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編者按:本文轉自馮侖風馬牛上個月,香港「最后的船王」曹文錦去世,屬于上個世紀的「草莽江湖」漸漸遠去。
從 20 世紀初曹文錦的祖父用小船創業開始,曹氏家族歷經四代,生意越做越大,業務遍布美國、新加坡、泰國等地,還曾被「中國家族財富傳承峰會」授予全球華人家族傳承榜樣。
這個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的家族,做對了什么?01曹家也曾經歷過富不過三代的危機。
1948 年,國民黨政府為了解決軍費和財政赤字問題,大量印刷法幣,導致物價瘋漲,法幣急劇貶值。
為挽救其財政經濟危機,國民黨政府實行幣制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 強制民眾將黃金、白銀和外幣兌換為金圓券。
由于金圓券發行量過大,導致金圓券幾乎等同于廢紙,甚至出現吃一頓飯要扛上一袋子錢才行。
這次「掠奪民財」式的幣制改革,導致國民黨統治地區的很多中產階級,甚至企業家破產。
當時的曹家已經是上海灘的富商巨賈了。
曹文錦祖父的「曹寶記」運輸公司業務已經遍布長江沿岸;曹文錦的父親經營了一家銀行;曹文錦的母親則在南京路開了一家規模很大的珠寶金鋪。
出生于 1925 年的曹文錦是這個富裕家庭的第三代。
在那場幣制改革期間,23 歲的曹文錦做了一件膽大卻無比正確的事。
他瞞著膽小怕事的父親,和母親一起將價值十萬美元的金條變賣后轉出了上海,存進了香港銀行。
曹文錦后來在回憶錄里寫道,「這十萬美元變成了我們一家 1949 年之后,逃難時的唯一活命錢。
」受戰亂影響,曹家留在大陸的基業化為烏有。
和當時的不少人一樣,他們來到了香港。
除了曹文錦,當時還有其他三名從上海遠道而來的年輕人,這三人分別是寧波籍的董浩云、包玉剛,以及江蘇無錫人趙從衍。
他們日后在香港航運業叱咤風云,被媒體并稱為「四大船王」。
因為有十萬美元支撐,曹家八口人當時在香港生存不成問題。
不過,當曹文錦的親屬以及大陸公司的職員也都來到香港時,坐吃山空的窘境就擺在眼前,作為家族的長子,重整家族企業的重擔落在了曹文錦身上。
好的商人懂得利用周圍的條件和資源。
當時朝鮮戰爭已經打響,受經濟封鎖的影響,內地急缺汽油、橡膠等化工產品,戰后的日本則遺留了大量的化工產品,他們缺少的正是內地的土特產,也就是食物。
思慮再三,曹文錦決定做自己家的老本行——進出口貿易。
他將日本的化工產品送到內地,換得內地的土特產后,再賣給日本人。
隨著戰爭的深入,曹文錦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很快他就用賺來的錢,買了自己的第一艘貨輪,并成立大南船務公司,也就是萬邦航運的前身。
盡管曹文錦一家在香港站穩了腳跟,但時局動蕩,以及戰后香港黑幫的興起,都加重了曹文錦的不安全感。
所以他不僅不在香港做不動產投資,還有意分散自己的資產。
一個機會也在這時出現。
1959 年,借給朋友 50 多萬港元的曹文錦收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那個在馬來西亞開紡織廠的朋友準備放棄生意,他沮喪地對曹文錦說,「我沒想到在大馬辦廠這么困難,我搞不下去了,我能還給你的就是大馬這間紡織廠了。
」無奈只能接受的曹文錦,在接手紡織廠的時候體會了一把跨界創業的艱難。
在最開始,曹文錦連入境簽證都拿不到。
好不容易入境,又要和鼓動工人罷工的工會斗智斗勇,工廠最初生產的布料質量也堪憂。
當時的工作環境更是惡劣,在椰樹林中用鐵皮圍城的廠房里,蜥蜴、毒蛇??汀?/p>
有一次,躺著休息的曹文錦被一只蜈蚣咬了一下,直到幾十年后還能看到疤痕。
盡管如此,曹文錦也沒有離開和放棄。
他常想起祖父創業時的艱辛,后者在黃埔江碼頭上,無論寒冬酷暑都搖著一條小木船接送巨輪上的水手,那正是曹家事業的起點。
經過近 30 年的發展,到了 1998 年,曹文錦在馬來西亞已經擁有和紡織有關的 3 家公司,并為馬來西亞航空和新加坡航空的女乘務員提供制服。
憑借同樣的毅力,曹文錦將生意做到了美國、新加坡、泰國等地,涉及航運、工業、金融等領域。
徹底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02在振興家族企業的過程中,曹文錦另一項令人稱道的本領則是未雨綢繆。
他曾自豪地說,從未將自己的企業陷入財政危機。
20 世紀 70 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席卷全球,在經濟低迷之時,依然有人購入大量船只,他們等待著經濟復蘇時大賺一筆。
除了抄底思維,還有一個原因是船運是高度周期性的行業,起起伏伏是常態。
正因為篤定這一點,四大船王之一的董浩云在別人都「棄船上岸」的時候,依然堅守船運業務。
1980 年,董浩云的東方海外集團達到鼎盛,旗下船隊達 200 多艘,總噸位達 2100 萬噸,直逼蘇聯全國的商隊總額。
但支撐起這樣的繁榮的不是真的市場需求,而是債務,到 1983 年,東方海外的企業負債就已經高達 14 億美元。
和董浩云不同,謹慎的曹文錦預感到航運業轉入低潮時,就立即出售自己的船只,一直減少到 15 艘。
他也因此躲過了 80 年代中期那場世界性的船運浩劫。
東方海外就沒有那么好運。
1986 年,霍英東出資挽救東方海外時,獲取了其 50% 的股權,這意味著董家失去了董浩云一生操辦的事業,董浩云的長子董建華也自此棄商從政。
事后,總有人問曹文錦是如何躲過那次浩劫的。
在曹文錦看來,自己成功的秘訣無非兩條。
一是,在財政方面采取謹慎態度,從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二是,量體裁衣,量力而為,從不向銀行大量借款。
事實上,曹文錦對銀行的認知和家庭教育分不開,在銀行當職員時,他見過太多的銀行向債主逼債的事了。
那時曹文錦才 20 多歲,剛從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父母都想他去自己的公司上班,為爭奪他的去處爭吵不休,最后商量的結果是全部都去。
作為勸業銀行的創辦者,父親給曹文錦的畢業鍛煉是派他去金宗仁創辦的五洲銀行當實習生。
這段經歷讓他清楚銀行的套路和本質,「銀行給你貸款,就如同晴天借給你雨傘,到了下雨天,他就要把傘收回去,是典型的落雨收傘。
」不過,人往往是他過往經歷的呈現,曹文錦也不能例外,在分享自己成功秘訣的的時候,他也坦誠,時代在變化,自己那套經驗并不適合所有的生意。
對他而言,另一個遺憾則是因為不在香港做不動產,錯失很多賺錢的機會。
一度涉獵水泥生意的曹文錦明知道在香港做房地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卻依然選擇避開,原因就是曾經的經歷已經成為他的心病。
「一想到當年,我家的不動產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我便打定主意,不在香港發展不動產,從而失去一個大好的良機,這不能不算是我的一個失策。
」雖然有遺憾,但曹文錦依然參與了很多重要的歷史時刻。
1986 年,當航運事業進入低潮期時,新加坡也發生了獨立以來的首次經濟不景氣。
在此背景下,曹文錦、李嘉誠、鄭裕彤等人被李光耀邀請投資新加坡,他們一起商量出的辦法就將新加坡打造成國際會議中心。
在新達城國際會議與展覽中心啟用儀式上,曹文錦(左二)邵逸夫(左一)和李嘉誠(右一)將一張 200 萬美元的慈善捐款支票交到李光耀(右二)手中得到李光耀的首肯后,曹文錦被推選為新加坡新達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而那座核心的會議展覽中心的建筑則由曹文錦的兒子曹慰祖負責設計。
曹慰祖畢業于哈佛大學建筑系,并在建筑大師貝聿銘的公司工作。
該項目建筑歷經十年,剛建成就被世貿組織選為第一次會議的會址,并成為新加坡地標建筑。
新加坡政府則在 2008 年授予曹文錦「榮譽市民」的稱號。
就像曹文錦在自傳中所說的那樣,「我的一生,有過不少驚險的經歷。
事后回憶,可說是多姿多彩,不枉此生。
」03但一代人終將老去,家族事業也需要傳承,曹家第四代接班人在 20 世紀 90 年代登場。
曹文錦有四個孩子,只有小兒子曹慰德對商業感興趣,和父親一樣,曹慰德也在 20 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家族事業。
但和父親曹文錦的謹慎不同,進入公司做見習生的第二年,曹慰德就向父親借了 300 萬美元去創業。
一開始曹文錦并不看好沒有經驗的兒子的創業,還是在助理的勸說下才把錢撥給曹慰德。
曹慰德和父親曹文錦好在曹慰德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
數年后,做棕櫚油生意的他用這 300 萬賺回了 2500 萬美元。
并把面臨破產的泰國國際船務公司扭虧為盈,完成私有化。
1994 年,曹慰德帶領泰國國際船務公司上市,他的個人財富也隨之飆升至 2 億美元。
但想要順利接班依然不能操之過急,曹慰德也曾迷惘和惶恐過——「我接班會不會給家族帶來失???」對香港人來說,曹慰德接班的 20 世紀 90 年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人人炒股,「東亞四小龍」的概念刺激著每一個人。
那也是香港房地產的黃金時代,新型百貨公司、商場不斷開設,各大奢侈品牌爭相進駐,銅鑼灣的崇光購物街成為僅次于美國紐約第五大道的全世界高租金排名第二的商業街。
走在街上的曹慰德能明顯感受到就連街上的人走路都在變快。
「生活在這個大環境中我有些困惑,我感覺長時間保持這樣的經濟發展是有些不正常的。
」不過,曹慰德沒有更多的時間感嘆時代的變化,為了順利接班,他和父親曹文錦制定了一個五年接班計劃。
這段時期被曹慰德稱之為「一個飯碗,兩雙筷子」。
在此期間,如果二人有爭議,他就先按照父親曹文錦的做,行不通之后再按照自己的做。
「兩次不通,他不好意思了,他問我,你說怎么做?」正是在這種磨合中,曹慰德贏得公司其他人的信任,也大大緩沖了家族企業因接班換代帶來的沖擊。
作為一個有想法的接班人,曹慰德另一個另類的做法則是直接買下父親的公司。
依靠自己在泰國的資產,曹慰德又向銀行和父親借了一些錢,將彼時市值 3 億美元的萬邦航運整體買下。
選擇這么做,是因為在曹慰德看來,公司要對很多人負責,錢可以分,但公司是不可以分的,他告訴父親,「我可以把你的企業買過來,你把錢分給我的兄弟姐妹。
」到 1994 年,在擔任萬邦航運執行董事五年之后,曹慰德正式接替 70 歲的父親,出任董事長。
接班后,他把企業總部搬到了新加坡,將萬邦航運重組為萬邦泛亞(私人)有限公司,并實現了多元化經營,進軍工業、投資、生活及房地產等領域。
接班 20 多年后,曹慰德將萬邦的總體規模,相較于父親曹文錦時代,擴張了十數倍。
「他是我萬邦集團公司最適合、也是最得力的接班人」,曹文錦不吝贊揚道。
在曹慰德接班的那一年,他還成立了非營利組織「東西方文化發展中心」,用于研究現代性與可持續發展。
后來又捐資 2500 萬元和清華大學教育學院合作,成立了「東西方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在他看來,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后,傳承并不是傳承企業,也不是傳承家族,而是傳承人類文化精華。
認為財富是一把雙刃劍的曹慰德不愿意直接給兒女過多的財富。
他的兒子目前在美國一所大學教書,據曹慰德介紹,兒子工作后便不再給予資金支持,已經結婚的兒子一家一度住在一套只有 50 平米的小房子里。
曹慰德說,「放在嘴邊的成功怎么能算成功,每個人都要努力,生命有挑戰才有意義。
」
下一篇:卷走10億擁23套房 高中學歷吹成“金融才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科創板首富誕生:出身技術員一天賺百億 蘋果三星貢獻9成營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