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科創板成了新的“造富工廠”。
7月22日,科創板上市,首批25家公司集體亮相并表現不俗,平均漲幅達140%。
企業家們更是實現一夜暴富,124人身家逾1億元,更有2人身家逾100億元,躍入“百億富豪”之列。
截至當天收盤,華興源創實控人陳文源、張茜夫婦持股市值達187億元,成為“科創板首富”。
張氏夫婦所持市值較開盤前上漲105.45億元,即開盤4小時,二人平均每小時賺26.36億元。
位列二、三名的分別為杭可科技實控人曹驥和曹政父子、虹軟科技實控人鄧暉及Liuhong Yang,身家分別達170億元、90.43億元。
陳文源不僅“喜提”首富,其創建的華興源創還由于最先走完受理、審核、審議、注冊流程等,被稱為“科創板第一股”。
開門紅背后,科創板首富是如何煉成的? 夫妻檔創業身家187億 華興源創起初是家不折不扣的家族企業。
2005年6月,陳文源和張茜二人在蘇州創立了華興有限,即如今華興源創的前身,兩人分別出資90萬元、10萬元,持股90%和10%。
而在創辦華興源創之前,1989年,21歲的陳文源曾在蘇州精達集團有限公司任技術員。
1999年,他在上海一家環境儀器公司任職業務經理。
4年后,他又重回蘇州,在泰科檢測設備(蘇州)有限公司任職副總經理。
其妻子張茜曾在蘇州市耐得信息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任行政部部長。
華興源創的主營業務仍在設備檢測領域,這與張文源之前的從業經歷不無關系。
招股書顯示,華興源創是國內領先的檢測設備與整線檢測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平板顯示及集成電路的檢測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核心產品分為檢測設備、檢測治具。
主要產品應用于LCD與OLED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等行業。
看似較為晦澀,其實上述產品卻時時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在人們盯著屏幕時間越來越久的今天,人們對電腦、電視、智能手機顯示面板的質量和清晰度要求也越高。
華興的主營業務便與顯示屏出廠前的檢測相關。
檢測設備和檢測治具也為公司貢獻了9成收入。
招股書顯示,2018年,檢測設備收入占比為53.21%,檢測治具收入占比為38.61%。
具體而言,檢測設備中又分為平板顯示檢測設備、集成電路測試設備、汽車電子檢測設備等。
檢測治具又分為結構組件、信號基板、備品備件等產品。
企查查顯示,2017年10月,華興有限進行增資,注冊資本變為3.609億元,較最初上漲501.5%。
股東新增了源華創興、蘇州源客及蘇州源奮。
2018年5月,公司完成股份制變更,名稱也由“蘇州華興源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變為“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源華創興持股64%為控股股東,陳文源持股15.66%、蘇州源客持股9%、蘇州源奮持股9%、張茜持股2.34%。
不過,陳文源卻是最終受益人,他和妻子張茜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持股高達93.15%,發行后,持股比例仍達到83.835%。
此外,陳文源名下有22家公司。
隨著科創板7月22日開鑼,華興源創股價大漲147.32%。
截至當日收盤,公司市值為222.56億元,陳文源夫婦身家近187億元。
夫妻持股過高也有風險。
華興源創在招股書“內控風險”中寫道,盡管公司已經通過相關制度安排,盡可能避免實際控制人操縱公司的現象發生,但在目前股權過于集中的情況下,公司也具有“實際控制人不當控制的風險”。
蘋果三星等明星客戶曾帶來近9成營收 擁有不少明星客戶,也是華興源創的吸睛點。
據報道,2006年,即公司成立第二年,華興源創進入夏普供應商體系。
三年后,公司又成為京東方供應商體系中的一員。
招股書顯示,如今華興源創已進入蘋果、三星、LG等知名廠商的供應商體系。
2016年至2018年度,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78.99%、88.06%和 61.57%,客戶集中度較高。
其中,蘋果為華興源創2016年第四大客戶和2017年第二大客戶,但其名字2018年從華興源創前五大客戶名單中消失。
不過硬幣總有兩面。
在招股書中,華興源創將“客戶較為集中”列為“特別風險提示”的第一條,并表示如果主要客戶需求出現變動,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這條血淚教訓或與此前蘋果更新換代的需求相關。
招股書顯示,2017年,蘋果公司推出iPhone X等新一代產品,全面采用三星的OLED顯示屏。
這使得三星的檢測設備需求驟升。
據媒體報道,2017年,三星突然躍升為華興源創的第一大客戶,為其帶來營收逾8億元,占主要收入近6成。
這也促使該公司在這一年的收入驟增,最終實現年營收13.7億元,同比增長166%。
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蘋果新產品屏幕與前一年度相比改進較小,檢測設備更換需求較小。
2018年,三星為華興源創帶來的收入下降至1.37億。
這一年,華興源創實現營業收入10.05億元,同比下降26.63%。
作為科技企業,核心技術也是值得考量的一大指標。
招股書顯示,華興源創共有10項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其中3項涉及柔性屏檢測。
華興源創或欲趕上“折疊屏”的時代風口。
不過,華興源創的研發投入在營業收入中所占比例并不高。
2016年至2018年,華興源創研發費用分別為4772萬元、9351萬元和1.39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9.25%、6.83%和13.78%。
與之相對比,其所對標的A股企業“精測電子”,2016年研發費用率為16.68%、2017年為13.08%。
廣發證券曾指出,華興源創的研發能力未能匹配客戶需求,具有一定的風險。
(文章來源:財經天下周刊)
下一篇:「最后的船王」去世,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這個家族做對了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最有錢的老奶奶:90歲身價超千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