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成都天府軟件園·創業場成都天府軟件園 新浪科技 李根 名字前加了“追夢狂人”的謝鵬程先生在電話里說:“如果有200萬,我會馬上搬到北京。
” 這位成都三英縱橫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當下正為自己的“我要拍攝網”項目的融資發愁。
事實上,在6月份第一次聯系時,令他發愁的也是項目融資的事兒。
不過那時候他比現在顯得躊躇滿志:15分鐘內,剛加上記者微信的他一口氣發了20多條語言消息,把自己的經歷、團隊、創新點、愿景、市場情況,以及股權分配情況——占比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一一用一口流利的川普“砸”了過來。
為了融資,5個月里,謝鵬程從成都跑到北京,又從北京回到了成都。
這5個月里,他在成都融資碰壁,來到北京,參加路演、廣投BP、不顧一切找投資機構找投資人——但還是沒能拿到融資。
不過,這一次“出川”并非一無所獲,通過朋友介紹,有個民間的投資人給了他投資——但沒透露數額,此外,此程也讓謝鵬程對北京的創業氛圍、中關村的互聯網公司大樓感慨不已。
于是12小時前,謝鵬程電話里告訴記者:“我們一定要搬去北京的,如果有200萬,我會馬上搬到北京。
” 最缺資本 如何逮住小妖精 資本!資本!不止謝鵬程一個創業者在追逐這令人欣喜令人愁的小妖精。
幾乎所有的創業者,都希望聽到投資人一句“我很中意你”。
然而,作為成都創業者,這樣的希望倍顯脆弱。
北京的創業者可以開口創新工場、IDG,閉口徐小平張穎李豐。
上海的創業者則知道紅杉、源碼和GGV的投資人隨時可能會出現。
深圳的創客們常在某個咖啡館里聽聞企鵝員工離職創業,吳霄光給了一筆錢……比不了一線城市,廈門的蔡文勝也會讓成都創業者羨慕。
的確,成都的創業者太缺資本。
“成都不是沒有資本,但以FA居多,都想從融資中賺一筆。
”龔小虎告訴新浪科技。
龔小虎是武漢光谷創業咖啡的負責人,2個月前奉命來到成都開辟根據地。
這里的情況讓他大吃一驚:一方面,比起武漢,政府對于創業的支持力度驚人,“我們一個月辦一次路演活動,政府的一二把手必到。
”但另一方面,成都的閑逸也名副其實,“周末加班或者辦活動對于成都是極富挑戰的,因為大家都要打麻將嘛。
” 2個月來,湖北人龔小虎最大的感受是:來了真的不想走。
不過,對于在成都生活了十多年的四川人謝鵬程來說,“這里適合談戀愛、適合生活、適合養老,但不適合創業。
” Uber司機吳先生也認為成都適合生活。
當天17:30,在天府軟件園里,剛要下班的他通過Uber接到了記者。
“我是成都本地人,卻是公司里離公司最遠的。
每天開車到公司至少得30分鐘,你們可能也感受到了,成都進城有點堵。
” 車從軟件園拐出來,吳先生指著世紀城地鐵站邊上的一棟高檔公寓建筑說:“這房子也就8000多(每平)。
”當記者留意到他員工牌上的公司名是“EMC2”并問他與前幾天以670億美元的互聯網第一并購記錄被戴爾收購的“EMC”關系時,他回答說就是一家公司,而且自己也挺驚訝為什么(美國)那邊就賣身給戴爾了,不過更令他關心的是,并購后薪資待遇可能會降低。
“其實成都有很多國內外大公司的分部,基本都是西部或者西南地區的總部。
世界500強,有200強在成都設了分公司。
軟硬件、互聯網公司一大票。
互聯網創業人才肯定不缺,就看你想不想放棄大公司待遇出去創業而已。
”吳先生告訴新浪科技。
成都創業算老幾? “世界500強有200家落地成都”——這是每一個成都創業者解釋成都創業生態時都會引用的重要論據。
更多時候,也會讓部分創業者由此推導出“成都創業全國第5”的結論,排名北上廣深之后。
除此之外,也有一位智能水杯的創業者用:傳統外包技術優勢、200多家孵化器正在落地以及招聘數據向記者強調成都的創業優勢,他說:“成都招聘薪資排第一的是金融,7400左右。
計算機互聯網排第四,月均6800。
” 洪泰基金成都分析師汪夏對成都具體排第幾給不出確切答案。
不過她表示,成都的創業基礎生態不錯,而且現在情況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這位年輕的分析師是近期被挖到洪泰幫的,之前她在政府主導的孵化器里任職。
如果不是汪夏提醒,記者甚至忽略了Camera360來自成都的事實。
“相信很多人都用過這款軟件,但最終它并沒有長成像美圖一樣的公司,這能說明成都創業的一些問題:能誕生一些不錯的項目,不過缺資本去推動,安逸的環境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它們快速進取。
但現在不一樣了,政府支持力度很大,一些垂直類創業媒體也相繼落地到了成都,最主要的是,人才方面情況比較好。
除了大學生,很多北上廣深的人才也在回流,深圳華為就有很多技術工程師回到成都創業。
洪泰基金成都來講,我們最喜歡電子科大教授的創業項目。
” 新浪四川總經理梁耀文舉了三個例子來說明成都目前的創業生態:一是政府支持,成都市市長在民間有創業市長之稱,創業在場地和稅收上都有優惠政策,近期還有一家名為Next的創業空間得到了2萬平的場地做孵化;二是高校支持,以理工科見長的電子科技大學甚至專門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除了有創業基金,還請到了熊曉鴿、俞敏洪和盛希泰等大咖當創業導師,另外,容易被忽略的事實也值得一提,電子科大有互聯網傳統,丁磊就是電子科大的校友;三是以創業帶經濟發展的決心堅決,以前的成都電腦一條街現在也要改造成創業孵化一條街了,之前,這條專賣電腦等IT硬件的商業中心與北京中關村電子大賣場齊名。
成都創業的意義,更多人更愿意將其看做西南甚至是西部中心。
這些人中最知名的莫過于IDG全球副總裁、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
近幾年來,IDG在成都舉行的“全球App開發爭霸賽”,他都會親自到場支持。
在今年與新浪創業主辦的成都新創課現場,熊曉鴿表示,成都的特點在于衣食住行、文化創業和旅游等方面,IDG希望能夠在成都挖掘出相關的特色應用。
此外,熊曉鴿還笑稱成都在一些方面實力很強,“我是湖南人,本身一直有關注湖南衛視辦的超女快男等選秀,但最后發現奪冠的基本是成都或四川人。
” 然而,這位以投資了百度騰訊聲名鵲起的投資人并不看好成都可以出百度騰訊一樣的巨頭公司。
“想到成都、四川,就能想到美食美女,但對于美食方面的創業,IDG并不認為能有幾何級的回報。
之前有人說天府之國,農業很強,互聯網+農業的項目值得投,但我們對于傳統項目+互聯網,覺得天花板有限,不會帶來高回報,會謹慎考慮。
” 跑馬圈地試項目 IDG資本對成都的關注讓很多創業者為之鼓舞,種種風向來看,成都創業大環境目前都在朝利好方向前進。
不過這并不代表著創業就此打消了在成都創業的顧慮,其中還包括一些創業老兵。
在熊曉鴿新創課的前一天,在成都創業7年的符凱,在天府軟件園內的創業場與記者見面,在交換名片之后,符凱說這名片就要改了,在見面前2分鐘,他剛解散了團隊。
符凱介紹說,自己最開始想做的是商場O2O,但始終沒有拿到投資,于是只好依靠技術團隊接外包訂單來先實現生存,一單掙10萬。
此外,為了擴大影響力并為引流服務,還做了自媒體來整合成都地區的創業資訊。
“最后的結果是有了口碑,但沒到掙錢。
沒有虧錢倒貼,卻也沒能盈利,我覺得半死不活沒意思,就解散了團隊。
”符凱告訴新浪科技。
見面地點創業場是軟件園里為大學生創業團隊專門開辟的空間,二十平大小的房間分屬各種創業團隊,透明的玻璃門上,寫有每支團隊的名字。
但順著過道從南至北走一圈,會發現很多團隊早已人去室空——門上孤零零地掛著一把大鎖。
符凱告訴記者:“剩下的其實也很難,10只創業團隊,7支走在散伙邊緣。
” 符凱覺得大學生創業,最大的限制因素還是經驗和閱歷。
不過成都的問題在于思想意識上落伍,“這種落伍在本土投資上最為明顯,有土豪投資人找到我在總統套房里談了6小時,說投資給我開公司,放手讓我干,隨便怎么耍都行。
不過他的條件是,第一他當董事長,第二他指派CFO。
我心想你這兩條定了我還能‘放手干’?” “說白了就是沒有互聯網思維,不懂得互聯網企業怎么去運轉,完全憑借以前那一套,那怎么玩得轉?”符凱邊說邊攤手。
楊仕全也對記者表達了同樣的想法,這位90后創業者表示,雖然政策支持創業,但具體執行中“坑”不少。
“政策說免房租,不過具體執行起來是先交后退,退的流程和時長應該你也是懂的。
另外,在這創業肯定只是想跑馬圈地試驗模式嘛,誰不想殺到北京沖到全國,但當地更希望你留下來,始終是這里的企業。
如果創業不能全心用在產品上,還要為這么多事情分心,那還創個錘子業啊!” 楊仕全說的“跑馬圈地試驗模式”并非孤立想法,經過走訪,很多成都創業團隊都向新浪科技表示確實在成都創業是出于“試驗”,一方面在磨礪“寶劍”,更多則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但在成都一定不是長久之計。
這種想法和其他很多二線城市非常相像,比如廈門。
廈門企業憑借這種打法,美圖、美柚、他趣、請他教等都已經在垂直領域確定了全國范圍內的江湖地位。
不過,也有關注廈門創業的投資人提醒記者,廈門的特殊性在于旅游拉高了整體消費,使其在整體市場環境上與一線城市非常相像。
這也是為什么估值20億美金的美圖仍舊可以將總部安在廈門的原因。
相較而言,成都在這方面無法與廈門相提并論。
成都創業路還長 事實上,在成都創業者還圍繞“是否該留在成都”彷徨時,投資人并不認為創業者有必要陷在這種思考里。
IDG資本副總裁童晨表示:“在哪里創業看兩點,一是你的團隊在哪里,二是你的市場主要在哪里。
而作為投資方,特別是投早期的VC,我們主要看團隊,團隊行,干什么都行,在哪兒干都行。
類似成都這樣的城市,創業不會像北上廣深一樣浮躁,能靜下心來打磨產品。
” 童晨還建議成都創業者多關注文化創業領域,他覺得二線城市信息相對閉塞、市場有限,文化創意類小而美的創業適合這里小步快跑,并表示IDG會在成都加強這方面的投資。
實際上,活動當天,IDG還與成都市簽署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和美國國際數據集團會談備忘錄》,正式宣布成立IDG互聯網+創業基金,扶持成都互聯網+領域的各項發展。
不過,創業終究還是一件歸于實干而又需要持久努力的事,并且更多需要創業者自己有定力下苦功。
就在新浪科技離開成都當日,雙創周在成都“世外桃源”廣場進行得如火如荼,而在“世外桃源”附近,磨子橋一帶的電腦一條街里,有些曾經以買賣電子產品繁榮的大廈已經被清空,守在樓下的保安說,這里馬上就要改成創業孵化器了。
在去“電腦一條街”的路上,記者用Uber叫來專車,司機得知目的地后有些不開心,用四川話嘟囔著:“那里在修路,路狹長、道擁堵,不好走,不好走……”
下一篇:互聯網大佬眼中的創業創新:要避免三大“不靠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李克強出席首屆雙創周 發布中關村創業服務平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