也不賴。
但別笑得太快,在比較各城市的薪酬前,先考慮一下自己能否順利找到工作。
智聯招聘調查顯示,畢業生期望就業的三大行業依次為,互聯網、汽車制造、金融。
除了阿里、網易坐鎮的杭州之外,大部分二線城市的互聯網發展都很不充分,一家互聯網招聘平臺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在北京招聘的互聯網公司數量為16200家,西安、蘇州等地只有數百家,城市與城市之間,仍存在鴻溝。
在高新產業上,一線城市仍然具有絕對優勢。
不少人才因工作崗位特性,二線城市工作機會稀缺,只能留在大都市。
以政策留人的確是良策,但它就像糖果包裝紙,只能形成短期吸引力。
豐富的工作機會才應該是那顆糖,慢慢甜,甜到永久。
▌房價在北京上海熬夜、加班、快速成長,等領完年終獎卻發現一年的辛苦還買不起一平方米的房。
甚至隨著房價上漲,離買房目標又遠了一點。
這是最令人想奔赴二線城市的時刻,也的確有這樣一批人將之付諸于實踐。
那么二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究竟如何?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與2017年9月初發布了一份報告:房價收入比是房屋總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可以計算出不同地區家庭購房的難易程度。
其計算公式是:以深圳為例,不吃不喝34.9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
而在發達國家,一般房價收入比超過6就可視為泡沫區。
如果家庭條件一般,留在北上廣意味著要當許多年的房奴。
且這房奴還不當不行,房子與戶口、教育等相連。
歐美國家的年輕人可以一輩子租房,但在中國,卻少有人敢選擇這樣的生活。
二線城市中,南京、福州、天津、太原、杭州、合肥、蘇州、鄭州的房價收入比都在11-14之間。
相比于數值超過20的北上深,生活壓力無疑減少了許多。
▌交通“map看世界”根據公開數據對各大城市的地鐵運營線路進行了整理,二線城市中,南京和深圳在便利性上位居前列,蘇州和杭州墊底。
鐵路運營里程數,決定了白領們的活動半徑,在運營線路長度只有108公里的杭州,不少求職者只能在居住點5公里半徑內找工作。
杭州政府顯然也意識到了交通對經濟發展的限制,目前地鐵三期規劃已核發,預計到2022年,杭州將實現軌道交通總運營里程達446公里。
綜合薪酬、就業機會、房價和交通,人才們最為動心且不斷涌入的那座城,是否也更適宜創業的呢?
下一篇:株洲市“職教杯”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創新創業大賽開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李鐵:美好時代賦予創業者“隱形的翅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