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權益類基金管理費有望下調,證券基金更需拼內功
分類: 最新資訊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07-10
閱讀 :100
據相關報道,權益類證券投資基金的管理費有望調低。投資基金是匯集投資者的資金進行專業化投資的金融產品。基金可以按投資對象的不同而劃分為不同類型,如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等。所謂權益類基金指基金的基礎資產是股票等資本權益類資產,包括純股票型基金和偏股的混合型基金。此類基金的收益變化幅度大、風險高、對基金管理人的能力要求也更大。基金管理費是付給基金管理人的費用或曰報酬,分為固定費用和可變費用兩類。國內主動權益基金的費率一般是1.5%/年的固定費用。計算公式大致是:管理費=管理費計算基數×比例×時間。比如申購100萬元,持有半年整,管理費就是7500元,會在收益中扣除。固定費用的好處是基金管理人旱澇保收,投資虧損也不影響收這費用。除了管理費,基金往往還收取名義上支付給銀行等托管人的托管費、支付給代銷機構的銷售服務費,但對投資者而言,也可謂廣義的基金管理費。實踐中,管理人對托管費、銷售服務費費率也有不少發言權。此外,投資者申購贖回基金費用時,視基金類別、購買金額、持有期限的不同,會另外產生費用。從近年的趨勢看,無論是權益類還是債券類的基金,其管理費都在下降通道中。這一方面是市場的競爭所致。前述1.5%是市場平均水平,目前公募股票型或偏股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費高的有超過2%,但最低的只有0.2%。管理費實際上是基金管理人的利潤來源之一,而非實打實的支出。對投資者而言,隨著市場發展,單戶基金份額購買金額增加、他們對費率的關注度、敏感度、在意度也會增強。對管理人而言,隨著管理水平的提高、成本的下降、同質化競爭的加劇,費率自然也有下降的空間。近年國內市場上,有不少基金管理人已經直接宣布降低管理費、托管費費率,另有不少基金推出了不同的實質降低費率的競爭措施,包括:業績不達標、或產品累計凈值低于1元時,將暫停收取管理費;第一年照收1.5%的固定費率,第二年開始收取降低的、跟收益掛鉤的費率等。另一方面,政策的有力推動,也進一步打破了暫時的價格均衡。2022年9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明確鼓勵證券、基金、擔保機構等進一步降低服務收費。據報道,此次監管機構擬要求把基礎管理費率降到1.2%。這是政府部門出于總體考量,而令金融部門實施讓利,當然會讓基金管理人等金融機構感受到更多的生存壓力,業內的優勝劣汰也會更加明顯。面對未來的政策變化,基金管理人不能指望通過提高托管費、銷售服務費、申購費等來“拆東墻補西墻”,而需要進一步增強內功,開拓新的收入增長點,提高盈利能力,在新政策環境下降低成本開支,保有乃至提高利潤水平。(作者系金融法學者)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