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曲凱 來源:42章經(ID:myfortytwo) 有這么一家創業公司,在發展早期的時候,招了大量的底層員工。
別的公司有前端工程師,后端工程師,在這家公司里,他們統一管這些人叫低端工程師。
后來,隨著公司發展,這些低端工程師變得可有可無。
這些人留下會影響公司的成本結構和報表,何況公司的工位也不夠用了。
于是,管理層就找了個導火索,不顧大家建議,決定在短時間內清退所有低端工程師。
他們沒想到,這些低端工程師里面,也有前端、有后端,他們的突然離開造成了一大波人的恐慌。
但管理層始終認為,做這件事是為了公司長遠的發展,是造福公司中的每個人的。
管理層也認為自己畢竟還是家創業公司,只要想辦法維持高速增長就可以掩飾和拖延一切問題。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保證公司內部發展的規則和每個員工的權利,從來都不是為了讓公司能快速發展的,而是為了讓公司能避開系統性風險,維持穩定發展。
一家創業公司早期的指數增長是靠創始人的天賦、能力、遠景等等,這個時候如果過于被世俗規則牽絆,反而不是好事。
但所有公司后期的維系還是要靠規則,這個時候如果還是靠少數人的直覺,就會尾大不掉,遭遇深坑。
所以,創業公司要明確知道自己應該往有規則的路上走,不能放任聽之。
畢竟沒有什么公司能一直是一家高速發展的創業公司。
而且,其實大多打抱不平的員工自己也沒想明白這件事意味著什么。
所有留下的非低端工程師,手里都拿著公司的期權和股票,都是和公司綁定在一起的。
其實在絕大多數人眼里,留下的人都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既得利益者。
今天幫低端工程師說話,其實也是站在創業公司的角度,為了讓公司更好,也為了讓自己更好。
不然,如果未來哪天低端工程師真的鬧起來,覺得所有的底層代碼都是自己寫的,要把那些所謂的前端和后端工程師都拉出來批一番,要平分他們所獲得的功勞,只怕沒有一個人會有好日子過。
關于創業公司和裁員,去年我還寫過一篇文章,也是 42章經 歷史上唯一被強制刪除的一篇,今天自我閹割后再次發在這里。
畢竟過去的一周太過于魔幻現實主義,以此作為紀念: 在一年前,當我還是一個投資人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的生活被工作無縫環繞。
吃飯、喝咖啡都不用說了,就連偶爾坐個地鐵,旁邊坐的都是在聊創業和投資的人。
每次我都很想過去說: “孩子,好好上學不好嗎?校園代收發快遞融不到錢的。
” “大叔,別做社交軟件了好嗎?還社群+O2O,真心都死了啊!” 又過了一段時間,聊創業的人少了,聊資本寒冬的人多了。
我覺得這是好事,互聯網的天生壟斷屬性,自然讓創業變成一個具有賭博性質的游戲。
如果二級市場里的散戶是韭菜,那么一級市場里的散戶就是炮灰。
韭菜割完還能長,炮灰散了就灰飛煙滅了。
最近,這個趨勢又開始向更有意思的方向轉變了。
我已經很多次在地鐵上聽到旁邊有人在聊: “你們公司融到錢了嗎?” “公司說再待久一點就要發期權,是什么意思?” “咱們公司總這么靠投資人養活也不是事啊,什么時候才能賺錢?” 一個很可怕的經濟傳遞就這樣在地鐵上完成了。
一大波融到錢的人,招了比他們更多量級的人,然后遇到了資本寒冬,最終焦慮的是投資人和創業者,但真正會付出代價的是這些創業公司的從業者們。
他們甚至于不懂什么是 VC、什么是期權,不懂為什么公司一直在賠錢還一直有人給錢。
但突然有一天,他們覺得自己要開始關心這些問題了,因為他們看到了身邊人的窘境,與自己搖搖欲墜的未來。
可以說,二級市場的韭菜害的是自己,一級市場的炮灰害的是一連串人。
所以創業者們真的不要再轉發說創業有多難,做 CEO 有多難了。
創業者每次看著自己的員工都應該抱有一顆感恩和敬畏的心,最難的永遠是這些人。
我曾經見過凌晨一二點幾個外賣員在一起抱團等單子,見過凌晨三四點同城配送的司機為了生計去倉庫拉貨,見過背著比人還大的包、還要拿著張床坐地鐵跑很遠去上門按摩的人。
他們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客氣的人,他們進門前都要小心翼翼的拿出鞋套,走的時候都要鞠個躬想要一個五星好評。
這些在城市中從早到晚穿行的外賣員、快遞員、專車司機和各種互聯網工作者,他們的行為和路徑像極了我們城市網絡中的底層搬運工。
這些付出勞動養活自己的人,為什么得不到你們那么巨量的關注?其實,可能只是因為他們離你太近了。
2015 年的一項政府數據說,全國每天新成立的公司有 12000 家。
那么全年就是超過 400 萬家公司,哪怕假設平均每家公司只有 5 個人,也是影響到 2000 萬個人,這還只是 2015 年一年。
單蘇州一個二線城市,政府的目標就已經是要在 2020 年前開 300 個孵化器,對接 30000 家創業公司。
而據安永的一份統計說,去年已經有 500 億美元投進了創投市場。
你要知道,從專業投資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家公司的客戶全都是初創企業或小客戶,那么這代表著不穩定。
政府層面引導的全民創業在短期內創造了就業,但在長期來看,供需關系的失衡幾乎是一種必然。
36Kr 之前出過一篇特稿,叫做《裁員!裁員!裁員!創業者們的寒冬大逃殺》,朋友圈也是被轉了無數次。
但大家大都在從創業者和投資人的角度感慨,卻很少有人問一句,被裁的人去哪了?大逃殺、大逃殺,逃的是資本方、創始人和公司,殺的是誰? 最后,故事從地鐵開始,也從地鐵結束好了。
以前我很討厭坐地鐵搶座的人,覺得那根本就是渺小的人格才會做的事情,我才不要同流合污,所以漸漸上了地鐵從來都不坐,只站著旁觀,看到別人搶座我在旁邊就會有一種優越感,我覺得這大概和轉發并評論的行為差不多,應該叫做“出世”? 但現在眼前有座的話我就會去坐下,因為這樣才能自己掌握資源和主動權,才能保證在老弱婦孺上車的時候可以有人讓座給他們。
做好自己的事情,盡好自己的責任,為需要的人爭取資源,這就應該稱為“入世”吧。
“如果一個人為了錢犯罪,這個人有罪。
如果一個人為了面包犯罪,這個社會有罪。
” 我相信這句話本身是對的,但贖罪的方式有很多種,卻絕對不僅止于轉發。
最近一周里,有太多的無力感,就是因為我們能做的只有轉發。
希望未來能有越來越多搶到座位的人,把座位讓出來。
下一篇:首屆智慧家庭專業賽西北區域賽復賽圓滿落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通武廊創新創業大賽復賽選定“創業好聲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